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來好山好水的台東已三年,每每看到些三鐵賽事或自行車比賽,總對這些不辭辛勞跑來台東的選手感到敬佩,也常聽喜歡運動的朋友羨慕我們住在台東,隨時都能在大自然的擁抱下運動,不過可能是定居在台東的關係,倒也不會特別要做什麼運動,頂多和老婆爬爬四格山看看風景,或是偶爾騎腳踏車繞一下
過年前閒來無事的逛逛露天,偶然看到一台蠻有型的公路車,後來暸解一下才知道是國外已經很夯的礫石公路車,原來我拍賣上看到的是2022新款的GIANT REVOLT 2,是REVOLT車系最入門的鋁車,想想手邊已有幾台車,要是不處理個一兩台,老婆應該不會輕易的點頭…..
隔了一段時間,同一賣場又多了一台藍色的REVOLT 2,這顏色超喜歡,不過也好奇官網並沒這配色,後來實在忍不住了,老婆才點頭同意我先買車再慢慢賣車(感謝老婆大人)!照慣例等待的時間總是渡日如年,在收到車簡單的組立後,心裏想著乾脆來197那段14公里碎石路試試順便開箱!

197上的天堂路!!!
現在除了比較深山裡的林道外,要說車輛容易到的縣道或鄉道沒有柏油鋪裝路,在現今這年代應該是少之又少,而為什麼這段路我想稱它為天堂路呢?一來是因為這段是全長56公里197縣道僅有的14公里碎石路,二來也因為地理位置和碎石路的不便,是條就連在地人也不太會走的一段路,這些因素造就了這段人煙稀少的路,是難得的動物自然樂園,漫遊其中真的如置身荒野般的寧靜,寧靜到如天堂般的舒服!!當然想在碎石路來段如蛙人,海軍爆破大隊般的珊瑚礁岩天堂路也是可以的!
記得在2013年底走路環島時,就已耳聞197往北過了鹿野後,會有一段不算短的碎石路,礙於當時人生地不熟,所以走到鸞山就繞出去走台九線北上,但解鎖這段傳說中的碎石路始終是深藏心中的一個清單;其實上週五就已陪著一位正在徒步環島的朋友解鎖了這段傳說中的碎石路,也因爲解鎖了才更想買台礫石公路車跑看看,昨天收到車後,一直想著要安排哪時候來試試車,看來擇日不如撞日的就在今天吧,早上趕快把手邊的事處理好,趕去搭了9:58的區間到瑞源,跟火車合影一張

到了瑞源後,就往巴伊拉善部落前進,遠眺都蘭山,其實今天的路徑幾乎都是在山裡繞來繞去,所以會一直看到都蘭山,這座阿美族和卑南族的聖山!

照片有點不清楚,遠方紅色牌樓,就是這段碎石路北端的地標,寶華山慈惠堂的牌樓,進了部落後沒注意而走到另一條比較寬但也繞比較遠的路,因為前兩次都是從山上下來,所以捷徑相對明顯,不過要是走捷徑往上的話,那超陡的上坡應該會讓我從頭走到尾

總算接到了197,這裡的點跟點拉直線真的不遠,但換成山路就是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捷徑上來是直接到牌樓,而這條寬一點的路還要連接197才往上,而且到牌樓還有一小段路,還沒進碎石路就爬的快虛脫了

終於看到牌樓了,往右邊就是下去巴伊拉善部落的捷徑,直走就是今天的重頭戲

雖然爬的山不高,但眺望花東縱谷還是讓人心曠神怡,曾幾何時,好山好水好空氣在西岸已是那麼遙不可及….

之前一次全家騎腳踏車由池上往回走,就是到了寶華山這裡,礙於車款不適合跑碎石路和時間也晚了,只好飲恨的由捷徑溜下去到瑞源搭車,如果版上的車友有到這裡,捷徑的坡蠻陡的,往下時記得注意速度和煞車!
這次帶著REVOLT 2 來,看到這塊牌子反而覺得好玩的要開始了!

