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1582

O! 真的明白何謂抽車嗎? 還是有自家解讀? 我還是快跑算
新手一名 wrote: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1582
O! 真的明白何謂抽車嗎? 還是有自家解讀? 我還是快跑算

抽車定義就只有一個『利用手臂反向拉扯手把追加踩踏力量
手臂拉扯的時機是在一側腳在上準備往下踩的同時,如下圖,換邊亦然


要能適當發揮這個技法,1.手把力矩是必須的 2.站立是必須的
而因為平衡的關係,所以人置中不動,只有車子會隨著平衡需要而左右擺動

連續動作更清楚,這是環法賽選手的抽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2-6oYriBOo


所以說他的休息把抽車技法很詭異就是這樣
不論是抓休息上把或是趴休息上把,都無足夠力矩可供他手臂拉扯並平衡車身
若是趴休息把,身體必會跟著車身動作,不可能在拉扯中保持平衡
也就是他所謂的"休息把抽車"只是沒拉扯的站立騎乘而已,根本就不是抽車

在以前那棟大樓也跟他講過了,估計他是沒聽進去
反正我早放棄救他了,在這樓噴他那個扣片只是為了保護其他車友的安全,不是為了他
他那種休息把抽車的技法其他車友橫豎做不來,是不會造成什麼傷害,當作沒看到也就算了

蕭sir wrote:
常看01板上說上卡的...(恕刪)


上卡可以改正一些

不過肌肉發力方式才是比較主要的
終於看到與此版相關的發文......

不過,還是感謝各樓層細數經驗,吸收中,

其實個個車友都是由自身騎乘經驗的累積,

環境的變化,有感而發,

沒有對錯,只有快樂,

快樂騎乘,安全回家.....
怨念聚合體 wrote:
抽車定義就只有一個『利用手臂反向拉扯手把追加踩踏力量』(恕刪)

先說,不是吐糟~
只是我很好奇這個「只有一個定義」的出處是?(再次先說,我google了中英文資訊,真的找不到....)
iiiox wrote:
先說,不是吐糟~
只是我很好奇這個「只有一個定義」的出處是?(再次先說,我google了中英文資訊,真的找不到....)

早在自行車熱潮前網路上就有人用相同的答案回答了相同的問題,雖然那個人不是我

其實網際網路開放於公眾使用是在1991年,比自行車問世晚了百多年
你現在能爬到的資訊都很新,或是新人編輯的舊資料
所謂文獻或是出處,若沒人寫上來過,找不到也是很正常的
而說起來,這事真的重要嗎?
好比全地球西元年以後的古代人幾乎都知道如何製作以及使用弓箭
但世上第一把弓箭是誰做出來的?
文獻與出處沒有,但大家不也用得很高興....

怨念聚合體 wrote:
抽車定義就只有一個『...(恕刪)


基本上抽車是以大腿的提拉踩踏為主軸...
大腿提拉踩踏的動作做的好抽車就順暢...
拉不拉把手端看所應用踩踏的強度而定...
有別坐著提拉踩踏的是身體重心在腳掌...
站立抽車之所以會順係因拱背腰臀為軸...
雙腳提拉踩踏的平衡腰部自然晃動就少...
建議車友參考各方資料後...
在騎乘中感受這個中差異...
有時候拉把太多...
反而會讓騎乘變成只是站立騎乘...
怨念聚合體 wrote:
抽車定義就只有一個『...(恕刪)

爬坡抽車還有個好處

變換下半身肌群力量去踩踏

來增加耐力去騎乘


更詳細一點的調整方式不外乎有

加大彎把寬度大於肩寬5mm~10mm

或是調整卡踏鞋&卡踏鞋扣片位置(腳底拇指球靠前5mm以內)

等等一些微調
甚麼是斜躺車的中管?
我騎了好一陣子的斜躺車
還不知道有甚麼部位叫做"中管"?
所謂的接近零度又是指何夾角?
願聞其詳..


CaseyChao wrote:
一般來說斜躺車中管角度接近零度...
有的臀部比腳的位置低...
平路拉回轉速蠻好騎的...
上坡的騎乘就比登山車或跑車吃力...
多數只能靠大腿的四頭肌施力...
無法應用身體的重量騎乘...
此時大腿後側的提拉肌肉可以多些助益...
CaseyChao wrote:
基本上抽車是以大腿的提拉踩踏為主軸...
大腿提拉踩踏的動作做的好抽車就順暢...
拉不拉把手端看所應用踩踏的強度而定...


有別坐著提拉踩踏的是身體重心在腳掌...
站立抽車之所以會順係因拱背腰臀為軸...
雙腳提拉踩踏的平衡腰部自然晃動就少...
建議車友參考各方資料後...
在騎乘中感受這個中差異...
有時候拉把太多...
反而會讓騎乘變成只是站立騎乘

順手一拍

隨你講吧,我要做的事情橫豎已經做完 (一 一||)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