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道捷安特和美利達的成車都不給客製, 而且可能還有那種自行更換零件就喪失保固的情形, 所以他們的成車設定應該是適合大部分的人. 我想這些大廠都很專業, 一定有些是我搞錯了. 所以想請教版上的達人們.

首先是

公路車成車設定的疑惑
公路車成車設定的疑惑

真是令人意外啊 .... Defy 適合爬升高度 <=300M ....還鵝卵石咧 , >=200Km .... 這會不會是平路用的登山車啊 ....

不過我比過 Size S 的 defy 與 TCR ,後下叉, Defy 42cm , TCR 40.5cm 就差個 1.5cm , 就有所謂的舒適與爬坡這媽大的差別嗎 ??? 我騎 Defy3 爬坡也還好啊..

另外 Defy ADV 系列的配液壓碟煞 , 登山專長的 TCR ADV 反而沒有....
Defy 最輕齒比比 TCR 輕 ...

真的是令人看不懂.

公路車成車設定的疑惑

制動力較好的液壓碟煞不是應該對長下坡的登山車種比較合適嗎 ? 為啥放到 Defy 來?
Defy 不是設定爬坡 < 300M , TCR 爬坡 >500M , 為啥 TCR 齒比更重 ?

還是碟煞不適合下山用呢 ???

不只是 Giant , Medrida 也是舒適長程的 ride 有碟煞與輕齒比. 剛性好的斯特拉只有 C 夾跟較重的齒比. 這樣的搭配,就好像是天經地義一樣. 兩家專業的車廠都是這樣.... Why ???


另外 , 入門的 TCR1 , 飛輪 30T , COMP2,ADV1, ADV Pro1 都換成 28T , ADV SL2 就換成 25T
而且好車架配好輪組, 低階車架配練習輪...

這是說 .... 腿力不到, 不要換好車架和輪組. 因為不值得....還是把錢省下來比較划算.

是這樣的嗎???

真的是完全搞不懂啊....

我想,我一定有很多盲點... 等待大家幫我突破一下







有問題跑一趟直營店或是使用客服電話或信箱,應該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ETK wrote:
自從知道捷安特和美利...(恕刪)

成車多半有成本考量
如果要自己滿意的零配件
請自行加價購...
cg_pc_computer wrote:
有問題跑一趟直營店或是使用客服電話或信箱,應該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這樣的質疑態度到店家或是使用客服電話或信箱應該也是無解
我反而覺得會影響其他客人的權益、浪費服務人員的時間
還是來01吧,這裡的人都很nice的

ETK wrote:
而且好車架配好輪組, 低階車架配練習輪...
這是說 .... 腿力不到, 不要換好車架和輪組. 因為不值得....還是把錢省下來比較划算.

腿力不是主要的因素
只要口袋的深度夠,這些都不是問題
更何況新手入門通常也會選入門車(好野人不在此限)
隨著興趣及熱衷程度的提升才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

ETK wrote:
自從知道捷安特和美利達的成車都不給客製, 而且可能還有那種自行更換零件就喪失保固的情形, 所以他們的成車設定應該是適合大部分的人. 我想這些大廠都很專業, 一定有些是我搞錯了

沒錯啊...成車設定是規劃來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
這些包括預算上的限制、使用上的需求、等級上的要求

而這些大部份的人多半是...
預有有限(當我是新手時我也料想不到車及配件可以貴到嚇死人)
想要用來休閒及運動(很少人買第一部車就是要去攻武嶺、一日雙塔的吧)
車子好騎就好(精確度、流暢度這些東西是要騎多了、有比較才會有感的)

所以像版大那麼專業、對於自行車設計那麼有見解、需求明確、運動強度高的人而言
版大的需求當然跟我這樣的普羅大眾不同
入門的成車肯定無法滿足版大的需求
最好是看看高階款式、或是自行挑選合適的零件組車最為理想

internetlin wrote:
這樣的質疑態度到店家...(恕刪)


想太多
哪家供應商報價便宜 就用哪家
D90-A16, fuji頭又大-6700SL dorcus-XT

ETK wrote:
不過我比過 Size S 的 defy 與 TCR ,後下叉, Defy 42cm , TCR 40.5cm 就差個 1.5cm , 就有所謂的舒適與爬坡這媽大的差別嗎 ???

15mm差很多
你騎過就知道了
再來 就是DEFY的搭配
你看他DM上寫的
路面狀況:柏油路+鵝卵石+碎砂石
感覺就是在說適合一日古典賽

簡單說 我覺得DM 在講的
DEFY 適合一日古典賽
TCR 適合登山站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I heard you said.
看標題點進來,
發現我被騙了。
「公路車成車設定的疑惑」
和bikefitting完全無關。

再回到版大的內文,
你確定下雨天照騎著愛車出門?
大多數車友都避開雨天騎車,
所以就制動力來說,
也不需特別考量碟煞。

基本上看你自己的考量為主,
譬如說預算、車店離家近。
TCR ADV 、Defy ADV看你順眼哪台。
什麼爬升300m、距離500km,
比賽可能有影響,
但自己順順騎就差距不大。

台灣Giant的文案真是亂七八糟....

