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把操控性是不是優於彎把
我必須說操控最大的水準差是差在全身而不是手.
好比我放手騎根本沒摸手把那干手把屁事?
我就能放手閃車超車鑽縫,你咬我啊
2.平把騎起來有沒有比較穩定
平把長但不等於操控性佳,
力矩長是轉的比較輕鬆,但就是要轉比較多,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過度靈敏到超過你的操控能力那確實反而會出問題,
但你操控能力越高就往往會更傾向於要更大的操作空間,
當然有時你也可能會只想要更簡單輕鬆的操作,
這個可能是要看對應狀況,
但是希望能有更大更多的選擇空間這個總是沒錯的方向.
再說了,
我都一樣放手騎你說哪個穩定的理由是啥?
以整車結構論穩定度是可以一論,用手把長度論那就是個笑話.
畫蛇添足的硬要用手去搖穩定度?是要比看哪個更容易搖不穩?
再一說平把長也長的有限,彎把短也沒短到真的那麼不好控,
拿無限放大平把優勢和無限放大彎把劣勢來對比就真沒意思.
更何況這所謂的優勢還未必真的有多優.
當然所謂的抽車的時候手把長似乎是可以抽更大就是.
3.這一點我沒有評論追加
4.其實很多人平常騎車的腳是腳掌正中間踩在踏板上,
這個並不是一個好的騎車方式,但大多數人都還是這麼幹,
所以腳尖碰到前輪這個我必須以這種狀況來論述,
要不你都用腳尖去釘在踏板上哪還能讓腳尖碰到前輪?
當然也是在轉向的時候會碰到,
你龍頭鎖直還能碰到那就是你故意去踢了吧?扯這個?
5.6.項我也沒有補充
7.我前面也講了龍頭那邊根本就不該裝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要放東西你後面貨架兩垮包夠你放到你騎不動了.
真要說平把比彎把優越,
每當我要從馬路上要把車子跳到紅磚道上的時候啊,
確實感覺平把比較好拉,當然也可能時通常彎把車重心比較前傾的關係......

抱歉。您的、怨念大和Maocrab提出論點相當值得討論,只是目前無法詳細回應,過幾天再回。三分先奉上!

我身高164,找車架的時候都直接從最小的開始看起。目前我的車會打腳尖的是Dogma F8,不過就如同許多人說過的:正常騎乘狀況下,不刻意轉動手把,並不會有發生這種狀況。換句話說,雖然「物理上」前輪會打腳尖,但實際騎乘的時候不會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要說這個?因為我認為車架大小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而一般對車架的「評測」,絕大多數都是同一個人所做的。因此除非能有車廠等級的大規模測試,否則基於車手個人的心得,必然有盲點存在。
所以,對於車架測試心得之類的東西,我漸漸採取退縮的態度。聽一聽參考一下,設法從中過濾出有用的資訊,這樣比較實際。開板影片我反覆看了幾次,更覺得雖然他提出的思考方向不無道理,但是盲點其實也很多。
不過,以論述的最底線而論,能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就已經算有建設性了。
另外,多囉嗦一點:我現在堅信,要從檯面數字去評斷車/車架,不是不行,但仍然比不上親身騎過來得有說服力。

嗯,小尺寸車架FC等比例縮小700C輪框不變,容易打到腳。有人說捷安特是台灣之光TCR為亞洲人尺寸設計,看數據根本不是如此。高大洋人騎L、XL號沒事,S號582mm FC讓亞洲人打腳。

要為矮人造車,要不就學礫石車調整頭管角度和rake加長FC,要不就學canyon改650B框。TCR很明顯沒花心思在這上面。


個人積分:3469分
文章編號:84839612
怨念聚合體 wrote:
2. 平把車騎起來較穩定
平把長,所以操縱性佳
但同時也因為平把長所以力矩長,導致轉向過度靈敏
pc8801 wrote:
2.平把騎起來有沒有比較穩定
平把長但不等於操控性佳,
力矩長是轉的比較輕鬆,但就是要轉比較多,
這是為什麼我把影片中leverage翻譯成"槓桿",而不是"力矩"。
不管是平把還是彎把,轉動龍頭都花不了多大力氣,唯一是差別是你轉相同角度手臂所需移動的距離: 彎把較短,平把較長。抱歉,我找不到彎把vs平把的圖,不過這個短把vs長把應該解釋得很清楚。

