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inklessrider/featured
基本上外觀都能以假亂真..連QR CODE 序號貼紙都有..
綜合上面的問題大概就是
公差...例如有仿車主提到正品座管跟仿車架是不能配適的(也就是說別妄想說模具一樣).
線難穿..這可能是內部沒清乾淨 殘膠什麼的
略重(差100g內,而且幾乎是配件重量差).不過材料疊層鐵定不同
騎乘感覺不同
基本上也不用想要什麼原車的性能...就是外觀類似的車架而已.
看外國有人現測試真假車架數據.也夠明顯的畢竟仿廠成本至上不願意用高模量碳

就是剛性極差而已.沒激烈操駕應該是死不了人.
變形量高反而吸收衝擊不容易裂.也不用把安全線設定在破百公斤.破千瓦...
爬坡唉唉叫那種高機率就是仿了.不然靜態太難辨識了
不過現在車架越作越軟...五通規格改成鎖牙 仿廠根本超級方便.... 太軟的車架還能稱為舒適....(PINARELLO 低階舒適車用T600....表示材料軟了就舒適了.比你那邊研發避震還來的強 ,直接合理化省成本)
C夾磨輪子還容易被發現.碟煞磨還有人會護航說難免(說不定買到仿自己還不知道)......沒跟真品比較很難發現.....
如果在二手市場看到車架.沒有購買憑證.序號有但是查不到的
..感覺非常危險...光看外觀可能基本上難以分辨
更別說什麼 某品牌員工可以買到QC沒過的產品 或者 流出產品.....
就連贊助產品也都有序號有保固憑證了....員購產品會沒有嗎?
加上疫情前後大量入退坑.2手市場還是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