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車重到底影響多少

或許這也是另類的台灣公路車史吧!
我個人是屬於整車可以在7開頭的就很高興了 至於幾克甚至到6開頭這部是我追求的 我追求的只要人比車兇就好至於以前的公路車史有空再研究吧!(不過我也覺得鋼管車不錯看!)

aquarous wrote:
其實,車多重,用啥零...(恕刪)


原來是要表達這內容

跟玩其他車一樣,有人玩技術/有人玩藝術

有人要深入〈努力練〉有人要淺出〈看爽度〉

車重到底影響多少不可否認的,還是影響很大

如同筆電/手機/相機‧到底要多輕薄/多快CPU/多少畫素..,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當一切都不重要,那麼便缺乏前進/發展/研發的動力;屆時還要求啥【文化】

要求【深度】往往失去了【廣度】就好比其他運動者,要求【準度】常常沒了【風度】

自然法則自然會匯聚台灣單車【文化】,個人認為接受並互相尊重,總比單車【沙漠】好得多吧

aquarous wrote:
那住法蘭德斯國的不就...(恕刪)

何以見得
車重到底影響多少?
最大的影響是你的小朋友出走的數量!

aquarous wrote:
騎車重點在人
但是台灣放眼看去就是世上珍貴器材,但騎車的人呢?
我不是說要表現多強,給我看個"騎車里程/年"吧...
我不是說要多懂車或賽事選手,給我看到有深度的騎車文化吧...
台灣現在...沒有

負擔的起、願意多花些錢的,自然車子等級會較好,
但不論大家騎的車子等級如何,
既然騎車重點在人,
那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重要的呢? 快樂、健康、成就感、自信、熱情、家庭和諧...?
有些人喜歡休閒騎,自己甚至帶著家人騎車認識各地鄉土民情、享受美食、欣賞大自然、拍拍照...
有些人喜歡單車競賽,挑戰自己能耐,享受與集團騎乘競速的快感...
雖然方式不同,但一樣都能夠享受騎車時所帶給人的快樂、健康、成就感...等
"騎車里程/年" 多少,是否真的有那麼重要?
有深度的騎車文化,或許可以很多元化,並非侷限於單車競賽。
以上想法,供參考。
學過往知識易,得過眼智慧難。
姆,大樓歪了,大家好像跟看比薩斜塔一樣,越歪越高興。

所以呢?射後不理?

也許 aq 兄應談談何謂深度單車文化與建設性意見(另開新版也行)。有豐富「騎車里程/年」的您,只有這樣程度的回應,是可以令人理解的發洩,但也只是於事無補的破壞。

蕭美玉能不能參加世錦,如何跟「深度單車文化」有關?我實在想不通(贊助商?個人天賦?WTF?)。好的反例便是 Chris Boardman ,顯見這是因果倒反的說法。單車文化作為客觀條件有助產生優秀選手,天賦過人選手的個人光彩有可能帶動單車文化的發展。等不世出的天才?用嘴砲堆積「文化」?你我都很清楚這都不是答案。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jobinobi wrote:
姆,大樓歪了,大家好...(恕刪)


+1

失望失望

AQ大只有大綱沒有內容,下面叫同學自己去作文
aquarous wrote:
其實,車多重,用啥零件都不是騎車的重點
騎車重點在人
但是台灣放眼看去就是世上珍貴器材,但騎車的人呢?
你這樣講會被鄉民砲啦
他們會說:「林盃有錢,買來當玩具,我爽,你咬我?」
恰比126 wrote:
負擔的起、願意多花些...(恕刪)
虛榮的軍備競賽也是有深度的騎車文化之一嗎?
SUNRIDE wrote:
自然法則自然會匯聚台灣單車【文化】,個人認為接受並互相尊重,總比單車【沙漠】好得多吧
太多人已經養成「器材至上」的觀念
跑輸別人 -> 掏錢買器材
擁有一大堆好料,但自身的努力卻少得可笑
這種文化太劣質,我不要。
比賽的就不說了

我倒是覺的車重差沒多少

倒是體重會差比較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