不免俗的在入口處拍一張,留個記念也記錄時間!
說真的,從REVOLT 2 剛壓下去碎石路開始,我真的有驚豔到,畢竟以前的觀念是公路車怎麼騎碎石路?不會震的很不舒服嗎?
雖然我騎的是鋁車,但速度上還算穩定快速的前進,只是畢竟在碎石路上快速移動,還是得全神貫注的專心路況還有讓自己成為車子的避震器!
從寶華山下來約有4公里的下坡,機械碟有點吃力,但速度控制好倒也不至於不夠用!因為坡夠長所以一開始是能專心體驗礫石公路車的趣味在哪,這感覺跟騎著雙避震或登山車又不一樣,不過下次應該會帶我的YETI來試試!

其實這段碎石路為什麼長久以來都不舖柏油路呢?之前聽過的說法是因為這段地質的原故,就算有舖裝路面還是很快就壞掉,所以乾脆就讓它維持著原始一點的狀態,其實從一些地方是看的出來以前有舖柏油路面的,而且柏油路面要整個壞到變這麼均勻的碎石路真的不容易,這照片看的出來路基之前有嚴重毀損過,寶華山到鸞山這段路,平常真的很少人走,畢竟繞出去走台九往南往北是快多了,不管是距離或時間!

這段路的好玩之處在於路面都是很小的碎石,如果是更寬的登山粗花胎,可能阻力會較大而快不起來(我猜,下次帶雙避震來玩),這時候相對不寬的礫石公路胎就如魚得水,要是腳力夠的話上坡也能騎的嚇嚇叫,而下坡的速度更是讓人嘴角不自覺上揚,或許礫石公路車跑這種碎石路有如下坡車跑更顛跛飛飛跳跳的那樣爽快吧!

整段路的遮蔽其實不多,所以夏天來玩的話還是要注意防曬,台東熱情的太陽可不是開玩笑的,但也因為遮蔽不多,相對的視野更好,頭上時不時傳來老鷹的叫聲,真是沐浴在自然中!

整段路雖然上上下下,但對於平常有在騎車的人,這上坡是平易近人的,相比許多著名練車山路,這裡最多讓你出點汗(夏天應該會爆汗),而且REVOLT 2 踩踏效率比我預期輕快多了,這台車真的讓人越騎越喜歡!
要是上坡騎不動的朋友倒也不必那麼堅持不落地,我們不是在比賽,試著放輕鬆下來牽車當作健行也是很舒服的,今天這趟遇到十來位爬山健行的大哥大姊,每個人都面帶笑容,想必沐浴在這山野間是令人愉悅的

覺得GIANT 這車名取的真好,REVOLT讓人帶有反骨精神,不隨波逐流的去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雖然我們選的路比較沒人😆,回想2013年把生意收掉,在近不惑之年前給自己人生來個重大轉變,一下子快九年過去,自己也帶著老婆小孩從台中搬到台東定居,開著青年旅館的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相信如不是潛藏心裡那反骨精神,怎麼會敢為自己的人生勇敢一次!!有時候自己回憶這段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不自覺的嘴角會上揚,或許生意路上還是跌跌撞撞的在努力著,但生命的意義在於開創自我,實現自我,肯定自我,活了一輩子相信能帶走的,只有那深藏內心的往事回憶!
幾段長下坡下來,確實有點覺得機械碟不太夠力.也有想著還是來換組油碟,但公路車系統牽一髮動全身,一來一往又要噴個兩萬多跑不掉!雖然SORA等級的變速器以前是不可能出現在我的車上,但現階段這台車對我而言,是一個放鬆,運動休閒的夥伴,想升級,嗯,慢慢來沒關係!
記得十來年前單車熱潮時,陸續也換了幾台車,當時一心只想嚐鮮不同的裝備,不管什麼車,變速器等級一定至少三級起跳,雖然當時忙著做生意並沒太多時間騎車,但卻如著了魔般的一直想換車換裝備,心境上卻沒從單車上獲得救贖.......騎車好比是在比誰錢花得多,而不是在享受這簡單的樂趣........不過人生嘛,總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重點是有沒有從經歷到的事情去成長,轉眼間年紀也從而立到不惑,境隨心轉是我始終學習的目標,騎車的目的是什麼?相信已不再是追求等級.配備或品牌,倒也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這個當下對我來說夠不夠用?夠用,那就好了
所以煞車不夠力,那就在速度上取捨一下,慢一點,多留一點時間給大自然!

