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個問題?平均迴轉速和最大迴轉速很重要嗎?

Lanxlot5475 wrote:
烏日,如下圖:其實每...(恕刪)
謝謝
有空來去跑跑看

標準盤 52/39

大盤 飛輪 齒比 60 RPM 的時速 70 RPM 的時速 80 RPM 的時速 90RPM 的時速 100RPM 的時速
52 11 4.73 37.44 43.68 49.92 56.16 62.40
52 12 4.33 34.32 40.04 45.76 51.48 57.20
52 13 4.00 31.68 36.96 42.24 47.52 52.80
52 14 3.71 29.42 34.32 39.22 44.13 49.03
52 15 3.47 27.46 32.03 36.61 41.18 45.76
52 17 3.06 24.23 28.26 32.30 36.34 40.38
52 19 2.74 21.68 25.29 28.90 32.51 36.13
52 21 2.48 19.61 22.88 26.15 29.42 32.69
52 23 2.26 17.91 20.89 23.87 26.86 29.84
52 25 2.08 16.47 19.22 21.96 24.71 27.46

39 11 3.55 28.08 28.08 32.76 37.44 46.80
39 12 3.25 25.74 25.74 30.03 34.32 42.90
39 13 3.00 23.76 23.76 27.72 31.68 39.60
39 14 2.79 22.06 22.06 25.74 29.42 36.77
39 15 2.60 20.59 20.59 24.02 27.46 34.32
39 17 2.29 18.17 18.17 21.20 24.23 30.28
39 19 2.05 16.26 16.26 18.97 21.68 27.09
39 21 1.86 14.71 14.71 17.16 19.61 24.51
39 23 1.70 13.43 13.43 15.67 17.91 22.38
39 25 1.56 12.36 12.36 14.41 16.47 20.59


一般平路 80~90RPM 以標準盤52/39 + 飛輪 15T~13T 來看~
若是以大盤 39 齒 + 飛輪 15T~13T = 時速約 28~30km/h
若是以大盤 52 齒 + 飛輪 15T~13T = 時速約 36~47kh/h (真的是有夠快~)
這也大概理解環法賽選手轉速在 80RPM 的數據 跟 時速 的比例關係~
之前也有看到有人說平路可以推到 7Xkm/h 被砲的例子~ (最重齒比 120RPM, 有可能長時間維持嗎?)

我只能說, 在平路巡航, 都能大多數人破 40km/h 的板上~ 只能甘拜下風~
原來90rpm 時速破 40 已經變成輕鬆騎了~ 那我應該加強了~

至於有位大大說我體能在後段班~我也沒意見~只是敢不相信上週在中社計時騎花了 14分多的我, 已經變成後段班了~
我想需要再練練吧~
SSUUY wrote:
我只能說, 在平路巡航, 都能大多數人破 40km/h 的板上~ 只能甘拜下風~
原來90rpm 時速破 40 已經變成輕鬆騎了~ 那我應該加強了~
1. 40 以上只要有練過一陣子都做得到
2. 前面沒有人說 40 以上是輕鬆騎
3. 版上網友講的如果你不信,可以去跟一次團,看看人家怎麼騎,眼見為憑

Lanxlot5475 wrote:
要練車才會用到。

而且最好有 Lap 功能。


請問Lap是做什麼用的?

2.5ppm wrote:
請問Lap是做什麼用...(恕刪)


計圈。

用來計算每趟爬坡、每次繞圈的均速、均轉、時間,對於訓練來說很好用。
www.cycliving.com

SSUUY wrote:
標準盤 52/39 ...(恕刪)


事實上如果以我輩鄉民來說,40KPH 以上巡航是 TTT 會用到的。

以這次台南的市民TTT來說,我們五個選手跑出均速 41.2KPH ,也才第六名而已(差點就苦瓜)。

外國人幾乎40KM ITT都是以 1HR 作為練習目標(也只是車友喔,不是PRO),計時車的大盤55T是很常見的規格。

以40KPH在輪車的時候,跟車的人轉速100,功率可能只有200出頭,但還是要維持住這個轉速,因為輪到你頂的時候就變成 330W 轉速 100 ... >"<


至於你在哪段班,去比賽就知道了...賽場上看到的東西比網路上多多了 ^_^。


P.S:

