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弟今天終於遇到了近兩年來騎單車第一次的爆胎事件。雖然不算意外,但
還是有點擔心,因為從沒有補胎過。今天總算開胡了!
分享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給一些沒有親自處理過這總情況的同好們一點經驗。瞭解
其實一點都不困難(但是前提是自己必須有一點換胎操作的經驗)。相信只要瞭解原
理,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後騎車上路就不會提心吊膽了。
小弟今天到新竹西濱公路晨騎,回程快到風情海岸時,忽然覺得車身不斷的上下彈跳
,小弟平日的迴轉數都維持在100轉左右,也沒有遇到這種感覺,調整自己的踩踏姿勢
,還是沒有改善。心中正在狐疑中,忽然看到後輪變的很扁:爆胎了!
終於遇到了,而且是在離家一段距離的情況下。心想還是自己處理好了。(06:50 AM
)
下車將車子搬到路旁的一間小廟的樹蔭下,開始處理。小弟平日只有換內胎的經驗(
公路車的外胎不好拆)今天只能補胎。我車上有一種即可貼的補胎片,姑且試試看,
心中有點不安,真的可以補好嗎?
先將煞車放鬆,後輪快拆卸下,拆下後輪(OK,這個我很熟練)。再來先找出破洞的
地方。先沿著外胎的表面仔細的察看,忽然看到一個小白點,用手擦不掉,哈哈,找
到了。再來將內胎的餘氣洩光,開始拆外胎(要記住刺破的位置)。好在小弟有準備
挖胎棒,不然米X林的PRO 3外胎用手可難拆了。(小弟在家中有練習過一兩次,所以
心中有譜)費了一些力氣總算將外胎一邊卸下,此時再將內胎拉出,比較刺破位置(
與氣嘴的相關位置)很容易就看到破洞了。作個記號,再看看是刺到何物?原來是一
根玻璃纖維棒,直徑約1MM,長度約5MM,就直直的刺進來,很像是釣魚用的東西的碎
片。小心的拔掉這根刺,再仔細的用手檢查外胎內壁中是否還有其他的刺入物(重要
動作:避免連續爆胎)。檢查完,接著就要補胎了。拿出補胎工具組中的刮砂片,將
內胎破洞處周圍細細的磨粗,範圍要比補胎片大一點,磨好後,將易可貼補胎片撕下
,小心的以破洞為中心貼上,用手壓實,稍微連著內胎一起拉一拉,延展一下,再用
挖胎棒仔細的壓實補胎片的每一處,確定沒有空隙,以提高補胎效果。OK之後,將內
胎小心的置入外胎中(先打一些氣比較好裝),再將外胎裝回輪框內(裝到最後會很
緊,需要一點技巧)。裝好後先不急著打氣,先檢查內胎是否有被外胎夾住?(重要
動作:用手將外胎仔細的揉一揉,氣嘴的固定螺絲先鬆開,輕輕的推一下氣嘴,是否
能順利的推入?可以表示OK,不行,再調整)確定OK之後開始打氣。
小弟最擔心的就是打氣問題。公路車標準胎壓都要100PSI以上,家中都會準備一支大
型的打氣桶,輕鬆的打到標準胎壓(小弟是用Topeak的雙管的那一支,很好用,雖然
很貴!)。但是隨車的小支打氣桶沒用過,一看也知道不可能打到標準胎壓,而且又
沒有軟管,又用手固定氣嘴,只用單手打氣,效能可想而知。當初車店老闆安慰我說
:只要打氣到可以騎就好,先安全脫困再說,不用太計較高胎壓,不然平日就要綁一
支很大支的隨車打氣桶,不好看又多許多重量(公路車就是要俐落)且爆胎是機率問
題,不是(也不應該)每天都會遇到。所以將之視為緊急脫困的工具是比較合理的態
度,小弟接受這種觀念,但是心中總是毛毛的,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嗎?今天總算要驗
證一下了。
取下這支小型的打氣桶,按照書上看到的圖片說明方式固定住氣嘴(記得氣嘴的固定
螺絲要鎖好),開始一抽一壓的打氣。發覺效率不好(手很難出力),找來一個厚度
合適的石塊,墊在打氣桶的頭部與地面,這樣右手就可以用力的推壓,效率好多了。
打氣一陣子,發覺越來越難打進去,心中又擔心 太用力一不小心會扭壞氣嘴的根部導
致內胎報廢(小弟之前因為這樣就浪費了兩條內胎,還好是在家中)。壓一壓外胎,
有點軟軟的,大概可以騎了吧?為了安全,就打這樣就好。
接下來就是將工具收拾一下,將輪組裝回車上,後輪會麻煩一點,還好我已經有多次
拆裝的經驗OK,裝好後,要檢查一下是否歪斜?只要旋轉一下輪圈,仔細觀察輪框與
煞車皮的相對距離是否保持穩定即可。還有,要記得將先前放鬆的煞車再次固定住(
重要:安全因素)這樣補胎作業就完成了。
一路上騎回家,心中有點擔心:會不會再出問題?我有補好嗎?胎壓夠嗎?(當然不
夠!所以要小心慢騎,遇坑洞一定要閃躲,不然‧‧‧嘿嘿,就再來一次吧!),就
這樣小心的騎回家。
到家後,我想:真的可以脫困呢!雖然胎壓不足,但是真的可以騎回來,只要按部就
班的操作,注意相關的細節,補胎真的不難!車店老闆沒有呼弄我,真的這樣就可以
脫困!(所以隨車打氣桶可以不用太大)
經過今天這一次的經驗,我對騎車出門就更有信心了,因為我知道我再也不怕輪胎爆
胎的情況了。希望小弟今天的經歷能帶給尚沒有補胎經驗的大家一點信心,平日有準
備(相關的工具與換胎練習,隨車小打氣桶的打氣練習),騎車出門就可以更放心。
祝大家騎車平安。
新竹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