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如果談到『全能型競賽戰駒』我想沒有人會忽略GIANT TCR,關於TCR的討論全球都在蔓延,而距離上一代TCR改版是在2015(MY16)的事,相隔5年「巨大集團」選在今天2020/04/08,發表了第九代的ALL NEW TCR,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代(MY21)與上一代差異是什麼?但我想就不賣關子了,我們就開門見山直接公佈,第九代TCR「後上叉」「後下叉」四根管子沿用之外,後下叉(CHAINSTAY)的長度依然維持405mm,其餘的部分全都改款,相較於競爭友牌經常玩小改款的遊戲,GIANT沒再跟你囉嗦,要改就是改大的,我只能說這一次的改款,堪稱是TCR史上最有感的全面升級』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TCR當年的命名由來:Total Compact Road,意思就是「壓縮車架」的概念,從第一代到第九代,TCR設計師都是秉持這個初衷,以著名的「傾斜上管」問世。在說明(MY21)全新TCR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是必須先讓大家知道,那就是關於TCR的演進與改款的重要事紀,這好比一台公路車的原生DNA,而TCR不僅在台灣,甚至在全球的銷量也是排名前三,到底這一台『全能型競賽戰駒』有什麼樣的魅力?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TCR大事記
1997:一台量產TCR粉墨登場,以三種不同尺寸,伴隨三種長度(105mm, 120mm, 135mm)和角度 可調的豎桿。
1988:西班牙ONCE車隊騎著全新TCR在環法賽亮相。同年,捷安特對消費市場發表了配有 Campagnolo Record套件的TCR ONCE車隊復刻版。
2000:TCR ONCE車隊復刻版配有1吋的無牙頭碗組。
2002:第一台全碳纖TCR於環法賽正式亮相。
2003:第一台全碳纖TCR開始量產,向消費市場開放。
2004:第三代TCR伴隨T-Mobile車隊在環法中亮相,並連續三年(2004-2006)取下環法的團隊積分總冠軍
2005:第一台帶有一體式座桿(ISP)的TCR,以五種尺寸向消費市場開放。
2006:第四代TCR伴隨T-Mobile車隊登場,新增了更大剛性,更高的後上叉及後變固定位置。
2008:第五代TCR正式向消費者發表,帶來了壓入式五通和內走線等突破性科技。Columbia-highRoad車手Mark Cavendish是年騎著TCR在環法賽奪得四場單站勝利
2009:Rabobank車手Denis Menchov騎著他的TCR Advanced SL贏得了該年度環義賽總冠軍
2012:第六代TCR和Team Rabobank在環法賽亮相。
2015:第七代TCR和Giant-Alpecin車隊在環法賽亮相。
2016:首次整合碟煞的第八代TCR,向消費市場開放。
2017:Team Sunweb車手Tom Dumoulin奪下了當年度的環義總冠軍;同年環法賽,Team Sunweb也同時贏得了衝刺積分冠軍和登山王的殊榮。
2019:第九代TCR Advanced SL開始和CCC車隊的專業選手進行原型車測試。
2020:第九代TCR正式向消費市場開放。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以往TCR著墨在三大重點:1.優越傳動效率2.傳奇操控性能3.競賽級騎乘感並且都是以「輕量化管件造型」「全面優化壓縮車架」為進化主軸,在Advanced SL複合材質技術上,GIANT本身就擁有優異的碳纖製程技術,並且具有量良好的高剛性/重量比,當車架剛性越高,轉向下坡的操控性就越強。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在過去TCR車架所使用的碳纖布以機械裁切,MY21改版後全以雷射裁切技術,精準切割碳布,面積更小、形狀更精準,造就更輕量的車架,最令人驚豔的是以TCR Advanced SL 0 Disc採用最低塗裝漆量的ThinLine(輕透)塗料工藝,與傳統7層塗料相比,輕量了50公克。車架僅 765 公克,相較於前一代的TCR Advanced SL Disc,全新TCR車架組透過最先進的製造工藝和碳纖複材,足足省下了140公克。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全能型公路競賽用車
MY21 The All New TCR 只有一個關鍵目標:就是在已經獲得無數榮耀的TCR身 上,必須再為終日於賽場拚搏的專業車手帶來顯著有感的性能提升。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第九代TCR依舊延續20多年前的堅持,結合GIANT工程師、產品開發人員和業界頂尖的空氣力學專家的努力,以及奧林匹克冠軍—Greg Van Avermaet—在內當今頂尖職業車手第一手測試和回饋,GIANT終於迎來全新的TCR誕生。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第九代TCR系列中每一台車,在研發和設計時,都秉持下列3項的性能指標為最高原則:1.頂級效率2.頂尖空力以及3.全能操控。在經過專家們日以繼夜的研究、開發和測試後,實現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造出騎乘效率更高、空力更優化的TCR,同時延續其享負盛名的精準駕馭和靈活的操控性。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頂級效率
高強的剛性重量比是這一代TCR最為顯著的特色,為了維持此關鍵優勢,2021的TCR Advanced SL使用了最「尖端的碳纖複合材料」重新雕琢管件外型,並導入先進的自動疊層科技。其帶來了更靈動的路感、更直接的加速性和更優化的爬坡效率,且車架/前叉的剛性表現,高過主要競爭對手*達26.3%。*2019 Trek Emonda SLR Disc.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頂尖空力
第九代TCR在空力性能上有著長足的突破,相比前一代TCR,這可說是最有感的性能躍升。逐一分析、驗證和測試每一管件外型,達成在大範圍的側風角度下都顯著的降低的騎乘風阻,這是在衝刺和單騎獨走時,有史以來最速的TCR。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全能操控
從優化的碟煞整合、側風中提供操控穩定性的全新碳纖輪組,乃至容易使用的無內胎配置, 全新TCR在多種公路競賽的情境下,皆能有著絕佳的操控性。全新碳纖前叉的扭轉剛性比競 爭車種*強上35%,提供了無以匹敵的精準轉向。增寬的車架和前叉間隙能容納達32mm的輪胎,在各路面下都能有更順暢、快速的路感。*2019 Cervelo R5 Disc **依品牌而異。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我們剛剛提到,第九代TCR以先進的碳纖製造工藝,打造業界最強剛性/重量比車架增加空力,這通常意味著增加重量。但為了實現保持同級內最佳剛性重量比的目標,TCR必須盡可能降低重量,以平衡優化空力所新增的車架面積,所以第九代TCR就是依循這個目標以四個最先進的製造工藝來實現「終極輕量並富含高剛性TCR」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剛性實測
第九代TCR Advanced SL Disc相較對手高出*26.3%(*2019 Trek Emonda SLR Disc.)的傳動剛性剛性評測,採用德國Tour雜誌以M尺寸車架所建立的量測標準。捷安特以實配前叉,同時量測轉向和踩踏剛性。此舉更能精準量測自行車在真實競賽中的性能表現,並能讓此量測標準轉化為真實世界可感受的性能特性。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重量比較
第九代TCR車架僅765公克,相較於前一代的TCR Advanced SL Disc,全新TCR車架組透過最先進的製造工藝和碳纖複材,足足省下140公克。車架組重量質看似客觀度量,其實卻是一個相當主觀的變數,其數值完全取決於車架組包含的內容。GIANT對車架的定義如下(以下測試皆包含於其中):
 