這一段路是197上我自己很喜歡的一段,路旁灑落三葉楓的落葉,營造出來的氛圍讓人彷彿置身國外的林道,坐在路旁小歇一會喝杯咖啡,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197這段碎石路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並不是位處在多高的山或多荒山野嶺裏,但整個週遭寧靜的完全聽不到人造的聲音,只有屬於大自然的聲音,有來到這邊的朋友,請務必好好感受,不讓人造的聲音跟垃圾影響這美好的自然!

路旁隨處的景,都是壯麗的花東縱谷!
官網上的REVOLT 2是鐵灰色,字體是暗橘色,其實也是蠻好看的配色,也符合這台車硬派風格,不過這消光藍真的是get到我內心,看著這深邃的寶石藍還有前叉跟車體上銳利的線條,捷安特真的是台灣之光,已經在國際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以前我買車總只看進口品牌,因為車架的設計國外品牌人家就是比我們走的更前面,但這次REVOLT 2的車架設計真的讓我一眼就愛,或許是入門款,卻感受的到捷安特的用心!讚

很快的14公里的碎石路已近尾聲,不過從這邊下去還有約3、4公里才到鸞山大橋往鹿野車站,這段路都是下坡,很容易速度就上到50公里,別因為長下坡輕鬆了而發生意外!提醒大家務必注意車速和煞車狀況,還有身體的保暖!路旁有兩間民居的狗會追人,要留意別被偷襲了!
如果不是來練體能只是單純想體驗碎石路的朋友,可以在兩端的鹿野和瑞源搭區間車,我今天選擇直接騎197往利吉惡地回台東火車站(太久沒騎車了,有點累😂)

自己走路環島時,最經典的一張照片就是在鸞山大橋拍的,所以身邊的朋友只要有經過這裡,總是會停下來拍幾張,平常雖然車不多,但專心拍照之餘也要留意交通和車子

過鸞山部落後快到利吉前,路邊有個觀景平台可以休息,遠眺對面的山里車站,底下的卑南溪和斜對面的小黃山都是不錯的景點

快到家了,下次如果再輕裝一點應該會更輕鬆,雖然路牌指示直走是往台東,但要進市區的話,從利吉惡地出去是比較快的,因為往前要一直到星星部落後才會結束上上下下的山路訓練

到了利吉大橋就離家不遠了,這次雖然騎的有點累,但也算有運動到了,在台東的好空氣是能大口呼吸的!
總結REVOLT 2 這台車,雖然配備等級不高,但對業餘玩家來說也是夠用了,畢竟變速煞車可是牽一髮動全身呢,真要再升級變速和煞車,可能一開始入手六萬多的第二等級REVOLT還比較省事,現階段就是好好去使用它,後續再慢慢地調整進化!不過這次輪組是配備無內胎也讓我訝異,因為在幾年前無內胎輪組可是要等級夠高才有的,現在以不到三萬的價格入手這帥氣有型的礫石公路車,我個人是覺得很值得,甚至後續手邊的車有脫手,不排除再買一台REVOLT 2,就能帶兒子一起感受這礫石公路車的魅力!
感謝大家收看,對了,再次叮嚀大家,197這段碎石路因為不便利而保留了更自然的風貌,我今天剛從寶華山下來就看到一隻可愛的小山羌,也時不時能聽到稀有鳥類的叫聲,請大家好好愛惜這片山林,才能好好的享受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