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考慮換車架

預算大約就是6萬上下吧

現役車架是捷安特05年C3

其實他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檔比較重時抽車"沉"的感覺還蠻明顯的

由於騎過學弟的08年TCR Alliance (鋁+carbon,比C3硬)

發覺車架軟(C3,改過,7.X kg)--->迴轉到下死點後明顯有些力氣被吃掉而有重拖感出現

車子重(Alliance,size:L,9.X kg)--->迴轉到上死點附近,明顯感覺得到車重拖住

確信換個強度更高的車架的確會有助於騎乘,所以決定要買新車架

---

目前想到的就是CR1跟雲豹953

CR1好像人人都說強度很好,953因為是鋼管,似乎沒人在說鋼管車軟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鋁車架很死硬

我想請問有騎過鋁車又騎過CR1 or 953的人

就"硬"這部份

CR1和953硬度跟鋁車不相上下嗎?

或是換句話說

CR1或953有強到極重踩(平路53t/12t握下把抽車or 1X%的陡坡39t/25t抽車)連一點點都不沉嗎?

---

若這個預算大家覺得有什麼車架不錯也請給我意見

不過一定要有紅黑色塗裝才行 XD

PS.由於鋁車不在物色範圍,所以就不用推薦鋁車了

感謝

文章關鍵字
最近在考慮換車架

預算大約就是6萬上下吧

現役車架是捷安特05年C3

其實他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檔比較重時抽車"沉"的感覺還蠻明顯的

由於騎過學弟的08年TCR Alliance (鋁+carbon,比C3硬)

發覺車架軟(C3,改過,7.X kg)--->迴轉到下死點後明顯有些力氣被吃掉而有重拖感出現

車子重(Alliance,size:L,9.X kg)--->迴轉到上死點附近,明顯感覺得到車重拖住

確信換個強度更高的車架的確會有助於騎乘,所以決定要買新車架

A:捷安特車架不要說是C3了,就算是早期的ADVANCE都偏軟,因此在重抽時出現動力損耗的情況
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是換到08年ADVANCE時,因為管徑加粗,和使用了高剛性輕量化的碳砂
這種情況是有著很大的改善,08年ADVANCE給我的感覺是舒適度20%剛性80%的車子,雖然五通踩踏時
依然有一些沈的感覺,但是反映上明顯沒有吃掉力氣的感覺,而且抽車時下盤非常穩,而SCOTT CR1應該
和08ADVANCE放在同一時期來比較,而不是回頭去看舊的設計,個人覺得CR1是舒適度15%剛性85%的車子
由於工法的不同,個人的感覺是CR1的五通反應比較直接,所以我說它剛性有85分,如果是我選我會選CR1,因為剛性和輕快度都要略勝一籌
---

目前想到的就是CR1跟雲豹953

CR1好像人人都說強度很好,953因為是鋼管,似乎沒人在說鋼管車軟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鋁車架很死硬

我想請問有騎過鋁車又騎過CR1 or 953的人

就"硬"這部份

CR1和953硬度跟鋁車不相上下嗎?
A:我想你提的這部分不是這樣解讀的,鋁因為不會變形,所以有些鋁車架真的很死硬,但是一樣有很軟的鋁架
不過在這裡,我想換個形容詞---那就是剛性,CR1和雲豹953都是剛性很強的車子,953的剛性更在CR1之上很多,但是因為管材的特性問題,953的舒適性也在CR1之上,它甚至會創造一種輕快的路感,但是真正在車架上能夠感到輕快的卻是CR1,所以我不建議你把這兩種異材質放在一起比較,因為雖然這兩種材質都會有形變量,都會有舒適感,但是重量上卻並不相同,因此真正在騎乘的選擇上要看你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你選車架輕,那就選CR1,但是你選慣性佳---那就選953



或是換句話說

CR1或953有強到極重踩(平路53t/12t握下把抽車or 1X%的陡坡39t/25t抽車)連一點點都不沉嗎?