・M尺寸塗裝/貼標後量產車架
・量產前叉(未裁切)
・頭碗/擴張器/頂蓋
・座墊桿(包含於車架中的ISP 或座墊桿)
・座管束/ISP 座墊束
・前後變速器勾爪/固定束
・所有車架週邊零件(水壺架螺絲等)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以整合式空氣力學設計為核心,GIANT在德國Immenstaad的GST風洞實驗室,將車架、前叉、零組件和輪組系統全數納入,完善了整體空力系統。全新TCR在空力性能上有著長足的突破,相比前一代TCR可說是最有感的性能躍升。逐一分析、驗證和測試每一管件外型,達成在大範圍的側風角度下都顯著的降低騎乘風阻。這是在衝刺和單騎獨走時,有史以來最快的TCR。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儘管已有同級最佳的剛性重量比,這台2021 TCR Advanced Disc的空力表現仍是傲視群雄,為求模擬真實的騎乘情境,在德國GST風洞實驗室運用動態人體模型還原真實踩踏的力量和情境,相較其他友牌大多使用靜態模型,GIANT的動態人體模型能夠更精確的呈現踩踏時的空力效應。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風洞實驗採用時速40公里的風速,且涵蓋正負15度的偏移角度下進行。憑藉動態假人、轉動的輪子和傳動系統,得以實現最真實的空力分析。這煞費苦心的測試過程,幫助GIANT形塑全新的TCR設計,並且細究一組同時將騎士和自行車的空力效應涵蓋在內的全面性組合。總而言之,儘管已有同級最佳的剛性重量比,這台2021 TCR Advanced SL Disc的空力表現仍是傲視群雄,屌打目前市場上競爭友牌。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GIANT依循德國TOUR雜誌的測試協議,全新TCR Advanced SL Disc比起競爭友牌,包含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DiscTrek Emonda SLR DiscCervelo R5 Disc,其有著最佳的傳動和側向剛性,它更比前一代TCR Advanced SL Disc輕量了140公克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除了在新車架有所突破外,2021年的TCR還搭配著全新GIANT輪組等全新零組件。SLR 1SLR 2輪組,雙雙具有無框鈎設計的42mm碳纖輪,有著更寬的內寬(19.4mm比前一代的17mm),安裝無內胎外胎時能形成更圓的輪胎外型,造就了更穩定的轉向操控性。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2021 TCR也配上了全新的捷安特座墊—FleetApproachFleet SLRFleet SL有著更寬的外型、短鼻的設計和人因工程的溝槽,以求絕佳的舒適和支撐性,並兼有能增加動態靈活度的側邊弧度,以利踩踏效率。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所有的Fleet和Approach座墊都以減壓微粒科技(Particle Flow Technology)打造而成,以分散壓力並預防會陰部痠麻。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2021 TCR產品線包含有以下5個系列的選擇:
1.Advanced SL Disc
2.Advanced SL
3.Advanced Pro Disc
4.Advanced Disc
5.Advanced
 
