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企業可以培養本土自行車選手登上國際賽事嗎?

各位前輩好~小弟熱愛自行車~但對車界認識淺薄~

最近小弟在想~舉凡國際三大自行車賽事~環義~環西~環法~

看到的選手都是西方歐美各國~幾乎沒有亞洲選手~好像有看到幾個中亞選手~

唯獨沒有東亞選手~聽說最近中國跟日本也在積極培植一級選手~

台灣當然比較晚踏入自行車界~社會普及率也不是很高~所以當然要從基層培養~

想請問~如果台灣有企業(電子業,金融業,工商業...等等)~會願意花錢

從小學或國中慢慢培植本土選手~當然還要聘請~教練~訓練師~按摩師~復健師~營養師~等各種師資

以及各種裝備器材~電子器材~等等~另外考量台灣本土場地及普級度不夠~移至外國訓練的各項花費~

當然也不是讓企業白花錢~培養出來後所參加的賽事都可以有廣告效應~~

這樣的話要花多少錢~~??

我想剛起步時~可能無法首戰就叩關~三大賽事~先從UCI低等級的賽是參予~把賽事也當作訓練的一部份

以戰養戰~像是馬來西亞環蘭卡威賽事~在亞洲國家有相當份量~是UCI2.2級的賽事~

像是台灣自行車業其實表現也不錯~2003年ONCE車隊拿下團體總冠軍~最近環義也拿下冠軍....

只是在上面騎的人都是歐美選手就是了~~

不過說實在的~台灣本土三大老牌~捷安特~美利達~功學社~雖然也有在培育選手~但是感覺廣告層面比較大

當然選手及背後的整個團隊是值得肯定及獎勵的~只是感覺政府及企業界並不是很重視這塊~~

也許歐美人體質就比較適合這項運動~非洲人適合賽跑~亞洲人適合技巧型運動~

撇開先天的條件不說~政府~企業~民間~應該要好好重視這塊~

各項運動的表現都是國力的象徵(不只是自行車運動~棒球或網球,高爾夫等等~也是)~

只是運動背後的商業利益被無限放大~感覺就是有點怪!!

以上說了這麼長~感謝你看到這裡~~

如果小弟有謬誤處還請各位前輩指教~


重點是:舞台跟觀眾!

就像 F1 ...
它不像看球賽,坐定位就可以看全場!
F1 我還是喜歡看轉播的..

另外,好奇一點:大家喜歡的是騎車?還是看別人騎車?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p871055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熱愛...(恕刪)



政府->那有經費再來搞這個,A都來不及了。
企業->裁員都來不及了,有經費來搞這個嗎?
民間->那您可以代表民間來付經費嗎???
知道國內新萬仁企業(綠油精)養了一支車隊, 好像連拿了國內三屆自行車團體冠軍
他們車隊還跟台中縣政府辦了幾次公益活動
他們公司員工不到百人, 養的車隊人數好像有四十幾人, 員工我猜可能比率不到一半

只是不知道花大錢送選手到國外參賽這種賠錢沒宣傳效益的事願不願意做
實在也不能太苛責國內企業了
先看政府重不重視體育這回事再說吧!!!


在台灣棒球是國球

棒球被爆了還是再爆

自由車之前傳出中華電信贊助國內兩大英傑(一男一女)

而這些贊助單位往往都與政府無關

拱範宮.浩瀚.......也是有許多選手代表國家出國比賽

也有不錯的成績

她們需要的只是政府的大力推手

現在政府還在那邊暴投= =


養一支車隊,應該跟養一支棒球隊差不多吧.

但是器材貴很多.且沒門票收入,爭戰各國時的開銷驚人.

好像只有廣告的收益,且只有喜歡單車的人才會看.喜歡單車的比例跟棒球差太多了.
期待台灣的企業成立車隊培養一級選手,
這恐怕是緩不濟急,
大陸就是將選手送去歐洲的車隊,
那三位最接近環法的華人選手,
便是被送去荷蘭的SKS車隊.
記得在官網有看過,
某個在SKS的大陸選手提過,
他們和歐洲人最大的差距不在體能,
還是在參賽的觀念與技巧,
這不是光靠砸錢或是苦練可以得來的,
還是要經驗的累積,
短時間內要看到台灣人環法,
還是得想法子把人送進那些一級車隊或洲際車隊.
代工有現錢可以賺,在簽約時就可以算出出貨時可以賺多少錢。

請問賠養一個選手,未來十年「肯定」可以賺進來的有多少?

不要講超過三個月才能賺到手的錢啦,那叫唱高調。要在台灣生存,要搞懂「錢講話」這套基本價值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