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因為自行車太貴.轉而購買仿冒SL7.並且拍片詳細介紹(到組好5支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inklessrider/featured
基本上外觀都能以假亂真..連QR CODE 序號貼紙都有..
綜合上面的問題大概就是
公差...例如有仿車主提到正品座管跟仿車架是不能配適的(也就是說別妄想說模具一樣).
線難穿..這可能是內部沒清乾淨 殘膠什麼的
略重(差100g內,而且幾乎是配件重量差).不過材料疊層鐵定不同
騎乘感覺不同
基本上也不用想要什麼原車的性能...就是外觀類似的車架而已.
看外國有人現測試真假車架數據.也夠明顯的畢竟仿廠成本至上不願意用高模量碳

假公路車開箱影片
就是剛性極差而已.沒激烈操駕應該是死不了人.
變形量高反而吸收衝擊不容易裂.也不用把安全線設定在破百公斤.破千瓦...
爬坡唉唉叫那種高機率就是仿了.不然靜態太難辨識了


不過現在車架越作越軟...五通規格改成鎖牙 仿廠根本超級方便.... 太軟的車架還能稱為舒適....(PINARELLO 低階舒適車用T600....表示材料軟了就舒適了.比你那邊研發避震還來的強 ,直接合理化省成本)
C夾磨輪子還容易被發現.碟煞磨還有人會護航說難免(說不定買到仿自己還不知道)......沒跟真品比較很難發現.....

如果在二手市場看到車架.沒有購買憑證.序號有但是查不到的
..感覺非常危險...光看外觀可能基本上難以分辨
更別說什麼 某品牌員工可以買到QC沒過的產品 或者 流出產品.....
就連贊助產品也都有序號有保固憑證了....員購產品會沒有嗎?

加上疫情前後大量入退坑.2手市場還是要謹慎
文章關鍵字
現在車架剛性已經越來越不受重視了。隨著剛性的式微,press fit BB也在逐漸被淘汰,空力的年代已不需要這些煩人的東西。
wikiwikiwildwildwest
騎這種車80公里下坡我會怕怕的[XD]
利口貝爾
abso0408 漆很難分辨.坊間客製化烤漆比原廠好的不在少數.更別說有的還貼膜.主要還是剛性跟安全性問題.就算安全也應該異音蹭碟吃到飽.還有高速下灣的穩定性跟耐久也會有差
買濕背秀的東西就是直接去門市買,就不用煩惱買到假貨。
利口貝爾
也不只這個牌子.dogma.trek 馬動 Cannondale 超6也都有..可能過幾個月連最新的lab71都有也不一定.重量問題只要削弱材料就好.原剛性50夠低了?低等材料弄到30一樣可以騎
大陸連戰機外觀都直接抄襲
手機抄蘋果
發動機技術來自俄羅斯... 向量引擎就遜粉多
但一直一直改良...也許
號稱能與老美 X-35 對抗
說不定改天青出於藍勝於藍

這些所謂仿的
會不會也越來越精進

特A級車架 A++++

之前的仿冒包包
GUCCI, LV, Prada
直接唬爛工廠流出品

倒是台灣兩大自行車車廠的高端等級車架就沒人要仿吧
abso0408
1.不用幻想山寨版跟正版能比較,只有外觀像而已 2.高科技的東西支那更是唬爛不打草稿,手刻3奈米晶片都能唬了,上戰場支那飛機就見真章,烏俄戰爭已經戳破一半神話
利口貝爾
就是拿3級材料打薄賣你...P牌不也演一遍了.T700跟t900做出來外觀一樣重量只差90g?漆省一點.剛性降一點.t700要更輕..很難?就是軟而已
性能倒是其次,會買仿品的本來就不擔心這個,主要還是安全問題比較嚴重。輕量化碳車是由精密計算疊層設計與品質穩定的工廠製程而來。疊層設計有問題、車架品管沒做好的話可是會斷的。其他還有一些有的沒的車架公差影響組配等小問題。
利口貝爾
要是吧TCR ad1 磨掉一半的厚度一樣也能比aethos 輕.成本更低.
fish005 wrote:
性能倒是其次,會買仿...(恕刪)


