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研究以下兩款TCR Adv Disk 有KOM及一般版本:
TCR Advanced 2 DISK-KOM
TCR Advanced 3 DISK
參考版上文章,基本上碟煞納入個人必要規格,因此只差在有無KOM版本的挑選
想請問各位先進有無KOM在爬坡時是否真的有很明顯的差異? 是否一開始就需直接買到此規格,如何評估呢?
另外想問其他品牌是否有相似規格的車款可以推薦呢?
謝謝大家
文章關鍵字
哇,最近新手買車的文怎麼有點多....單車熱又回來了嗎?

閒來無事來亂回答一下,看來樓主有做了些研究,甚麼是KOM就不再解釋了

wildphoto wrote:
有無KOM在爬坡時是否真的有很明顯的差異?

對於像我這種弱弱的肉腳,爬坡時永遠嫌齒輪不夠用
飛輪明明已經上到最大,手還是會不自主的給它一直按撥桿。或者是那種無爬坡不舒服,自虐型的
如果您是屬於這一類的,就上34T吧

如果您對自己腿力有信心,或者是騎乘路線就是西濱、河濱之類的
32T就足夠了

wildphoto wrote:
其他品牌是否有相似規格的車款可以推薦呢?

甚麼品牌都有相類似的規格可以組出來
只要您告訴店家想要的規格就可以了(例如更換飛輪,就算要換到跟喜餅一樣大也沒問題)
隔壁樓就有一棟討論品牌的,請自行服用
拉拉補給讚
wildphoto 想要彎把的帥任何一種彎把車都能滿足你(競速/空力/長途/越野/礫石/超長途)。差別只是競速車的初始設定最趴,超長途/礫石的初始設定最不趴而已。同尺寸競速會比其它車種輕個幾百公克
拉拉補給讚
競速車想要舒適?32c+無內胎+龍頭墊高成長頸鹿肯定滿足你。長途/礫石想要競速?換32c以下+競速外胎(+競速專用輪組)肯定滿足你。差別只是部分競速車最寬只到32c,能上32c以上的車種也能下25c
wildphoto wrote:
近期在研究以下兩款TCR...(恕刪)


TCR Advanced 2 DISK-KOM
105 22速
11-34飛輪

TCR Advanced 3 DISK 20速
Tiagra 20速
11-32飛輪

其實跟kom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是變速等級不一樣而已

這兩台我是建議買 AD2
但是飛輪我是建議11-32 (11S)
11-34(11S)平路真的痛苦

我們這種肉腳 要KOM 就是換壓縮盤 46/30 配 11-30(11S)
完美~
wildphoto
原來如此,沒有注意到是一樣的齒比,謝謝啦!
擦邊球
AD2 KOM與AD3齒比不一樣啊,大盤同樣是50/34,KOM飛輪多了2齒救命用
wildphoto wrote:
近期在研究以下兩款TCR Adv Disk 有KOM及一般版本:
TCR Advanced 2 DISK-KOM
TCR Advanced 3 DISK

讓我選一定挑 TCR Advanced 2 Disc-KOM,
因為我已經買了,哈哈。

wildphoto
另一個傷腦筋的是塗裝問題,現場看是蠻單調的顏色,怎麼你拍起來這麼帥啊~
Chinghaui
wildphoto 因為我有用亮光蠟把車身拋的黑黑亮亮的,出門騎車時我的車友們都說這個亮黑色的塗裝最好看、耐看、永不退潮流。
我覺得TCR Advanced 3 Disk就算了…因為配得是Tiagra
還是有105 比較好
我個人覺得11-32,11-34 差異不大
甚至我現在也還在用11-28,應付丘陵地是綽綽有餘。

