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第一台其實也是組RIDLEY NOAH,近期覺得設計及流行趨勢為登山細車架樣式+輕量化
版輪的感覺,而且台灣山區居多,尤其是台北市又被山區給包圍,所以從去年就開始計
劃再組一台來玩玩,這次以輕量化來做主題,用登山樣式組裝,年後得知車架到台灣,
立馬開始組車的計劃,一眼看到這支車架心裡就決定就是它了,優美的烤漆品質和低
調中帶著火熱紅的配色,和我的個性雷同,不知各位是否有注意,這幾年來歐洲的品牌又
開始走回非ISP的設計,不知為何,但也從善如流了,這次要感謝木柵永佳童老板的大
力協助,讓我能美夢成真~~~

=========================================================================
2017-03-18
今天首航選定早晨的河堤,從陽光公園至社子島頂瑞休息區。
因第一次騎這台車,還不知車性,所以選了最保守的平路來感受一下~

首先從陽光公園至社子島時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速度應該能再往上拉
的錯覺,也許是車輕照成的感覺,踩踏的反應很直接、輕快,一下子就
能拉上30km以上,且輕鬆的維持~~等發現有點累時已經腳有點軟了,看來
控制這台吃體力的怪物還需要更強的體能才行,車架的反應很直接,整
個過程有一種輕快滑溜的感覺,整體偏輕、硬,但又不失舒適,站立抽
車速度回饋的很明顯,我想輕的優勢和車架的堅固真的是很不錯的組合
,相較Noah的反應是更快、靈活,爬山應該會有更大的感覺。
明天再來試一下爬山的反應~

=========================================================================
2017-03-20
今天下班早早先吃個東西休息一下,準時八點出發往烘爐地前進
開始今天試車的行程,但有點擔心,已一年多沒騎山路,離上次騎也不過
是二天前,但還是決定上了再說。

到了山下的藍球場先調整好GPS立馬開始,在一開始的上坡還覺得沒什麼時
接著來的是突然連續上波,前三個坡真的是搞死了我,努力的踩踏的過程中
能感受到每一份力量忠實的傳輸到輪子往前推進,絲豪沒有一點的浪費,在
轉灣的過程中坡度拉高,就用抽車的方式度過,每一個抽車過程都能感受到
車架的硬度展現,當然輕量化有明顯的發揮優勢,雖然累但卻捨不得慢下來
,過了天橋發現有點過頭了,所以開始慢了下來,也調整一下心跳,這時轉
速雖慢了下來,但還是能感覺車架的穩定度,持續的推著車前進,直到士
地公公的神像前,以14分不算好的成績結速這次的試車,雖然腳力尚差,但
能體會到出的力量忠實的傳至車輪,這種感覺好明顯,這台車我想我會愈騎
愈愛上它,和我借朋友騎的TCR相比,HELIUM X沒有那種軟Q的感覺反而是
一種歐系車實的感覺。
===================================================================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先來一張全圖~~~看不清楚重量嗎?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沒關系放大來看~含腳踏6.17KG~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另一邊全車照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9100上身,LOTTO 車隊加持 ~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配合車隊版的Deda一級輕量化龍頭把上身,走線方式也改了~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坐管也是Deda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車隊版車架+LW舊輪組合體照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坐姿視線,走線非常精簡~優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低調的黑包著熱情的紅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RIDLEY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下管也包著大火紅,烤漆的品質很好~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前叉內側也是火紅色+圖紋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上管圖裝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上管圖裝 HELIUM X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UCI認證一級車架
(新車分享) 2017 RIDLEY HELIUM X 車隊版 超輕量化登山型公路車 ~

今天剛交車,但看來這星期肯定下雨,只好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喜稅。
改天再分享騎的感覺。

winmanlee wrote:
第一台其實也是組RIDLEY...(恕刪)


永佳我也常去,
難怪看起來有些眼熟,
都用上 LW 了,
還無法破 6 公斤大關嗎 ?
坐墊應該可以找 120 公克的 !

patrick753 wrote:
永佳我也常去,難怪...(恕刪)

沒關系啦、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winmanlee wrote:
第一台其實也是組RIDLEY...(恕刪)


哈哈,
如果是.........Helium SLX,
就進入五字頭了。

BikeRadar wrote:

the Helium X frame weighs 900g to the SLX's 750g
好低調的一台車,
不過這重量真的是太嚇人了....
恭喜新車入荷~
15151515151515151515
停權?? 版規?? 現在在我看來都只是權力的傲慢罷了!!!

winmanlee wrote:
第一台其實也是組RIDLEY...(恕刪)

其實如果五通是用全碳+壓入式Bb(pf30或是bb86)
這車架應該可以在輕個50g
看起來這車架似乎也不是很輕量化的路線
坐墊換全碳纖,其他一些細項加起來就不到6kg了
6.17公斤,很輕了
我的老碳車砍掉兩輪也是這個重量

為何沒選SLX 750g更輕的原因是2017年版的還沒進,但我個性急~~~
就先選了這支900g,才差不到150g,我還是以配色為主囉,且聽說這車架也比較強壯一點~
不過含卡踏還有這種重量已經滿意到不行了。
無奈上星期回中部掃墓沒騎到,待這星期放晴再來感受一下囉~

當初就是被這張圖給迷到的~

怨念聚合體 wrote:
6.17公斤,很輕...(恕刪)


哈哈,
有時候追求輕量化就是單純一種消遣而已,
大家也知道再怎麼輕,
自己也不可以上凸台,
但是在過程中,
那種一點一滴夢想成真的 FU,
還是不錯的。

我現在也準備用一具 2016 Giant TCR Advanced SL 的車架,
及一組 2014 LightWeight Meilenstein,
看看可不可組到含卡踏,
五字頭的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