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6910 wrote:終於討論到我非常有興...(恕刪) 我會投corima一票他們框體都是用同等級的重量只差在花鼓與輻條而框體是影響輪組最大的之前用過s1 32 open 後來也騎過其他輪那差別蠻大的(爬坡的話會輕盈很多就算他的重量並不是很輕
美國地區,有C夾版的Pro1 整車跟車架(而且配色很美)台灣這次竟然沒有。雖然碟煞好處真的很多,也是趨勢,但自己不常雨天騎車,也不常攻大山,更別說自主維修調整的便利性跟輪組的選擇性,C夾目前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希望下一季台灣可以有。
大智若愚~萱 wrote:美國地區,有C夾版的Pro1...(恕刪)更別說自主維修調整的便利性跟輪組的選擇性,C夾目前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希望下一季台灣可以有。 我也以為 2021(MY21) 會有C夾的Pro 1,結果只出碟煞,價格還高出很多。這是 2019 的 Pro 1 C夾版(參考重量 M:7.1kg)底下是 MY21 的 Pro 1 碟煞版(參考重量 M:7.4kg)希望後續會繼續出 Pro 1 C夾版。
tamasa wrote:我也以為 2021(...(恕刪) 多了功率計 價格當然較高碟煞本來價格也較高假如不是為了功率計電變成車買下來價格腳優惠的話2021年一般版也是全碳前叉龍頭反而選擇較多pro 版不覺得有多少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