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

半年後~

現在是不是更有型,更有殺氣了阿,哈哈哈!

關於這樣的變化大家可能會視為理所當然,阿!那是你的「柔軟度」變好了...
真的是這樣嗎?您可以檢視一下您目前的軀幹柔軟度,看看有沒有明顯比騎車前好?
我們常常高估軀幹柔軟度在騎姿上所扮演的角色,但實際上你之所以進化的原因是來自於「肌力」的增進。
彎下身子、抬起頭來、伸出雙手,需要增進你的下背部肌肉、上背部肌肉還有上臂部的肌肉。這需要經常與持續的使用這幾個部分的肌肉,所以當你有騎車的習慣一陣之後就可以適應了。
我們為何要增加落差?為了降低風組?還是為了好看?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踩踏的效率與功率,讓髖關節、膝關節、...在最佳的工作角度範圍內。
讓你彎下腰來的的限制是什麼?立即會遇到的問題是你的「腰圍」,腰圍有一點豐滿的騎士一定可以體會。前一段講的肌力則是在持續時間上的能力限制。
所以我們檢視一個車架的幾何是否適合我們,除了上管長度、立管角度、立管長度以外,頭管的長度也是必須要瞭解的。以競賽為主而設計的車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是必須循序漸進的進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