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進化論:關於龍頭的高程變化。

半年多以前,一位裝備齊全的登山車騎士來找我們,這其間不但要建議他找到合適的車架尺寸與設定,還要花一點時間說明騎登山車與公路車在裝備、騎姿與心態上的差異。 很榮幸的我們也為他建構了第一台的公路車,這半年來也一直是我們固定單車活動的常客。經過這些時間,大家看出來車子有什麼不同了嗎?

半年前~
設定進化論:關於龍頭的高程變化。

半年後~
設定進化論:關於龍頭的高程變化。

現在是不是更有型,更有殺氣了阿,哈哈哈!
設定進化論:關於龍頭的高程變化。

關於這樣的變化大家可能會視為理所當然,阿!那是你的「柔軟度」變好了...

真的是這樣嗎?您可以檢視一下您目前的軀幹柔軟度,看看有沒有明顯比騎車前好?

我們常常高估軀幹柔軟度在騎姿上所扮演的角色,但實際上你之所以進化的原因是來自於「肌力」的增進。

彎下身子、抬起頭來、伸出雙手,需要增進你的下背部肌肉、上背部肌肉還有上臂部的肌肉。這需要經常與持續的使用這幾個部分的肌肉,所以當你有騎車的習慣一陣之後就可以適應了。

我們為何要增加落差?為了降低風組?還是為了好看?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踩踏的效率與功率,讓髖關節、膝關節、...在最佳的工作角度範圍內。

讓你彎下腰來的的限制是什麼?立即會遇到的問題是你的「腰圍」,腰圍有一點豐滿的騎士一定可以體會。前一段講的肌力則是在持續時間上的能力限制。

所以我們檢視一個車架的幾何是否適合我們,除了上管長度、立管角度、立管長度以外,頭管的長度也是必須要瞭解的。以競賽為主而設計的車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是必須循序漸進的進化到位。

非常同意 一開始如果就騎著原設定騎乘
一方面適應上很辛苦 更甚者會因而放棄了單車運動

通常入門款 都是會設計活動式龍頭 讓入門者 由高至低 慢慢適應
買入門款以外的成車 就必須花點小錢去加高

雖然最後結論都會完成標準姿勢 但是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除了身體慢慢適應之外 不同的設定產生的奧妙
只有騎乘者本身能體會 是爬再多文章 也吸收不到的體驗
suhumi wrote:
半年多以前,一位裝備...(恕刪)


您說的一點都不錯,我也是進化過來的。
我一直覺的找專業人士做fitting,與其說是騎士去尋找到"最完美的設定值",到不如說是"藉由透過與專業fitting人士的探論,近而更了解自己身體的觀念"。
所以Fitting過程中與專業人士的討論過程,是比最後得到的數值來的重要的。
基本上不可能有做Fitting一次到位的想法,今天適合的座艙設定,過一陣子後可能就太小了,因為人是一直在進(退)化的。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我也認為騎久,可以降低龍頭高
主要是肌力變強
因為柔軟度我本身就不錯,但我騎公路車
一開始還壓不低,而且也騎不久

之後騎3~6個月,慢慢去習慣
柔軟度沒有增加,主要增加是肌力
就可以支撐比較久一點,所以剛買公路車就算有去做fitting
選對了車架和龍頭,但還是腰酸背痛的,建議還是慢慢去習慣就可以了…
我不是很喜歡降低後的感覺,所以即使身體可以承受,我還是選擇把位高一點。

主要是我習慣下彎把抽車(也不知何時養成的習慣,我連上坡抽車都是握下把),調低再加上彎把的 DROP,我覺得比較難出力,所以我覺得把這個設定稱為"進化",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
www.cycliving.com
謝謝幾位的分享!

公路車的設定牽一髮動全身,較完整的討論還得要檢討你的用途與基本的座艙設定是如何?

就基本的座艙設定而言,平衡的位置恰當嗎?伸展的空間夠嗎?這也是很重要的!

龍頭高程的減少不一定是一種進化,但數據是很客觀的,若以國人平均的身型而論,3~5公分的落差應該是有進化的空間;除非是2位數字以上的落差,不然也不能稱得上很趴。
suhumi's garage~ http://blog.yam.com/user/suhumi.html

Lanxlot5475 wrote:
我不是很喜歡降低後的感覺,所以即使身體可以承受,我還是選擇把位高一點。
不知道大大降低後有加長龍頭嗎?
有沒有加長龍頭感覺差粉多喔~
Lanxlot5475 wrote:
我不是很喜歡降低後的...(恕刪)

應該是背部肌力的進化
我之前也是認為高低差越大越好…
所以坐墊以前最高調到79cm(我跨高86cm)
龍頭也調整到很低,一整個高低落差很大

之後發現這樣騎除了下把吃力,甚至連上把也吃力,只有平把輕鬆
搞這種高低差超大,最後出去騎公路車都握平把
之前我的設定,真的是太過頭了

後來把坐墊慢慢調下來,78cm…最後調到77.5cm
之後遇到綠油精的教練,他說我坐墊太高,腳踝都太高了
又調到77cm,後來又為還把龍頭給調高一個墊片

也就是前前後後,降坐墊的高度,還有增加龍頭的高度
使我高低差12.5cm降到10cm
終於可以比較輕鬆的握下把了

底下是我最後的設定,雖然也還在調整
但至少下把比較輕鬆了,坐墊和龍頭高低差約10c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