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豔熱情的西班牙電輔公路車 Orbea Gain M20i 開箱分享 (47樓有改龍頭分享)

alexlkklin wrote:
只是價格好像不親民><


其實現在自行車價格不是都高嗎? 舉Giant Defy Advanced Pro 1為例, 美金$6500, 台幣$148000. Giant自行車在美國的價位都比在台灣高, 但他的定位都是物美價廉的, 即使在美國買, 也比起Trek或Specialized等牌都划算許多.

Giant Defy AD Pro 1這台全人力車, 沒有加力馬達, Ultegra Di2等級, 碳架, 碳前叉, 碳手把, 碳輪圈.

Orbea M20i電輔車, 有加力馬達, 2022年型也是Ultegra Di2等級, 碳架, 碳前叉, 碳手把, 碳輪圈, 定價是美金$7000美金.

所以這樣比起來, 其實並不算貴. Specialized同配備等級的電輔車大概要9000美金以上!

至於我的過年份庫存車, 配備等同上面, 唯一配備較次等的是Mavic的Ksirium鋁圈, 但價格當時是$6000美金, 商家照六折賣, 所以其實這種價格我覺得很值得!
JW75
其實在公路車的世界裡,真正會貴到令人髮指的,都不是電輔車。電輔車的價格已經算是相對比較平實的了。
JW75大大說的是, 因為價格會令人髮指的, 都是為著輕量而斤斤計較, 各項高端配置的價格加進來就很可怕! 另外還有一些可能是品牌的情結因素.

電輔車先天上重量就不是太大的因素, 至少比較不會去對輕量斤斤計較, 所以相對來說價格還比較不那麼誇張, 當然還是貴就是了!
Antus wrote:
那如果開最強,騎起來會是怎樣呢?


我後來下載了App, 發現其實加力檔並非固定, 是變速的, 也就是說, 加力百分比可以從30% ~ 100%自動調整. 如果你L1, L2, L3全部都弄成最大值100%的話, 就算放在L1在某些場合也有可能變速成100%加力. 這套系統可以根據你的腳踏速度以及車速等等綜合資料用微電腦來改變輸出值..

不過如果放在L1, 一般情況下加力較少, 多數都在20~30%間徘徊, 需要的話才會上衝50%以上. 如果放在L2, 則大多在40~50%徘徊; 而放在L3, 則最小出力就大多有60%~70%.


這個App還不錯, 除了可自行設定加力檔的上限以外, 也提供了一些技術訊息, 包括電池存量以及所剩可行里程數.


另外也有電池循環數, 累計行路里程數等等. 我的電池循環數買來時只有1,到現在充電循環5次, 代表這台庫存車還真的是全新沒用過的!
國外的選擇比台灣多很多,真好~
羨慕樓主在美國,我也不想爆心跳傷膝蓋,想買電輔車到處騎。
原本評估n+ Mercedes-Benz EQ Formula E Team eBike ,也詢到優惠價

後來想想台灣沒維修點,壞了就放水流不划算,只能作罷。
如果美國閃電牌有特價,再來評估從美國買集運回來會不會比較划算?
orislin wrote:
如果美國閃電牌有特價,再來評估從美國買集運回來會不會比較划算?


在美國沒比較好啦, 因為自行車價一般都比台灣還貴, 而且熱門電輔車也常常缺車, 都要等好久. 這些車子其實大部分都是台灣組裝專供外銷, 閃電牌的也是, 也許透過私下關係直接在台灣買還比較實在, 只是有沒有管道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真要從美國寄回, 或疫情前很多都是託人回國時托運行李帶回, 最大的問題在於鋰電池上飛機. 這部分你可能要進去國際快遞公司問清楚.
在這裡我分享一下DIY fitting.

由於我是郵購買M尺寸的(54cm), 自己也省得拿到車行另外花錢調整尺寸, 所以我就參考我fitting相當好的Felt VR2 (車架是52cm, S尺寸)來調整. 對於座墊高, 腳踏曲柄長度與踩踏高度等等都很容易調整. 比較困擾的就是Reach與上管長度M尺寸稍微長一點, 再加上100mm長的龍頭, 我在握把手的時候身體要往前趴比較長. 所以騎超過30~40公里後, 腿部沒有問題, 但肩膀就很容易酸, 握下把也不容易.