有那個業餘騎士常常騎單日200km以上的? 即使在職業公路賽中,三大多日賽(環義、環法、環西)的單站距離超過200km以上的並不多,距離在200~300km的賽事主要是單日的春季"古典賽"- spring classic(其實classic應該稱作"經典賽"才對...),例如Paris-Roubaix、Liège-Bastogne-Liège、Tour of Flanders這些距離又長、有許多石板路段、氣候又不穩定的比賽。Giant的型錄很狹隘地以競賽觀點來區分車系,難道有能力騎完spring classic的人才有資格買Defy嗎? Defy還被稱為長程型"公路競賽"用車哩...

把Defy適合的爬升高度定位在<300m完全不知所云,爬坡里程數<30km也太瞧不起人了,想必是想把TCR拱成爬坡專用車才這樣區分。(Cavendish以前騎TCR還不是一堆環法平路站入袋,那來的爬坡型車架?)

車廠要持續推銷新的規格才會有利基,前幾年的風潮是aero車架,目前的流行趨勢則是碟煞和gravel bike(能騎爛路的彎把公路車),各大廠無不爭相推出這一類的公路車,新的Defy搭載碟煞也是順應時勢而已。您有耐性的話就多看、多問、多比較,偏頗的行銷文字真的不宜逐字鑽研。

Lazy1015 wrote:
簡單說 我覺得DM 在講的
DEFY 適合一日古典賽
TCR 適合登山站


Propel 適合騎河濱,因為都是平路,而且越殺的車就應該讓越多路人欣賞
呃... 後下叉長度, 420 跟 405 還真的是差蠻多的~~
公路自行車的剎車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來控制速度, 其次才是剎停, 所以才會強調 "剎車手感". 部份車種選用碟剎, 我個人認為問題不在增加制動力, 而是要適應更多的環境變化. 至於成車配什麼零件, 這應該是GAINT針對市場的區隔, 及目標市場所作的調整.
ETK wrote:
不過我比過 Size S 的 defy 與 TCR ,後下叉, Defy 42cm , TCR 40.5cm 就差個 1.5cm , 就有所謂的舒適與爬坡這媽大的差別嗎 ??? 我騎 Defy3 爬坡也還好啊..

個人認為,幾何這東西比較主觀,像我就騎不出來,後下叉長是聽說比較舒適,但後下叉短,只有說對轉彎與加速性能比較好,沒有說對爬坡比較好(減少功率損耗吧)。只是車架幾何還包括其他地方,不單單指後下叉。


ETK wrote:
另外 Defy ADV 系列的配液壓碟煞 , 登山專長的 TCR ADV 反而沒有....
Defy 最輕齒比比 TCR 輕 ...
真的是令人看不懂.
制動力較好的液壓碟煞不是應該對長下坡的登山車種比較合適嗎 ? 為啥放到 Defy 來?
Defy 不是設定爬坡 < 300M , TCR 爬坡 >500M , 為啥 TCR 齒比更重 ?
還是碟煞不適合下山用呢 ???
不只是 Giant , Medrida 也是舒適長程的 ride 有碟煞與輕齒比. 剛性好的斯特拉只有 C 夾跟較重的齒比. 這樣的搭配,就好像是天經地義一樣. 兩家專業的車廠都是這樣.... Why ???

個人主觀,登山講求輕量化,在制動力夠用之下,我是不會用碟煞,至於齒比真的是看體力需要,能標準盤配11-25T上武嶺,我也希望這樣配就好= =",不過目前11速飛輪都拉到28T,配上CT盤,個人認為對一般平常有練習的人,應該都很夠用了。
至於長途耐力型車種,個人認為可能會經過各種路型,石頭、沙地、泥巴,所以配置碟煞,輕齒比對泥濘地型,操控性會好一點。


ETK wrote:
另外 , 入門的 TCR1 , 飛輪 30T , COMP2,ADV1, ADV Pro1 都換成 28T , ADV SL2 就換成 25T
而且好車架配好輪組, 低階車架配練習輪...
這是說 .... 腿力不到, 不要換好車架和輪組. 因為不值得....還是把錢省下來比較划算.

齒比應該是考慮到入門者至進階者體力的問題,才這樣設定。如果能一次到位代表真的很有興趣,那我想多練練,25T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至於輪組問題是考量到成本....... 一台3萬入門款,配DURA ACE?賣方還要倒貼....


ETK wrote:
自從知道捷安特和美利達的成車都不給客製, 而且可能還有那種自行更換零件就喪失保固的情形

正常來說,車上原廠配件都會保固,除非你自行拆解,這就不保了。

以上個人淺見(因為對GIANT車種不熟,所以是以Merida Ride&Scultura做比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