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 - 緣起]
[2017.11.03 - 實車]
[2017.11.06 - 160公里騎乘心得]
[2017.11.10 - 車架規格剖析]
[2018.02.11 - 1300公里,爬升15240公尺騎乘心得]
[2017.07.01 - 緣起]
當初出門公路車的時候,只想說通勤上班騎快一點(我沒有車),入手一台2013年的捷安特\Defy Advanced 3,沒有想到會漸漸變成為興趣。

今年年初左右破了6500公里關卡,隨著騎乘姿勢開始比較習慣下把低趴的姿勢,加上開始練習比較多爬坡,心裡頭打著升級換車的念頭。
當初購車的條件有下列幾項:
* 碟剎,下坡比較安心。
* 電變
* 輕
* 內線
過去幾個月看了好幾個牌子:
* Trek Emonda Disc
幾何最合身,但是油煞線居然是用一條zip tie掛在外面綁起來。一級車也是如此。

* Specialized Tarmac SL6 Disc
非常輕,但是碟煞版到明年初才會出。
* Giant TCR SL Disc
對一體成型的ISP有點顧慮,而且附近店家服務差,沒有專業的fitting。
* Canyon Ultimate CF SLX Disc
C/P值很高,可惜無法試騎。
* BMC Teammachine SLR01 Disc
碟煞的懸掛設計非常棒,騎起來雖然不如Trek舒適,但是控制性比Tarmac好很多。走線也是所有牌子裡面最乾淨的,完全幾乎看不到線。加上店家也提供不錯的客製選擇,包含到府一個半小時專業fitting和一個月騎姿調整的服務。

所以最後選擇了客製化的BMC Teammachine SLR01 Disc,第一批的車架終於從瑞士運到了,店長和我一樣興奮(他們家專門代理Pinerallo和BMC),馬上拍了一張照寄給我:

現在還在陸陸續續等其他零件到齊中。
[2017.11.03 - 實車]
經過許多波折,終於拿到實車。首先,很多料件都缺貨,例如:Quarq的功率器,加上ENVE的輪組要等上三個禮拜,加加起來就等上一個多月。
這之中,代理BMC的腳踏車行還倒店,偷走顧客的訂金跑路,還閉門不見面。過了好幾個禮拜,終於把車架和輪組拿回來,但是剩下的料件還要重訂。
最後這個車架實在太難組了,BMC提供的組裝手冊裡面講得不清不全,我和三位技師還得研究從Google Image上研究怎麼組,不是碟煞的煞車校正有問題,就是後變速器不曉得怎麼掛上Skeleton Hanger去,都是因為規格太新,技師們都還沒看過。大概這台車是少數在這邊配Dura Ace R9170 Di2的。
終於這個禮拜可以開始騎了。
全車

後變

ENVE SES 3.4 Disc + Vittoria Corsa G+ 700x25c

Quarq DFour01

Chris King Hub

沒有線的龍頭

fizik Antares R3

SLR01

[2017.11.06 - 160公里騎乘心得]
這台車架的特規很多,後變要拔掉一截(不過洗馬路的說明書有寫到這一點),沒有來回看洗馬路的說明書兩三遍就把車子拼起來的來的確是不會動的。
另外鎖碟剎的C bolt也和洗馬路附贈的尺寸不一樣,還要另外調貨。光調這個螺絲就超級頭痛。還有,EW-WU111藍牙無線發射器更新硬體要非常小心,不小心斷線的話還得拔電池重置。
不過終於可以來討論一下騎乘心得了,目前里程數160公里。
這個禮拜拿去給教練的工作室坐騎姿調整,花了兩三小時,但是相當值得。

教練在幫我調整鞋子。

這台車不像P牌那麼硬,能量傳動那麼直接,但是騎起來比較舒服。加上車胎可以直上28c,騎乘石子路路段也還算ok。
比起我的前一台Defy,效率多了16%,換算起來平常一小時的車程可以快十分鐘。
ENVE的SES 3.4破風和側風能力真的很好,平路巡航均速可以輕鬆維持在40公里。
[2017.11.10 - 車架規格剖析]
由於這台車架的規格細節很多,下面列出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給有心自組的板友參考。

碟片的部分,前160mm,後140mm,千萬不要弄錯,不然會裝不上去。




BB規格是BB86 Pressfit (Shimano) / GXP Pressfit (SRAM)

烤漆有經過霧面處理,建議可以貼膜防刮

龍頭有長度可以選,實際長度比官方長度還要長一公分。比較好的地方是龍頭可以調仰角,算是蠻不錯的設計。

前面有整合Garmin電腦座。

擋鏈器建議可以安裝一下。

後變是Direct Mount,所以要先拆掉一片東西才能裝上去。

前叉和後叉是非對稱設計,對剎車的反饋有補強。

如果您想購入Chris King R45D的花鼓,它的Lock Ring是特規,不能用Shimano附的。而且買輪子的時候不會一起附給你。


坐管是特規類一體成型設計,所以只能用自家的坐管。

最多可以裝到28c的輪胎。

Junction Box A也已經整合到車架裡面。

[1300公里,爬升15240公尺騎乘感想]
目前里程數1300公里,15240公尺的總爬升,報告如下:
[舒適感]
雖然Teammachine的定位是競速用車,但是舒適程度與Giant Defy並不二致,並不會因為競速的車架幾何而有長途騎乘的不適感。只要調整好,可以握下把一兩小時都沒有問題(我的柔軟度沒有很好,落差在三公分以內)。
[地形]
在爬坡方面,碟煞版本並沒有失去太多的重量優勢而出現拖泥帶水的感覺。250瓦在10%的坡度上可以有11.5公里左右的均速(以下圖片單位均為英制)。

在下坡方面,快速過彎操控性很好,碟煞可以大膽的延緩煞車的時間點,而且並不會因為壓車而出現剛性疲軟難以操控。-8%的髮夾彎可以輕鬆用30公里的時速帶過(我對下坡是非常沒有信心的人)。

在平路方面,空力雖然不如專門的空力車,但是追不追得上大多都是腳力問題。200瓦的輸出還是可以維持35-40公里左右,和空力車不會差別太多。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碟煞噪音的問題,希望能夠繼續保持。
[缺點]
真的要說缺點,就是售後服務好的BMC代理店家很少,直接反映給BMC也愛理不理。
當然買這種小眾牌子就是有這種缺點。只是BMC的特規零件很多(尤其是螺絲),所以還是儘早囤貨比較妥當(可以透過代理店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