解決方法, 就是買一個比較短的龍頭 (70mm或80mm), 讓把手位置往後退, 事情就很容易解決.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 Ultegra Di2的電線是從把手中間被龍頭鎖住的地方出來的, 然後再進去車架裡. 原廠的龍頭就特別有一個預留孔讓電線進出.


我跟Orbea原廠訂購80mm的龍頭, 他們說要等好幾個月才有. 所以我剛開始想, 就拿一般沒有預留孔的一般龍頭試試看, 鎖起來的時候不要壓斷電線就好. 我手上剛好有另一個80mm的龍頭, 就去裝上去. 結果裝上去鎖好之後, 乖乖, Di2完全不動了. 原來它的電線極為嬌嫩, 稍微擠壓都不行, 擠壓之後, 裏頭的金屬線大概就壓斷了!


無奈之下, 因為我手賤的關係, 擠壓壞掉的Di2線一條要30美金, 我又花了60美金買兩條裝上去, 然後在網上找好久, 終於找到有Di2預留孔的另一牌的龍頭(鋁的, 70mm, 幸好不重, 110克). 花了一番折騰, 終於裝回去, Di2也可以重新工作了!






比原來的100mm短了不少.



此龍頭有預留孔.


量了一下龍頭到坐墊的長度, 現在兩台車趨於一致了.



換了短的龍頭, 現在再出去騎, 姿勢就舒服許多, 跟騎我S尺寸的車沒什麼兩樣, 現在騎50~60公里也不會肩膀痠痛了!

DIY的樂趣很多(我的螺絲都有用扭力扳手正確轉緊, 不必擔心). 不過有時要繳繳學費就是了!

Di2仍然是有線, 而線材脆弱, 價格又貴, 我想這應該是缺點吧!
蘋果王
謝謝你常常分享,改短stem是個好方法,不過鑽床鑽個孔再拋一下表面就好啦
看看GCN的Ollie騎ebike (X35)爬義大利的大山,如果自身有點腳力再加上大電池的話,說不定真有機會上武嶺。

我前幾天覺得原廠飛輪用的Ultegra 11-32齒輪沒有比11-34好用, 所以就把後輪筐拿下來(只要拔開電線接頭就可以, 不難), 換上105的11-34。換好後裝回去, 竟然馬達失去功能了, 不會運轉, 嚇出我一身冷汗!

後來在網上查資料查了好久, 才驚覺這個原廠所附的飛輪鎖是非常重要的, 它本身一點一點的都是磁鐵, 是用來幫助感應輪胎與腳踏速度的, 才能控制馬達速度. 一旦沒有這個特規的飛輪鎖, 那馬達將動也不動. 我當初換飛輪是直接放上105的鎖, 難怪馬達不動, 所以趕快把這個磁鐵特規鎖換回去.


換回去後以為就恢復了, 結果馬達還是不動. 讓我抓破頭皮, 以為馬達真的壞了. 後來再一查, 原來是105的飛輪材質為鋁鋼合金, 有磁性, 影響了磁鐵特規鎖的磁性, 以致馬達仍然不動. 必須換回Ultegra飛輪的碳鋁材質, 才不會影響磁鐵特規鎖的磁性. 所以只好再把Ultegra飛輪換回, 這時候馬達才甦醒過來, 重新運轉!

哎, 這種公路電輔車的眉眉角角還真多, 稍微一個環節不對, 在一般公路車不是問題的, 在電輔公路車上就會出問題. 也算是又學了一課!
ufowwt
Ultegra等級也是有11-34t的飛輪: Ultegra CS-HG800
Monte920
是的, 我要另外買就是了. 現在美國的價格比去年高了不少![汗]
想不到有這麼多牌子 還以為捷安特就已經很厲害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