(錯誤理論刪刪刪~~請看瘦的狠的回文)
再來,穩定性(stability)與操控性(steering control)是兩件事,似乎被混為一談了。穩定性是車架的問題,影響穩定性的因素包含了車架幾何參數之軸距、五通下沉、RCFC、以及trail。
既然穩定性是車架,那為何彎把會影響穩定性呢? 因為彎把把手,有個叫做handlebar reach的東西:

也就是說,因為彎把往外延伸,身體維持相同姿勢車架勢必往內縮這我之前escape vs TCR vs Diverge的圖上已表達相當清楚,這裡就不再重複po圖。
車架內縮,意味著軸距與FC也必須縮短,這就是為何彎把穩定性差。
pc8801 wrote:
要不你都用腳尖去釘在踏板上哪還能讓腳尖碰到前輪?
我們用TCR S號來算好了,front center 582mm,582 (FC) - 311 (輪框) - 25 (25C胎) - 170 (曲柄) = 76mm。以一般人腳250mm來看,除非你用腳趾頭騎車,不然一定會碰到! 這還不包含卡鞋腳尖多出來的長度!
相對的,Escape front center 636mm,就算裝35C胎還是有120mm腳尖空間,所以不會撞到。
當然,你可以靠習慣大轉彎時踏板不要在三點鐘方向(前面才說彎把比較敏感...),但這明明就是車架設計不良硬是要消費者配合。一台轉彎輪胎會打到腳的車,你們能接受? 醒醒吧綿羊人!

這2天在閒聊版有個自稱在自行車業翻滾數十年的網友,所從事多屬高階產品,附和中国人在帖上嗆我造的彎道小三原型車只是一種有輪子的鉄架子,看那廝在自行車版面所佔比例也只有0.3%,根本不是玩技術的或是行業人,自行車業大概只是他生活收入來源吧!
中国人資訊封閉少見世面,不知新三輪(Leaning Trike)機車與cargo bike已在歐洲流行,認為三輪就該是前一後二, 我的前二後一就是中国印象中的東北倒騎驢掃街車
我職涯早期在汽機車廠搞機車引擎研發,待2年覺得夠了,隨後工作設計醫療/健康行業產品,幾年後又回到造車行業,先在自行車業千禧年爆發滑板車之亂始作俑廠搞四輪電動車,再跳沙灘車廠開發go kart,又跳去中国開發大隻Buggy- - 一年換24個頭家
我的技術來源大半來自從小DIY造物累積的知識,就像 youtube所見,老美在garage DIY生活一般,只是預算寒酸規模小,想開發像樣的貨只能食頭路找我有興趣項目借用別人資金發揮所長
當然;受雇資方會要求你得具備相關學經歷,早期學店機械系文憑找傳統製造業工作算容易,有心想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很難找到像我這般學經歷,我每離職通常要與資方翻臉
- -職涯期間所見,台灣設計開發新產品工程師或黑手仔涉獵過的產品通常太少思維受限,成果也有限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圖隨便用LINE畫的懶得裝繪圖軟體,
不精確示意一下而已,
我覺得轉向圓心在龍頭鎖點那個位置,
而42CM彎把(+煞把)跟60CM直把,
轉向所需的角度其實也相差不多,
上車後幾分鐘就會忽視的差異,
以上是車的轉向角度。
(其實前叉角度也很重要,
但這裡僅討論手把就忽略過了。)
但如果改為操作者的轉向動作就會差很大了,
我懶得畫圖自己想像,
(至於轉向圓心是核心還是肩膀我也不知道,
但不管是哪裡反正圓的大小是看半徑長度,
而彎把跟直把的騎姿大家都知道,
我就懶得去深入探討了。)
彎把車會前引上半身,
所以是大圓(轉向角度大操作遲鈍),
直把車是小圓(轉向角度小操作靈敏)。
但說實在的不管是直把或彎把,
走鋪裝道路幾乎都是靠車的傾斜角度在轉彎阿,
除非慢速才會靠轉龍頭不是嗎?
只有越野才需要操作靈敏阿,
那越野車就是直把的天下了阿。


個人積分:3469分
文章編號:84842897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