英文的組裝輪組影片請教


doraemon7662 wrote:
謝謝你的分析!敢說就...(恕刪)

個人認為不夠認真的才是真的輸了。
Oops!
AROKE wrote:
本身也是有接觸到自行車業 所以大概略之一二 影片中的是輪圈場的"手工輪圈線"
大嬸拿的工具其實跟現在大部分輪圈線上使用的工具沒有差太多 並沒有多摳
會使用這種工具也是在雙層孔輪圈 銅頭必須穿過那小洞 輪圈不允許有任何碰傷
而大嬸遞完銅頭後 整個輪圈根本沒有多少張力 且分布不均 徑軸向的偏擺並不在合格的範圍之內
再來手工線校正的女士們也是因為現在的校正機器多少都會傷害到銅頭烤漆/陽極處理的部分 才會存在
校正一個輪圈也並不是很容易 你看車店的師傅校正的數據是多少??真的有買精密的儀器量測整個輪圈??
每隻鋼絲的張力達到對應材質跟鋼絲數量的標準?? 技術不是看看就可以看出來的
為何手工輪圈場校正輪圈的員工是以輪圈數量來計算的?
就是校正一個輪圈所花的時間長 對於不同編法的輪圈 如何調校也不一樣 ? 一天下來所完成的數量真的不多
輪圈的張力還要破壞掉 讓鋼絲伸展 貼合花鼓還有銅頭與輪圈孔後 再來校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AWqNI0sV8 影片中段就有了
寫sop?? 看看你幾隻鋼絲 幾種編法幾種分布你寫的完?? 少量多樣的生產 你寫得出來 貨早就交完了
對於編輪 目前幾乎還是手工or半自動(可以去看看荷蘭精機)的速度絕對比影片的大嬸快
(大嬸還要多一個動作去拿取銅頭)
為何不用機械既然他的產量高??就是我前面說的道理 機械目前無法完全避免掉碰撞摩擦 加上手工輪圈
都寫上手工輪圈的 用機械來編織不就違反了手工這兩個字 客戶會怎麼看待??
還有阿.....大嬸應該不會去賣手編輪 從頭到尾的製程那麼多 只會鎖銅頭 我不知道他要怎麼賣
我只知道為何這些東西還能維持在不錯的價格 一個是炒作的 一個是他還是有他的技術門檻
最後是他提供客戶品質的保證 而文章中只看了三個影片 不了解整個製程就拿來說嘴的人 還真多阿...
(恕刪)


終於有個清醒的人留言了。

以某歐洲品牌的編法優勢並將前後花穀在線上視為單一料件,前輪有輪圈、鋼絲頭、一種長度輪幅以及花鼓四種料,後輪則是左右側鋼絲不同有五種料,這是被控制過的,從生產到保固服務的用料就被精簡,有利於減少庫存成本以及大量採購的價格優勢,假設前後輪組的鋼絲長度太多種導致料件增加,備料以及良率(錯料的機率大增)還有品質控制都會受到影響。

某個價位以下的輪組(比如入門或者進階成車輪組),以純人工方式來編會比較快,彈性也大(產線調度容易),因為輪組的品質並不需要非常高,但量需要很大,單價到某個程度以上的輪組用機器編比較合適。

機器編輪的情況下人力資源使用少,當然生產過程中的外觀受損也會是個問題,有些廠商避免這些問題跟爭議,會直接使用金屬原色的鋼絲頭;編輪機的一個重點是彈性不高,事前的設定以及試跑需要一些時間,用最少的調整達到最大的產能才是機器編輪的重點,而且機器完成的成品最後還是要由人來QA,需要重工的部分就由少數人來完成就可以,機器只要重複製造出品質一致的輪子,其他地方人為補足。

編輪過程中的正圓,輪圈左右偏擺,正心以及張力釋放是非常花時間的重複性工作,產線可以依據產品生產Spec來決定精度以及分配工作;而QA的工作是全檢抽測,正圓、輪圈偏擺以及正心全檢,張力平均採抽測,只要正圓跟偏擺的裕度提高,張力不要太離譜的話良率就高,否則就是增加重工件的數量增加,產能下降。

產線上的作業員的工作量是被量化以及精簡化的,這不管是傳統或者科技產業都是一樣的,假設一條線上有20個人,單一作業員只會做單一動作就轉到下一站;以產線最前端的穿線固定的作業員,要會的穿法三種就算多,一天可能只要負責穿一種方式避免出錯,後續有人繼續其他工作,也許隔天就換線繼續單一作業。

許多廠商的產品會附上原廠技師卡,但很可能他們只負責最關鍵的20%工作以及品質管控,其他部分可能就是機器或者大叔大嬸的工作。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OKE wrote:
本身也是有接觸到自行...(恕刪)

請問那大嬸用的鎖銅頭工具是什麼?怎麼銅頭自動吸附在工具上面!看起來好方便
英文旁白說 Hand Tool 是校正偏擺

液壓調輪台則自動施加張力/釋放張力(Tensioner/Detensioner)

有無車友看出機器哪一部分是在釋放張力阿?
Calmradio wrote:
英文旁白說 Hand...(恕刪)


我想阿吉兄會開這欄應該不是因為他聽不懂.

