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小弟身高171 跨高77
目前是騎reacto 400鋁車 xs號
之後想換reacto 碳車
原本想說應該一樣騎xs號就好
但發現碳車幾何似乎跟鋁車有點不同
xs碳車頭管只有109mm 鋁車有120mm
目前原車配置騎起來都還算正常沒甚麼問題
有試過模擬碳車頭管長度 把墊圈稍微下降0.5公分
騎了50幾km後覺得頸部蠻酸的
去原購車店詢問,老闆建議還是買xs
到另一間歐盛達試跨成車 店員建議s
現在考慮到頭管長度問題
才降個0.5cm我就不太舒服
高雄似乎沒有能做買車前sizing的店家
請問我是不是該考慮頭管124mm上管535mm的s號?
感謝各位!
因為大多數破風車架的上管都比較偏向水平,大一個SIZE,怕坐管都拉不出來,整體感覺沒FU呢。
不過樓主你放心好了。
車架的高度不應該看頭管長度的,你應該看STACK
碳纖reacto : 514mm
鋁 reacto:506mm
所以事實上碳纖reacto比鋁reacto的車頭高了8mm,反而碳纖reacto可以少用一個5mm的墊圈哦!
***********
其實我們看車架的大少,最重要是看REACH和STACK。
REACH越長,代表實際車架越長
STACK超高,也代表實際車架超高
以 碳纖REACTO 47cm vs Fuji Transonic 46cm 做例子:
碳纖reacto : S 514mm R 371mm
Fuji Transonic: S 495mm R 377mm
明顯看到REACTO車架是比較高但短一點,相對比較不太趴(當然跟長途車比,還是很趴)。
TRANSONIC則比較矮但很長,騎起來真的會很趴。
硬說那一個會合適一點呢?那得看個人的身體柔軟度,和騎乘習慣了。
不要硬說大高低差很帥(好吧!是很帥啦!),趴不下就趴不下,樓主也真實感受到了,差個5mm,真的差很遠了。
***********
jin1988426 wrote:
各位好!小弟身高171...(恕刪)
http://www.cervelo.com/en/engineering/thinking-and-processes/geometry-and-fit.html
我也是看了後,對FITTING長了知識。
當然車架SIZE 的考慮,也要包括:
1.座管角度
打個比如:有車架座管角度是72度,但你FITTING後,實際的座管角度是需要75度 (在0 OFFSET的座桿上)
也就是說在72度座管角度的車架上,你需要大幅度把座椅向前推,才有機會做到75度的效果吧。
那會不會根本上就推不上這麼前呢??如果會,那這車架就根本不適合你了。
2.BB下降
因為越低重心也越低,相對穩定度會更高吧?多數公路車都在大約67-73mm,破風車架也有在75mm的。
老實說,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REACTO的BB下降只有61mm。。。
就這點,我放棄了買Reacto
3. 整體感覺
也就是經過FITTING後,最終設定出來的樣子。
我也經常卡在2個SIZE之間,不過多數會買小一號的
因為小一號的座管比較短,座桿可以拉得比較多,看上來猛一點,比較有FU
但也注意小一號的STACK也通常短了1cm,會不會因此要下多1cm的墊圈,令感覺變差了?
也會不會小一號的車架壓縮太大,反而更難看?(捷安特這放面很有一手)
最後,一切也必須根據你FITTING資料來考慮。
你會發現,市面很多成車相片,來個M SIZE,座柦拉得高高,龍頭降到最低,好猛!
跟著你買個XS SIZE,再根據你FITTING的設定後,座柦拉不高,龍頭墊個3CM高,壓根兒就不是那回事!
只怪自己身高矮,又沒有好身材比例,腰也摺不起哦。。。
jin1988426 wrote:
各位好!小弟身高171...(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