Advancend等級前叉全改為全碳纖
以前捷安特的碳纖維車款,要到Advancend PRO(OD2規格、前叉束管1-1/4英寸)等級以上才會採用全碳纖前叉,PRO等級以下的前叉豎管是鋁合金材質。從2021年開始全系列的碳纖維TCR前叉豎管都改成純碳纖維材質,即便是入門級的碳纖TCR,重量也有可能稍微下修一些。(筆者真的要大推GIANT這個決策,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全面有感升級啊!)
 
車架技術篇(一):2020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圖片說明:(捷安特提供)
 
🔥全新TCR看這邊🔥>>>https://bit.ly/2Xhi2Di
🔥巨大集團官網🔥>>>http://ow.ly/o7iS50z6RPL
 
車架技術篇(二):2021 GIANT The All New TCR 新車發表 (MY21)
 
下一篇將會為大家介紹2021全新上市的GIANT Fleet坐墊(男版)、Liv Alacra坐墊(女版)、SLR 1、SLR 2碳纖輪組、你以為只有這樣嗎?還有全新的空力把手介紹。
 
更多欣單車介紹:
🚴♀有那麼好騎嗎?TCR新車實測開箱➡https://bit.ly/3aVWhN9
🚴♀新TCR改版細節報你知➡https://bit.ly/3aT6mKL
🚴♀2021新TCR 邁向全能之路➡https://bit.ly/2xWj7FI
🚴♀新TCR全車系列表➡https://bit.ly/34mpIWb
🚴♀TCR全車系重量公開➡https://bit.ly/2Vdd73r
近年設計師都有上線呢!好評
看了之後有幾個感想:

1. Giant只有把SL車架的剛性標出來顯示勝過個競爭者,但卻沒有列出Advanced Pro或Advanced的車架剛性. 以我大膽的猜測,剛性可能比Trek Emonda SLR5還低. 否則他可以大大方方的也把Advanced (Pro)的剛性列出來.

