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退] 換輪子後爬坡的速度好像沒差

我自己試是短距離爬坡輪組剛性的影響比重量還大
生活玩咖 wrote:
在下理工出身,就來算
所以算出要維持轉動慣量可以省下:
0.25x 0.3x0.3= 0.0225

3. 再以要維持的速度是16 km/hr來說,就是每秒輪子轉兩圈。
就可以算出省下的功率是:
0.0225x 720度/2= 8.1 瓦。
...(恕刪)


圓周運動是轉動慣量,所以體重及車架重量與輪組重量代表不同意義。

轉動慣量= 質量 x 半徑平方 ( 轉動慣量 I 的單位為kg.m^2)
角速度單位是每秒(弧度/秒)
360度 = 2x 3.1416 = 6.28 弧度

功率= 力矩 × 角速度
力矩單位 : ( 牛頓 米)
轉動慣量單位 :(公斤 米平方)
1 牛頓 = 0.1 公斤
1公斤 = 10 牛頓 ( 或9.8 牛頓 )

轉動慣量不是力矩,千萬不能弄錯, 功率 = 轉動慣量 × 角速度 是 錯誤
而且角速度 每秒(弧度/秒),不是 度
我是覺得輪組除了花鼓之外,沒有什麼重要的,因為輪胎已經是軟的了所以輪組其他結構要講鋼性我就比較難理解

除非是高框輪圈可能空力會好些,但又容易被側風影響,所以用哪種框我也覺得沒那麼重要,因此我不會想特別再次去升級輪組
june-sue wrote:
我是覺得輪組除了花鼓(恕刪)


難理解的話
你把鋼絲張力全都放掉
去騎一圈
再來說跟剛性無關
Top-Secret wrote:
蛤難理解的話你把鋼絲...(恕刪)


放掉做什麼,你的輪組鋼絲鎖不緊嗎😱😱😱
換個輪子多多少少有差一點點,
一小時可能差個幾秒幾分的概念...
有在比賽的話差幾秒會影響到凸台,
環法的話差一秒黃衫可能就沒了...

但是平常市民組自己騎就真的主要是爽度問題,
每天狀況不同影響可能還更大,
所以現在我都建議朋友真的想變快還是先買個功率計比較實在,
單邊功率腿現在都只要碳輪一半的價錢了。
生活玩咖 wrote:
在下理工出身,就來算...(恕刪)

在計算功率時,必須使用一致的單位。採用國際單位制,功率的單位是瓦特,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角速度的單位是每秒弧度(不是每分鐘轉速rpm,也不是每秒鐘轉速)。

力矩 ( torque ) 單位 牛頓-米

轉動慣量 = 質量 x 半徑平方

轉動(功率)= 力矩 × 角速
力矩 不是 轉動慣量, 不能弄混淆


轉動(功率)= 轉動動能 / 單位時間
轉動動能= 1/2 x 轉動慣量 × 角速度平方

角速度要用 弧度為單位,不能用度
360度= 2x 3.1416 = 6.28
角速度 = 弧度/ 秒
16 公里時速 = 每秒 2 轉
所以
角速度 = 4x3.1416 (弧度/ 秒) = 12.56 (弧度/ 秒)
我沒有科學數據, 只有體感, 自己的經驗是有差, 較重的胎和輪組消耗體力較快, 尤其是在距離拉長後.

有回團騎80公里, 那天牽防刺較好的車出門, 相對就是較重. 平常可以輕鬆超過的車友, 那天在過了約一半距離後, 就沒體力跟上了. 那一陣子週平均150公里, 體力差異沒有很大.
Top-Secret wrote:
蛤難理解的話你把鋼絲(恕刪)


剛性跟幅條~絕對有關係的....
高低框帶來的剛性~
騎過應該就知道~
換個外胎功率都有差了~
應該不難理解...
不過難理解也是幸福~
確實不太需要升級..
june-sue wrote:
放掉做什麼,你的輪組(恕刪)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輪組傳動牽扯-材料,力學,.物理...相當複雜
認識鋼性,放鬆輻條是最簡捷的驗証方式之一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