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公斤的空力車爬坡vs7.5公斤的爬坡車爬坡
哪一個性能比較好呢?一直以來都是認為爬坡幾何只是為了讓材料減少,重量減輕,也認為空力車幾何是多一些材料產生抗風阻效果。
爬坡車的爬坡幾何是為了讓重量減輕還是其實有其他作用?輕量空力車在爬坡時還會有弱於爬坡車的缺點嗎?請各位替我解惑,謝謝,祝順利。
chrisliu21 wrote:
7.5公斤的空力車爬(恕刪)
眾所皆知圓抗彎折跟扭轉最強的管型.
空力車為了要達成低風阻只好將管型扁化...扁平化又不想犧牲太多的側向剛性的話
就像計時車車架會非常重.....
而且也因為扁平化導致空力車的縱向剛性非常高...最簡單的看早期的propel超級不舒適就是了
一般的計時車跑一般的路面也是一種痛苦
而部分品牌的空力車又想要做的很輕..那就只好用"舒適"為理由削減剛性.又剛好公路車普遍碟煞化
不會有C夾車磨框的情況.............
而也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會這樣做..所以會出現爬坡車種大家重量都差不多..空力車種天差地遠的情況
其實對市民組來說削減側向剛性其實也不是什麼太大缺點..因為一年大概也沒幾次認真抽車......
幾何的部分也是.爬坡車多重在剛性表現. 空力車多重在 舒適表現(彌補管型問題)
而這也只是大致上的走向而已..還有軸距.下沉量.重心高度的差別...而且也有不少反向操作的廠商在
所以也沒有一定
https://youtu.be/vdddpe7cFK0
https://youtu.be/bCMm6rU4LRs
2014年的Canyon Aeroad CF SLX,6.5公斤
2016年的Giant TCR ADV SL,6.3公斤
以上重量都含踏板碼表架水壺架。
我的路線都固定且無趣,所以直接跳結論:在同樣均瓦的前提下,劍南路,中社,風櫃嘴,平等里,表現可以說是一樣的。(當然會有一些差異,但小到可以忽略)
唯一且顯著的差別,就是Aeroad比TCR硬,顛。至善路下坡過幾個減速條條條條條條就知道了。(用同一組輪去比較)
把我其他幾部車的數據拉出來,其實也差不多。然後事實就是現行Aeroad改款之前,Movistar幾乎都快全員用Aeroad(上一代)去爬大山了。除了小Q堅守Ultimate之外。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