2. 車頭已經很簡潔了,但不像Defy或Propel,新TCR全車系沒有全隱藏線,你還是可以看到兩條煞車線. 對我不是外貿協會的是無所謂,但我覺得有人會在意.

3. 最高級的SL採用SRAM,好像不想採用Shimano的樣子. Shimano留給Advanced Pro以下的用.

4. 寬胎可容納到32mm寬.

5. 最高階輪組Cadex,已經淘汰掉了SLR0. 再接下來是SLR1, 然後有個很有趣的SLR2. 我想這是對的,因為PR2實在是太重,不適合放在TCR這種競爭賽車上. 只是我很好奇SLR2的重量是多少? 如果拆賣價格又會賣多少?

6. 座桿有個名字叫Variant Seatpost,不叫D Fuse,不知是否跟D Fuse不相容? 至於前握把處似乎也沒有像Defy那樣有D Fuse. 想必前握把騎起來的感覺會非常硬朗.
Monte920 wrote:
看了之後有幾個感想:1(恕刪)


好像是換成hookless框體

會不會slr2取代slr1

slr1取代slr0

看來是強推自家的無內胎外胎XD

沒有出SHIMANO 9100系列

應該是9200系列前半年應該要發表了
Cycling Weekly 有在發表之前做了採訪和報導,所以這個影片是10小時前發佈



好玩的是Cycling Weekly有特別提到TCR與目前的競爭對手比較不同的點是

近年競爭對手都把後上叉下移,不過TCR並沒有跟著下移

所以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Q1:(MY21)幾何是否依然沒變?有變化的只有碳纖材料?

輪組方面的問題是
碳纖輪無框溝的意思是甚麼?

(最近有篇討論是若沒有框溝萬一漏氣外胎與框會快速分離造成危險)


自問自答一下:


幾何有變化,臉書No.13在今天的臉書上有做解釋



ENVE輪組去年開始已經在狂推hookless的輪組了,難道是外胎胎純直徑做的比較小一點點

用"套緊"的方式套緊輪圈達到氣密嗎??
感覺就是把原本的模具,做一些修改&調整,然後在前叉挖一個洞,這樣繼續賣,把原本的碳纖維布料做一些強化(由原料商強化)然後這樣繼續賣。

這樣可以省下從新開發模具的成本,然後又卡在很多專利都被大廠握在手裡,導致要開發新的設計難度偏高,怕踩到專利陷阱,只能等大廠專利有效期限過了,開放後才能做。這可能要很多年後

照今天的發表,外資不買單,很多投資人評估,今年武漢肺炎最強的來襲導致很多人失業,無收入,然後又流行自備: VENTILATOR 呼吸器,比公路車便宜很多,又可以救人一命。

整個動向要等年底甚至這一波病毒結束後才會開始復興整個產業

很多運動競賽都是關門比的,環法如果今年硬要比,法國可能要多準備病毒大流行。很多車隊可會開始退出今年的比賽,為了保命。

今年反而醫療產業最夯,不二價,殺價?? 漲價呢
jlhwu wrote:
Cycling Weekly...(恕刪)


https://www.velonews.com/gear/tech-faq-hooked-vs-hookless-rims-tire-choice-and-pressure-recommendations/

可以參考看看

上面的說法是 可以更輕 更耐衝擊

空力效果較好 轉彎時可以更好控制胎的變形輛

當然跟碳圈的製作良率更好也有關係

少了圈勾的碳圈 有更佳的製作良率

胎壓好像也因為少了圈勾可以不用打這麼高

之前有看過小索的臉書

捷安特的無內胎系列和瑪吉斯的 HIGH ROAD

都是支持HOOKLESS車圈的

好像主要是Bead的材質問題

需要用長期使用也不易被拉伸的材質尤佳

像瑪吉斯的HIGH ROAD 和捷安特CADEX外胎

Bead的材質都是使用碳纖
看起來hookless好處是不少,來調查看看價格是如何
覺得蠻好看的耶,有點古典的味道

壓縮車架後上叉本來就低了,再降會很怪吧!?

Hookless 可以用一般的內外胎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