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夾不再,之後呢?(公路車趨勢個人想法)

好啦,上來這裡這麼久,C夾家道中落,然後碟煞殺出
應該不會有人不同意現在是碟煞主流,C夾只會是古董


C夾不再,之後呢?(公路車趨勢個人想法)

就幾年前,我就有留意軸傳動這個產品了
但後來就不了了之,鏈條不是不好,但是有機會掉鏈,清潔又麻煩,骯髒
你拆下來就弄到四周都黑色
如果可以不用鏈條,又可以有軸傳動的直接,又不用擔心鏈條吃掉瓦數,天大的好事

但結果就沒有了




C夾不再,之後呢?(公路車趨勢個人想法)
但就在軸傳動沒有了消息之後
單盤系統就開始有點眉角了

在我看來
首先,前變一向是shimano 最強的地方,還有就是有些專利在shimano 處
其他廠商都是做不太好
但如果變成單盤呢?

1 少個前變,輕量
2 大盤沒有變速,減少掉鏈機會(當然運氣不好總會有機會的.........)
3 雙盤系統也是有幾個檔位重複,也不是24速就24個不同的齒比,轉做單盤有助簡化問題
4 正所謂少只香爐少只鬼,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再減價了吧(?) 還有很多對岸的廠商蠢蠢欲動,這幾年的通漲也弄到變速系統不合理地貴,新推出變速再加價,如果人家做便宜,又做到同重量,功能如果又正常(老實說,只有LWTOO 那個比較正常),是很有機會會衝擊到市場的

但也有缺點
1 鏈條在最大跟最少飛輪會吃瓦數
(我只能想到一個)




C夾不再,之後呢?(公路車趨勢個人想法)


另外還有無內胎系統
無內胎我是沒有在用的,
1 來打奶麻煩,換胎也很麻煩
2 TPU 內胎也很輕很好用,還要沒有傳統內胎般死硬(同一胎壓) 即使我打110PSI 也不死硬
3 打氣筒要換(買沒所謂,但因為1,所以沒有3)
4 你在外面,破胎割口比較大,基本上100%破功,不能搞,內胎系統還可以放張小朋友(?)進去再換掉內胎,撐到
單車店/家中再修就好........



還有其他,大家可以留言討論一下
kitttt_2002 wrote:
好啦,上來這裡這麼久...(恕刪)


CS那款問題太多.包括實用性.售價.以及更重要的通路.跟車架廠商的配合
未來如果碟煞捲的嚴重.市場嚴重疲乏的時候(沒賣不動大廠還是會穩健的擠牙膏).
由大廠帶頭"創新"的話才會有機會出
以目前變速器贊助跟通路都被特定幾家獨佔
而且車架廠要選邊站的話 是要站在通用規格的SHIMANO SRAM那邊 ..還是銷售量未知的CS?

軸傳動要能做出成績.車架廠才願意投入...而車架沒投入.軸傳動也做不出成績.
就像當初C夾/碟煞也是一樣的意思.碟煞公路車1X年前就有了,比大部分的人想的都還久.一開始也是一堆廠商打死不做碟煞.最後大廠帶頭才開始流行

加上整個軸傳專利握在同一家身上.如果沒有開源讓更多家都能做.或者是車架大廠吃掉專利
,車架廠配合意願就更低.惡性循環
以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套系統可能會接近專利過期.甚至已經過期後才會開始


而無內胎 OPEN胎也沒啥好講的

如果通勤胎用無內胎確實方便..我覺得比起高階胎.無內胎更適合用在中低階.甚至通勤胎
高階胎往往都會有重量的壓力.