然而發現不少騎仿車留言騎了2.3年也沒死.這張很正常.大部分大廠車架設定都是以125kg作為安全線.而大部分車友都是60-80kg.加上硬薄會比軟厚容易裂開.高變形量車架反而安全.吸收衝擊不會硬碰硬..重量不大 功率不高 安全性應該還好
原本要設計給125kg以上可用.現在只要弄成7-80再簡單不過.這就是現實

如果會有安全性問題可能會是由公差問題引起..例如藏線設計不良.磨破油管之類.
原本車架可能因為上下管.挖孔應力集中的問題也因為全藏線一併處理了...還省的挖洞補強
我認為就材料成本問題而已,
假的用低階的材料,
真的用高階的材料,
舊時代的假碳車就用玻纖混碳纖,
至於為何會有這些假車架出現,
我猜大概是代工廠想加減賺,
反正模具都有了碳布堆疊技術也有,
用低階材料賣假車架應該比代工好賺一點,
就像以前台灣電子廠代工電腦,
做久了想多賺一點,
就自己賣自家電腦一樣。

能不能買只不過是感觀問題而已,
有身分地位的人當然不能接受,
騎行愛好者也不能接受,
而會買假車架的族群,
實力也不會強到哪裡,
應該也騎不出差異。



我不是業界人士,
也不專業只能網上搜尋價格,
真實差價是如何我不知道。

這星期可利呼也有談到車架等級的價格差異,
CONA24
小眾商品要開模還要多種尺寸的話,模具成本不低,盜版銷量與價格在那裡,要跟正版一樣開模具確實比較不合算。
利口貝爾
低精度的模具很便宜..就像腳模 齒模這樣的等級而已...仿廠也不要求什麼耐溫耐壓...壓根就是碳布膠上去稍微壓一下等凝固而已.. 誰在跟你標準程序
利口貝爾 wrote:
看到一位因為自行車太...(恕刪)


T600 也可以很硬
前題是會有多重

安全第一 彷品不會爛就沒有大問題了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abso0408
常看正版的車架就知道,一看這個烤漆就知道山寨的,沒看過這麼差的漆...


其實以烤漆或做工而言,假車架的山寨廠其實都有一般碳纖車的製造能力,原廠的做工不見得會比仿的好,甚至有時還會反過來。假車架會出問題的,通常是使用的材料較差或結構有弱點不周全。

我之前在youtube上看過,有澳洲人把騎斷的Chinarello跟正廠的Pinarello切開來比較,結果是Chinarello的做工比原廠好得多。並不是仿得做工有多好,基本上也就一般正常工廠量產應有的平整等級而已;但Pina正廠的做工實在太爛,切開來看裡面碳布貼得歪七扭八,鄒摺跟氣泡都一堆被老外吐槽說慘不忍睹。

不過正廠的Pina騎再久都沒問題,山寨廠的做工更好卻2年就騎斷頭管,主要是Pina在每個轉角應力容易集中的地方都會特別用碳布加厚補強,而仿的只有仿外型而已,裡面該補強的地方都沒補強。這個不切開來看說真的完全不知道,但切開來一比就很清楚了。所以正廠會貴山寨廠會便宜還是有道理的,沒有切開來你完全不知道山寨廠車架內部的結構有沒有問題。
瘦的狠 wrote:
我猜大概是代工廠想加減賺


假車都是大陸貨,而代工廠應該都是台灣的。

如果所有材料的配置方式都一樣,只是材料的強度降級,可能問題還不大。

題外話,這個顏色是我最希望原廠出的顏色,可惜原廠沒有。
利口貝爾
怎麼可能配置一樣.模具在台灣.車架大陸產?代工廠外流流言不攻自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