很多人都以為爬坡比較累,那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認真的騎平路過,我今天爬坡爬了整整一小時(沒有下坡),功率大概都在200W 左右,結果才輸出 900KJ 。

但週三的 ITT 只要 44 分鐘,AVG POWER 255W,就輸出了 1080KJ,因為時速跟功率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想要以35KPH以上前進,需要用來對抗在風阻上面的POWER就非常之大。

所以我想....我還是多騎平路練比較有效。
www.cycliving.com
三大有氧運動中~以騎車最輕鬆,因為騎車可以"滑行"~只要下意識想輕鬆,雙腳的踩踏出力就會不自覺減小

所以練車跟練功一樣,都需要堅定的意志力與明確的目標,時時提醒自己

爬山可以練有氧基礎,因為不踩就難以抵擋地心引力

平路可以練POWER也練對抗風阻的速度技巧,ITT是很不錯的方式~有人帶強度輪車效果更好,要求自己持續踩踏均勻出力~腳不要停,機車引導又是更上一層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Lanxlot5475 wrote:
很多人都以為爬坡比較累,那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認真的騎平路過,我今天爬坡爬了整整一小時(沒有下坡),功率大概都在200W 左右,結果才輸出 900KJ 。

但週三的 ITT 只要 44 分鐘,AVG POWER 255W,就輸出了 1080KJ,因為時速跟功率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想要以35KPH以上前進,需要用來對抗在風阻上面的POWER就非常之大。...(恕刪)


你好,我最近才用功率練車。
請問計算輸出能量900kj, 1080Kj的代表意思是?
需要注意這個數值做什麼呢?

SSUUY wrote:
標準盤 52/39 ...(恕刪)


先謝謝大大辛苦的列表~



小弟是入門公路車一年的肉腳~

爬了一陣子文發現...


有些人爬坡厲害~平路普普....

有些人爬坡普普~平路厲害....

有些人爬坡厲害~平路也厲害....


但......

有些人爬坡超嫩~平路也很嫩....(例如小弟本人...)


不過...

小弟平常晨騎的時候~還是可以騎出均速30以上~迴轉速80以上~長達半個小時左右唷~

不小心會破40....但時間頂多3~5分.....


其實~

不要用個人觀點來任意模式化他人的能力~

或......

不要用他人能力來任意衡量自我達成的條件~

或許會比較好...


不過~當然~認真練車的就不在話下哩....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經典

*超高轉速的踩踏 (指阿姆斯壯 等...職業選手) 是經過專業訓練~一般人沒經過訓練是踩不出這轉速~
於是乎常常在網路版上看到有神人留言說轉速要100轉/分, 才標準~
但基本上我沒見過幾個人能踩出這轉速~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小的虛心學習~

*生活中, 一般見到平路都是中偏重齒比~轉速60~70轉/分 之間 (或更低), 在騎平路~

*簡單結論
相同速度下~
A 踩的輕轉速高~心跳高 ~有氧運動 (燒脂肪~練心臟)
B 踩的重轉速低~心跳低 ~無氧運動 (燒糖分~練肌力)

*所以輕輕的砲你一下

*版上有不少人說 : 他們爬坡騎 100RPM~ (這樣清楚嗎?)

*前面有大大提出環法選手平均踩踏是80RPM~ (已經是超強的~)

*如果有大大協助換算各齒比以80RPM 踩踏 = 多快的速度~
我相信一堆人應該能理解這轉速有多難 多 快~ (要踩平均轉速 不是爆衝小一段喔)

*聽到一堆大大可以把平路 80RPM 當輕鬆騎~
我只能甘拜下風~ 算了小的技不如人~版上神人太多了~

《以上引言自中社14分高手》

*至於有位大大說我體能在後段班~我也沒意見~只是敢不相信上週在中社計時騎花了 14分多的我, 已經變成後段班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