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個問題
GIANT TCR車系有很多款 ... ADV SL、ADV、ALL、鋁
爬文得知其車架幾何不盡相同
請教何種較適合爬坡?
除了看立管角度
那些幾何是該注意的地方?
謝謝~~
之前的印象是頭管、立管角度
鋁架與carbon的不同
但上日本網站查了一下
怎麼看都是一模一樣...
TCR
http://www.giant.co.jp/giant09/bike_datail.php?p_id=R0103013&action=geometry
TCR ADV
http://www.giant.co.jp/giant09/bike_datail.php?p_id=R0102008&action=geometry
但是不同尺吋的車架
立管角度也不盡相同
這會造成騎乘上的差異感嗎?
可是該怎麼看?~~怎樣的車架幾何會是何特性?
小弟長久爬文~~也就看到過個72度或是73度的立管角度較適合爬坡
但是目前尺寸車架都設計成同一個立管角度的車廠
印象中是BH(72)、CERVELO(73)還有???
可是其他各廠大多都還是設計成立管角度會隨車架尺寸變化(間或幾個尺寸力管角度會相同)
不過撇掉計時車或三鐵車除外...立管角度大約都在72~74.5之間(CERVELO S車系有73和76兩種角度)
之前有發言請教過~~用SEAT SETBACK 磨擬出的立管角度~~和真正的72度或73度是否踩踏效率會有差
部分前輩表示的確是有差
只是小弟納悶~~為何固定立管角度的幾何設計不是市場主流
又或其餘各大車廠為何不出個固定立管角度的爬坡車系(KUOTA KOM亦不是固定立管角度設計)
PS.車架幾何角度不知道可不可以去申請專利阿~~是因為專利被申請走了(72度、73度)~~~所以其餘各廠無法採用嗎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bububull wrote:問題已經有點大了…
但是不同尺吋的車架
立管角度也不盡相同
這會造成騎乘上的差異感嗎?
希望從「感受」這一點出發,這樣談或許比較容易一點。
比方說有些人介於兩種車架尺寸,那麼有人會去做 Fitting,做完之後有人說有效,有人說沒有感覺。
這一點,版大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有些人喜歡把手與座墊的高低差大一點,讓上管短一點,而選擇小號的車架;有些人喜歡往前延伸,而讓上管長一點點。
那麼,版大會認為兩者之間有對錯這麼大的反差嗎?
看完所有的車架幾何後,如果有機會就跨上去騎看看,騎個 1、2 個小時,身體的感受就會回答你這些問題。
如果是 G 大的車,不等發表會,也可以租來騎,花一點點錢,絕對值得。
最後,車齡的重要性在哪裡?
我以前在騎的時候很不屑車齡這玩意兒,後來知道,要是有認真在騎,就會曉得自己身體的特性。
很快地,會以目前的車為基準,去挑下一部車

以上,希望對版大有幫助,若有冒犯,也請見諒

hirosue1017 wrote:
只是小弟納悶~~為何固定立管角度的幾何設計不是市場主流
這個問題要請「市場」回答

說真的 h 大問到重點,至少小弟認為是。
現在消費者買車比較少在問車架,通常都從變速系統開始問。
我之前常逛車店,遇到的車友都從下列問題開始問起。
「頭家,這一部是 XT 、XTR 還是 Dura-Ace 啊?」→這樣問真的很殺…
「總共幾速?」→ 24 速與 27 速究竟差多少?
買車就先看變速等級成為單車界的速食食材…
所以,誰來聊車架,立管的學問就一堆,懂得的店家解釋到完,顧客跑光了。
顧客可能會覺得店家在亂唬,當然,亂唬的也大有其在。
角度有一句名言,差一度的延伸就差很多。
往前一度與往後一度所造成的差別是什麼?
如果是 Cervelo…
乾脆 2 種角度都買來騎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