而重量的壓力就注定讓無內胎的防刺能力很差.只能靠自補
小破自補雖然方便.但是也大大提高了大破的機會
對一般用家來說.小破換內胎問題不大...
大破才是問題所在而無內胎增加了這個機會.然後又沒跟你說他拿掉幾層防刺偷輕(都是第三方發現的)

而無勾框無內胎其實也算是個突破.稍微減輕了重量上的壓力.但是依然不夠
除非無內胎胎唇有辦法做到超低變形量的情況下.跟OPEN胎有相當的重量
不然OPEN還是很難被完全淘汰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討論公路車的發展為何要扯到商業.
追根究柢.現在的公路車能賣到這個價格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商業
雖然比賽跟我們無關.但如果公路車沒有賽事炒熱.沒有環法
那現在車市又是什麼樣的風景
如果理性回歸到本質.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沒有絕對的好壞.都是看你的需要.你的立場去決定
phae4jaz
真的要說可能會造成困擾的是破到甚至要換胎,內胎的自己要換或是跑車店都可以,無內胎要換大半都要跑車店,就算自己會大概也要浪費很多時間。但這也都是要會看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選擇的
tssy5
"如果理性回歸到本質",8成公路車的東西可以不用買,用原廠的都差不多
1.軸傳動在機車上都沒成為主流了,在單車上更不可能
軸傳優點是耐用保養週期長,可承受較大扭力,這兩點在單車上都不是特別有優勢

缺點 傳動耗損比鏈條皮帶都大 重
嫌鏈條吃掉瓦數? 可惜軸傳會吃更多
軸傳要耐用免保養是要做成封閉式整個系統泡在油裡才有的,在單車上如果為了輕量化做成開放式,不就跟鏈條飛輪一樣會髒

單盤看起來很有機會,目前大部分人的疑慮是齒比不夠用,電變普及後12速應該不會是極限,繼續往13 14速去的話這個問題也能解決

2.用無內胎不用換打氣筒啊
只有新胎第一次打氣才需要瞬間大氣量去撐起,之後都用一般打氣筒就好了
一隻可儲氣的打氣筒貴鬆鬆,拿去付工資給車店可以裝好多次胎了,也不用自己準備補胎液,想diy又想省錢的話去機車行借打氣也行
電子換檔會先來!
MING賢
電子換檔已經很久了....
C465BIKE
他應該是要說自動排擋
沒想到現在單車變化那麼快
我還停留在傳統C夾傳統煞車
現在已經漸漸變成油壓碟煞
hopez0607
車店屯碟煞車根本不用怕吧,怕的是一堆高階C夾
eric62
車店屯碟煞也會怕吧,年份過了出新車一樣有庫存壓力
碟煞缺點早就講爛了,不外乎就是後勤維修問題

C夾缺點也講爛了,煞車性能低於碟煞

現在新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圍繞碟煞車發展了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後面單盤系統發展,單盤系統在飛輪可以做到13/14速以上的時候普及率應該可以大增

無內胎/寬胎使用已經在環賽場上證明性能優秀,目前也是各大廠商瘋狂推出新胎的階段,陸續應該會看到更多

新產品出現,至於輪胎重量部分好像沒看到明顯變輕的狀況發生,倒是碳輪的重量這幾些年有明顯的突破

UCI不開放6.8kg的狀態下,很多大廠的爬坡車全配備都能低於這個重量其實也已經足夠了.
MING賢
碳輪性能也沒什麼突破.捨棄耐用性的作法而已."碳框"重量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沒太大變化..而輻條跟花鼓重量的減種.對性能來說也不見得是好事
沒差 跟著買就好
看看能不能發展出公路車用的abs吧

現在電輔車已經有廠商在試abs了

如果公路車能有abs在安全性上應該能更上一層樓。
eric62
總是要慢慢演進,太快一次到位廠商就不能多賺好幾次錢了. 前幾年C夾很像有看過abs廣告,後來就消失了
takajhong
實用的abs應該要像汽機車一樣由電腦判讀輪速控制點放 就看體積重量何時縮小到公路車客群能接受的程度了
kitttt_2002 wrote:
好啦,上來這裡這麼久...(恕刪)


成不了氣侯不是5年內產品, 重點在價格,外形, 重量就不是大眾要的產品
先量產, 重量8公斤以下,價格太貴,零件不是市場規格就超小眾

這產品改量電子電變,電動輔助車方向走比較有市場,技能點錯~如果是純靠純人力沒市場
未來事情誰知道
誰知道哪天廈門碳輪也滲透環賽
大廠投資者賺不到錢
uci找個重大意外為由禁用碟剎
也不是不可能
SimonW
june-sue 我看C夾黨已經先崩潰了呵呵
TONY1978
我前輪碟煞後輪c夾就不會崩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