A:在這點上如果是真的重踩CR1會有你不見得感受得到的一點點頓,因為這是碳纖的特性,但是你踩953時,應該是不會有任何沉的感覺,因為車架剛性遠大於你的施力。
CR1跟雲豹953做選擇?

基本上是不同特性的車款

CR1還是偏像競賽用的車~車子五通部份我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現今爬山賽當道~雲豹953的戰鬥力就差了些~

結論是~雲豹953拿來比長距離平路賽和當練習車~CR1拿來短距離平路賽或爬山
我只知道測試的結果~~~853剛性跟現今的一級碳車架比是相當差的~~~

953雖然管材剛性強,但抽太薄~~~我個人本身是不期待~~~

不過真的情況如何還是要上機台測試,不過都沒看到~~
以這位車主每兩個月要踩爆一個卡踏的情況來看

我實在不覺得你從C3換另一台CARBON車會比較好啊XD

雖然CARBON車比較輕,但不見得代表他適合競賽

車架角度的設計和管材、管形的使用影響可能更大

當然CR-1是設計用來比賽的啦~~

個人私心推薦LASER,真的很好騎,傳動效率一級棒XD
A:之前wagaga在測試953和laser時,認為953論剛性還輸給LASER時
心中確實有著那麼一絲絲的不信,畢竟我沒有真正騎過LASER
但是在檢視了CASATI的兩代LASER後才覺得原來文章是在這阿
基本上前後兩代LASER差的非常的多
如果以鋼管車的觀點來看,其實後一代的LASER應該算是OVER SIZE
把它視為鋁車架都已經可以了(注意那支相對於一般鋼管來說誇張的下管)
這和管型取決於還是鋼管車的953而言,其實LASER是大一號的車
這就好比拳擊賽中重量級的選手和低一級的選手在比一樣
如果你講的是絕對剛性---那自然會有著一些差異
但是如果以相對剛性而言953是不是比較遜色就很難說了
自然就對於WAGAGA的評論就不是那麼在意了
因為可以預見953如果做得和LASER一樣時,LASER未必就比953來得剛性強了

至於GOOD車友的論斷以我一個騎過兩代953的人而言
個人覺得是缺乏實證的猜測,953薄不薄有什麼問題嗎?
即便大幅轉彎壓車953連一絲絲形變都沒有
你說這樣的剛性和薄又有什麼關係呢?
只要雲豹953如同雜誌上的文宣,有機會去比環法環義,成為三大賽事的戰駒,這樣953
這種鋼管材質就會重回主流市場。

不過鋼管能做得成這樣嗎?







鋼管能做的變形應該不能這麼豐富。

而且目前還沒看到鋼管車出ISP

我愛一條柴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A:其實這樣子問如果反過來同樣是有意義的
不是鋼管車可以做成這個樣子
而是
為什麼碳纖車要做成這個樣子
形變有形變的意義存在
也就是說
碳纖做成這樣或那樣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但是
剛管有必要做成這個樣子嗎
基本上
我認為拿鋼管和碳纖來比
除了他們都有一定的舒適性之外
實在沒有什麼好類比的地方
喜歡鋼管的人認為紮實的五通和慣性令人難忘
喜歡碳纖的人對於它的輕快一樣印象深刻
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其實樓主這樣去比較兩台車
還不如問你自己的騎乘習慣是什麼

昨天有人問我isp有什麼意義
結果我的回答只對了一半
如果不知道為什麼要做isp
那麼應該反過來問
鋼管有什麼必要一定要isp
對阿我覺得劉大 講的有道理
cabron 車特性不同
真要比也不恰當

就好像如果不小心跌倒 誰的斷裂機會較大
自己喜歡最重要

至於參加比賽 那就又牽扯太大了
不只產品本身好就可以 還有許多金錢成本考量在裡面
君不見 MIT的兩陽和山葉 都沒在GP出現
可是還不是一樣賣的很好行銷全世界
亂入一下~

我就是騎9.X kg的L號 TCR學弟...﹦﹦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