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騎鋼管車已有幾年的時間,gios 或 khs 等公路車都曾擁有過,也一直都覺得lug是很耗時耗工的一種工法,所以也理當出現在價位較高的車上.
但小弟最近發現,很多3千多元上下的學生車也有lug呀~~這是怎麼回事呢? lug不是不好做的工法嗎?那為何低價學生車也有Lug?
文章關鍵字

Doctor-R wrote:
小弟騎鋼管車已有幾年...(恕刪)


那是外表裝飾拉皮造型.並非使用真正的LUG工法
經營事業: 1.亞塔騎 威鋒車業-大稻埕店 2.亞塔騎 威鋒車業-天母店 3.85度C-士林劍潭店

dunhill78 wrote:
那是外表裝飾拉皮造型.並非使用真正的LUG工法


LUG就是LUG,無所謂真或假。賣場淑女車一台才一兩千元,不可能焊接完之後再裝飾個LUG,如此多了一道工法,增加了時間和金錢的成本,且如何在焊接完之後在接頭處塞個LUG?這應該是Mission Impossible吧!
在焊接技術還不大成熟的年代,管材的銜接大多以套筒(LUG)的方式處理。一樣是LUG,有分沖壓成型、鍛造成型和鑄造成型,一般的賣場淑女車的LUG是採〝沖壓成型〞,工法簡單、成本較低。高級鋼管車的LUG多是採〝脫臘鑄造〞,LUG厚度薄、花樣多、精緻度高、剛性也較強,有時一車份的LUG就要價數千元,和賣場淑女車的LUG是截然不同的。

Doctor-R wrote:
小弟騎鋼管車已有幾年...(恕刪)

LUG其實工法較不需要技巧
溫度夠了,銅水滲透進入管及LUG,即可牢固,快又簡單
比起TIG一點一點的銲要快多了
當然機器銲的也很快,但是購機成本又較高

而簡單的LUG,在大量生產下價格也不貴
所以很多學生鋼管車還在用

只有手工雕花的LUG才是貴

而高價鋼管車,其實也有很多優點及缺點
之所以價格較高,恐怕還是有人為因素影響所致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先把順序釐清一下是:

以前使用LUG 是加工技術跟材料特性的限制所產生的工法
後來少用 是因為加工技術跟材料的演進才轉變

這意思是說 東西跟技術 並沒有絕對的高貴或是好壞的問題 純粹就是一個市場機制選擇
當市場慢慢不接受LUG製程的車款 或是LUG相對來說利潤較低 市場自然會有演進
而且後來市場也都是鋁車跟碳纖車為大宗 LUG自然就比較少出現
(但是當然也會有特例 譬如COLNAGO或是TIME 還有LOOK之前也是)

至於學生車用LUG無所謂高級與否 畢竟LUG也是能大量生產的
所以不要在輕信商人說法騎LUG車人就風雅了起來 LUG都古典精緻 我覺得那是附庸的風雅
我常開玩笑說一個人有氣度 他騎TIME RXR+LW你還是覺得風雅

至於車子的高貴與否 我覺得還是在於造車人的心
很多LUG老車或是金屬車架之所以珍貴 不是因為他是用LUG做的
而是那個燒車師傅的"匠心"是珍貴的 一種"十年鍊一劍"的態度才是一些老車為車迷所樂道的

LUG只是一種工法 不是一種身分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geminirie wrote: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先把...(恕刪)

geminirie wrote:
很多LUG老車或是金屬車架之所以珍貴 不是因為他是用LUG做的
而是那個燒車師傅的"匠心"是珍貴的 一種"十年鍊一劍"的態度才是一些老車為車迷所樂道的

LUG只是一種工法 不是一種身分
...(恕刪)


Damn Right.
記得Asahi大有一篇專門講Lug的, 大家可以爬文參考一下..
以前的鋼管厚焊接可以對接,隨著鋼管的厚度變薄....為了增加接頭的強度才開始研發出利用套管的接法....台灣會開始在全球的腳踏車界稱霸 很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台灣把套管接法變成生產線式的大量生產....讓腳踏車車架可以大量生產.....低價學生車也沒啥不好,好好調整之後要騎環島也是沒有問題的
請問『Lug』是什麼??
(請炮我小力一點)

Doctor-R wrote:
但小弟最近發現,很多3千多元上下的學生車也有lug呀~~這是怎麼回事呢?...(恕刪)


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是lug,但是買過這個價位上下的通勤車,在還新車時就騎它和學校車社
去北橫,平常就在校園裡騎,之後因為不同需要換了上萬元的車,騎完想要的行程,原來的
通勤車,現在又被我拿出來騎,也許體力已經練夠,且這邊的人騎的車款也和我差不多,起
碼不會太引人注目,看起來就像要去買東西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