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哪個公路車品牌更俱備實戰能力,而不只是好看帥氣

為什麼某些牌公路車很貴,貴的很有底氣,就是看比賽贏了幾場。
有網站統計出了每年比賽獲勝的公路車品牌。

網址:
https://www.procyclingstats.com/statistics.php?year=2024&category=1&filter=Filter&p=teams&s=most-wins-per-bike-brand

2024

如何知道哪個公路車品牌更俱備實戰能力,而不只是好看帥氣

2023

如何知道哪個公路車品牌更俱備實戰能力,而不只是好看帥氣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90406
欣傳媒在2021年做的車友騎乘品牌調查

1.GIANT (39.2%)

2.MERIDA (11.4%)

3.GIANT/Liv (7.4%)

4.Specialized (5.8%)

5.FUJI (4.1%)

6.Cannondale (3.8%)

7.KHS (3.7%)

8.ASTER (3.4%)

9.HASA (3.1%)

10.Cervelo (2.9%)

11.SCOTT (2.8%)

12.Pinarello (2.6%)

13.BMC (2.4%)

14.AXMAN (2.4%)

15.TREK (2.3%)

16.GUSTO (2.2%)

17.BIANCHI (2.1%)

18.KUOTA (1.9%)

19.ARGON 18 (1.8%)
奸20戰雞 wrote:
為什麼某些牌公路車很...(恕刪)



結果全部都是 美利達 捷安特代工XD
騎車的是人……選手才是勝負關鍵,品牌要砸重金付權利金給車隊納編會贏的人跟團隊,加上文宣最終車架賣你一、二十萬也是剛好而已⋯⋯總之,玩車騎車量力而為,不過就是運動器材(穿Jordan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灌籃)
Specialized 贊助的車隊實在多到很誇張...
只要有UCI標章就是確保車手用相同的器材在競爭的。

UCI認證僅為針對自行車競賽的公平性而設立,以避免器材的助力凌駕於人力之上,
並確保比賽結果最大的變因是人而非車輛。

所以在UCI的規範下,當然其實各車廠差異是非常小的。

會被這篇所引導的大概是對自行車不太熟。
Ahoo Chen wrote:
所以在UCI的規範下,當然其實各車廠差異是非常小的。


我覺得你才是對對自行車不太熟,如果各車廠差異很小,
為什麼現在的排名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的排名會不一樣呢?
車廠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就和F1一樣,F1的車體規格是國際汽車聯盟(FIA)管的,
你不會說"被FIA管制的F1,不同車廠的出的車都一樣吧?比的只是駕駛的技術。"
同理,你也不應該說"被UCI管的公路車的車都一樣,比的只是車手的體能。"

1990


2000


2010


2024
Ahoo Chen
F1來比就是懶覺比雞腿呀,為什麼不敢說強哥John Ebsen登山王騎個Factor O2 V.A.M直接被取消資格,笑死
honest man
誰灑錢多比較能請到高手加入?
allenhuang1971
世界環賽全都改騎這種好了...不用工業設計 不用研發 不用追求美感與設計好了
xyztxt
我有一台登山車跟2台公路車....有比較一下,當然單車腿力是王道,不過對一般人來說,登山車跟公路車比,大概就是休旅車或自小客對比賽車的感覺
奸20戰雞 wrote:
就和F1一樣,F1的車體規格是國際汽車聯盟(FIA)管的,
你不會說"被FIA管制的F1,不同車廠的出的車都一樣吧?比的只是駕駛的技術。"


既然你提到了F1,
那我就拿MOTOGP來講,

以人物視角沒技術YAMAHA要怎樣贏HONDA?
但你說的很正確F1跟MOTOGP這些有動力的車,
還真的每台都不一樣,
光煞車系統就差異極大,
更何況是底盤空力系統,
單就空力而言自行車過40KM/H就變的重要了,
更何況是2-300KM/H的F1、MOTOGP。

我是覺得老是談硬體差異的人,
就單純是熱愛硬體而已,
熱愛騎行的人比較會要求自己的能力,
又熱愛硬體又愛騎行的人,
會比較有寬容度,
可以容許不同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卡迪的強就是一整票的車手都強,

紅牛的強就是1、2進場同隊競爭,
那試問公路車的強,
是人造就了車還是車造就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都提到F1、MOTOGP了,
那多了解一下他們的空力套件運作吧。
瘦的狠 wrote:
那試問公路車的強,
是人造就了車還是車造就了人。


但是你有想過嗎 F1和MotoGP上場的車永遠都是那幾家,
F1競爭激烈到連豐田都退出了,車的影響絕對大於人的意志,
器材的好壞絕對是輸贏的關鍵,就連這次巴黎奧運馬拉公選手穿的跑鞋也就那幾家。




世界自行車、機車、汽車、運動鞋的每種器材領域至少都有上百家廠商,
為什麼上的了賽場就那幾家,很明顯器材的好壞大於人的意志。
瘦的狠
我上面說了F1、MOTOGP各家廠商的車不能混為一談,有動力的車確實是看車子的性能,我也說了人力車空力性能差異要時速40才會明顯,但我說不出口的是競賽時有集團,車子的性能差異發揮不出來。ITT另當別論
Ahoo Chen
拿一級的賽事來說算是愚蠢的,因為一級賽事一定有利益效應誰不想名利雙收呢,不如多舉例你跟朋友之間用不同的鞋子來比賽的結果吧,阿不就是因為裝備差不多所以我選有贊助的,看看奧特曼騎gusto還不是一樣拿冠軍
如果器材真的不重要的話,或是靠贊助,選手就願意用的話,
那環法為什麼見不到藍圖、微轉、顺泰的變速,
為什麼選手都要用shimano或sram的變速?

今年環法就連campagnolo變速都沒人用了,
campagnolo不可能沒預算贊助吧?
可見器材的好壞是很明顯的,沒有人會拿輸贏開玩笑。

就像玩電競,
用的CPU只有兩家,不是AMD就是intel,
不會有人去用龍芯吧?
用的顯示卡晶片也只會有兩家,不是Nvidia就是AMD,
不會有人去用摩爾線程吧?

不論龍芯或摩爾線程贊助多少錢在電競,也不會有人用。
redlane
樓主是真的外行~ 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差異~只是相比於車手體能,品牌器材對於勝負差異非常微小~
chinya
單純錢砸不夠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