爬坡的話,真的肌耐力比較重要…
jcchiou
Tiagra古早的4500版本我都用十幾年了, 你感覺要用多久沒壞才叫耐用?
拉拉補給讚
從新手開始騎到變熟手後,騎出興趣到想升級換車為止,我覺得至少累積一萬公里。正常騎不到一萬公里的變速器壞掉的機率不大(已包含新手階段不當使用的範疇)。ps:手感很大程度取決於變速線的好壞。
建議可以看看SCULTURA 4000走線漂亮,飛輪11-30比較剛好,11-34平路不好騎,然後改大盤46/30,這樣46/30配11-30平路綿密爬上齒比也夠輕
車上也有附贈一個收納碟煞軸的拆卸工具
JW75
我覺得騎起來的感覺差別有但不大,鋁車稍顛但胎寬跟胎壓的影響明顯更大。二者差別主要在重量跟外型,二級碳比鋁車架隨便都輕3、5百克,一級碳輕更多。另外鋁車就圓管加焊道外觀不優,碳車可做各種管型較多變。
拉拉補給讚
我不認為十萬內成車的「新手」能感受到3、5百克在均速上所帶來的差距。要舒適有寬胎/無內胎,要更舒適有鋼管/鈦車架。外觀見仁見智,吾獨愛金屬車的美感。
新手往便宜了買就對了

越便宜越好

性能甚麼對新手來說都是假,
只有當你騎出自己的心得之後才是真.
然後回首發覺前面好傻好天真.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著亂燒錢.
wildphoto
那乾脆最基本的SL1 !
拉拉補給讚
我相信同功率下sl1搭3萬的輪組會比6萬tcr搭原廠輪要來得快~
為了偶爾爬個陡坡用上大飛輪, 平路會經常找不到合適齒比
所謂上一檔太輕, 下一檔太重.
11-13-15-17-19-21-23-25-27-30-34T
說自己腿力弱, 那你的11-13-15得之無用
11-32T會比較好嗎?
11-12-13-14-16-18-20-22-25-28-32T
不好意思, 11,12,13,14你也用不到, 實際上是7速飛輪.
平路適宜的齒比都一次跳2齒, 說實在兩個都不好.
要改超壓縮盤才會好用.

我現在還在用10速飛輪.
拿Sram 12-32T來改.
12-13-14-15-17-19-22-25-28-32T
抽掉12, 14加上16,18變成
13-15-16-17-18-19-22-25-28-32
平路超綿密, 15~19都只差1T, 要爬山也有32T輕齒比,下坡沒想找死
(我平路推到45km/hr也只用到15T喔)
怎麼看都比11速原廠飛輪好用.
10速並沒有不好, 看你會不會配而已.
拉拉補給讚
把傳動系統看作正常的消耗品來對待就能接受了。想當初邊緣人的菜鳥階段極少切小盤也不懂鏈條要換,騎了一萬多公里將大盤/飛輪/鏈條一起搞到得整組換掉的程度[笑到噴淚]
Chinghaui
我有朋友把105的大盤換成GRX 48/31再配上11-32的飛輪,他說這樣反而比50/34大盤配11-34的飛輪好用。
1齒1齒的變會不會感覺有變跟沒變一樣
june-sue wrote:
1齒1齒的變會不會感覺有變跟沒變一樣


其實你可以去買一顆用看看,
也不貴但要花工裝上去,
高手可能17過後跳2齒加大齒域會比較好用吧。

但我自己腿力弱弱的,
一齒一齒跳比較能找到邊際效益,
畢竟腿力體力迴轉都蠻固定的弱,
我兩台公路車都用12-25飛輪,
鋼管車10速少18T,
碳車11速大盤都一樣50/34,
一開始只是想知道車架性能差多少,
所以齒比外胎都換一樣的騎,
從買公路車後我就超習慣這種密齒比了,
反而碳車剛牽回來原車配的11-32我用不習慣,
騎了幾個月後也不習慣,
但回想起來爬坡爬到累得要死想偷懶時超好用的。

硬要說的話比較常用的只有15-25這幾個齒比,
平路好用,
爬坡就21.23.25這3個齒比,
我只爬過高雄的中寮山、茂林、霧台神山、北大武,
都堪用不輕鬆就是了。
pc8801
問題是也有可能前面齒盤小到爆......
jcchiou
迴轉練到一定程度, 會對綿密度很在乎, 因為兼顧心肺跟肌耐力平衡的那個最佳轉數, 容許範圍很小, 需要綿密齒比去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