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坑公路車選擇障礙,預算 3 萬 ~ 5 萬(內有選手)

<
我個人覺得確定會騎 有空每週會騎 可以考慮直接入手中高階
像我二十年前騎的腳踏車4000元
結果二十年後直接入手2021 TCR pro 0 disk
現金價8折 推薦板橋的大車輪單車…

附近有山坡可以騎最好
像我連續64天 天天騎腳踏車的至少趁小雨時到南深路來回一趟12km….

慢慢回復到受傷前狀態
以前245w 平均功率
現在223w 平均功率
最大攝氧量到60 garmin 量測的數據…


blockquote>小緯0510 wrote:
伸縮縫是很可怕的去年...(恕刪)
apollo.tw
iso大 不好意思 我也比較喜歡看女車友穿清涼一點的XD
jcchiou
繃帶系的可接受, 男的不行
自從疫情之後 不是都戴口罩
所以想說打赤膊 別人也不知道是誰
一方面車衣之前開刀 剪破了
一方面可以曬黑
另外少洗一件上衣
所以騎車現在都打赤膊 大約兩個月XD
Chris Froome 穿成這樣,跟全裸有差嗎? 不說是車衣,我還以為是情趣商品。

要不是UCI規範,相信很多選手會選擇裸騎。
isohera
有差,是一種尊重跟禮儀啦
老外不喜歡自己膚色才會打赤膊曬一曬

我在家裡裸上身騎練習台 電風有開下去 感覺並不好

汗水會順著皮膚皺摺流下去 車褲會特別濕

小騎稍流汗電風扇吹了特別涼 這也表示在戶外溫差大容易感冒

當然還有防曬的問題

所以我常常穿nike dry fit 騎車 感覺相當好
小緯0510 wrote:
伸縮縫是很可怕的去年...(恕刪)

我也有左膝前十字韌帶斷裂與半月板破損(打籃球的傷害),因此改選擇據說較不傷膝蓋的單車跟游泳。醫生說也有些人沒有重建韌帶就能靠肌肉訓練持續運動。
小緯0510
騎車也不能暴力硬踩,所以我都是用迴轉速騎,我也不上卡,危急時我多那零點幾秒反應來跳脫也好,騎車就是體能及心肺和身體素質的結合,所以即使我有傷,車也是通勤車,但速度,以市民組來說,假日車手不一定騎的過我
junchen1031
我也是愛打籃球~十幾年前開過前十字韌帶才買了捷安特小折騎單車~去年底動了半月板修補手術後買了捷安特公路車TCR AD2 KOM~
這次奧運也是伸縮縫導致多起摔車

國際大賽發生這種鳥事 主辦國難辭其咎
justforwhat wrote:
初到貴寶地,請多指教...(恕刪)


樓主你好
很巧的是,除了第一台Fuji我沒騎過,其他三個都是我正在騎的車種

這幾台價位相當
我首推TCR,碳纖車架舒適度一流,無內胎也有加分

再來斯特拉跟Caad13我覺得伯仲之間
Caad13重心低一些,會比斯特拉適合競速
而斯特拉幾何會比較舒適也是好車一台
但我那時候才買兩萬多(框煞),現在定價太貴了(Caad13表示..)
而且要注意今年應該會大改款

但回過頭來說,入門我都不是很推碟煞車
重了那個幾百克有時候會澆熄初學者爬坡的熱情....到最後升級輪組變成必須
sniperbwu wrote:
樓主你好很巧的是,除(恕刪)


真的…機械碟手感很糟,輪組又重。
Revolt 2 官網上已經沒了
bibliophlist_32
還蠻驚訝的。只賣一年就沒了。
sniperbwu wrote:
樓主你好很巧的是,除...(恕刪)


這麼巧居然碰到可以直接對照的用戶!TCR 評價仍然脫穎而出果然是有過人之處。

你有試過 defy 或 Scultura Endurance 等長程公路車嗎?聽了大家諄諄警告缺乏柔軟度的人,我開始轉往考慮不那麼「趴」的車子。
sniperbwu
我意思是說,決定舒適度的不見的是趴的角度,這可以靠龍頭跟座艙空間調整,相對低成本。而震度對舒適度的影響,必須靠更換輪組,這個成本比較高....Again,這要看每個人身體狀況
justforwhat
了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