而是認為雷諾的人公開講"台灣台中"這四個字是個爆點!
可以讓更多的人跳進來爆料.

至於Daniel Cox就像是觀光客,隨手拍拍,隨口說說.
po上youtube的也不一定是全部編輪過程,不用太認真.

釋放張力,上面的Pro-Lite官方宣傳片就解說的很詳細!
"Guitar..Bike..Adorno"
我聽得懂台灣....
台中....不好意思,我是台北天龍國人,所以沒聽過台中怎麼念

當初看到這一系列的影片,覺得「工廠+電腦」的作業流程,應該能達到一定程度的要求。
所以想上問這裡面講什麼。看看廠輪這樣做能不能跟一些做了很多手編輪的店家,
可不可以很耐用(偏擺部份)。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扣掉市場調查,規格競爭力分析等等階段,一個產品的開發週期有幾件事情要進行
根據開案規格設計->驗證成品符合設計(Do the right thing)->驗證成品符合市場需求 (Do the thing right)
-- 更正,前兩句英文順序我寫反了 update by 20101224
進入量產前還要數次調適產線的生產設備,訂定QA/QC標準,檢視生產程序有無需要改進設計或是QC程序等等
據我了解,一個產品的耐用度多半是經由市場考驗累積經驗並加以改進設計而來
說真的,實驗室能作的測試有限,許多的know how是市場回饋累積來的
產品是要賣錢維生,放在實驗室反覆測試,那跟學術研究沒什麼兩樣,公司會倒的
就像寫程式一樣,我還真不知道有誰可以保證程式一寫好就可以上線
也很少看到有人敢保證經過測試後,在end user手上可以完全沒有問題,不需要修改

所以產品售後服務,就是了解下一代產品有於需要改進的管道
綜合以上點點,像電子產品製造商不太可能花精力在設計並生產一個永久不壞的產品
因為每年的材料成本都可能會有所不同,每次進價可能也有所不同,甚至買不到一樣的料件
但是有些產品的生命週期長,零件供應穩定,那設計經驗就可以持續累積
像有些歐洲家電可以號稱以20年壽命在設計
其實說穿了,那幾個產品每年的產品功能幾乎都沒有什麼大變化,才有辦法做到這樣
以我個人淺薄的工作經驗來講,我將輪組歸類於這個類型的產品
大方向設計變化不大,能夠長期累積設計經驗者,耐用度會持續提昇
如果編輪者是有心要提昇自己產品的品質的話,是可以的

網路發言總是怕閱讀者看到某個字眼鑽牛角尖
其實說穿了,一個產品就是反覆以上的週期直到phaseout
所以即使是私人手編輪,我相信也是辦得到的
這是一支產線的參觀影片,可以看到生產作業
但跟產品設計開發沒什麼關係
魔鬼出在細節裡,不在影片裡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釋放張力的器械就在台子上,第二段影片就有啊...業界幾乎都是這套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看懂了對騎車懂車有啥差?會比較珍惜手編輪工藝?還是嘴砲多了包袱可以抖?
aquarous wrote:
釋放張力的器械就在台...(恕刪)


小弟運氣比較差所以看過荷蘭、義大利、法國、台灣廠做的張力破壞機

看清楚影片中張力破壞的點 業界少說有七八種張力如何破壞的理論

看來你也還是個門外漢 業界才不只這套勒

看懂了對於愛不愛車 珍不珍惜 完全無關

但是懂卻可以對一些沒內才又愛嘴砲"誤導他人" 打一個臉

至少可以讓這些人閉一下嘴
AROKE wrote:
小弟運氣比較差所以看...(恕刪)


造成張力不平均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你說"張力破壞"這種說法容易誤導別人

甚至"張力釋放"也不甚對

鋼絲的張力不管被破壞是被釋放,輪子就算是囧了

個人以為"非線性扭轉的釋放"比較貼切


我想你看過的我都看過...

我說的是"幾乎"都是這套,我可沒說唯一

哪一套都一樣無法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我是沒內才,畢竟只是愛玩車的化學系大學畢業生而已

相信兄才定是機械本科畢業,而且對材力與結構力學有所深究

那你就多說點啦

1. 為何造成非線性扭轉

2. 釋放扭轉的原理及方法

3. 各方法的優劣比較

為m01的嘴砲鄉民(如我)多添一點騎車外的知識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