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50+的假日騎士,
假日一天騎50公里左右,
家附近的路線有兩條平路、兩條有坡度的路,都約50公里
未來還是有北高360、武嶺的夢想(平安完賽就好)

之前買了一台長途型公路車,
也和大部份騎士一樣,
儘可能做輕量化,目前碳輪、一體把、座管、鈦弓座墊都換好,
但是目前面臨兩個選擇,

如果持續做輕量化,就會開始換CP值不佳的零件,就是花大把銀子但是減沒幾克的東西,而且長途型的車架重量本來就沒辦法跟爬坡型的車架比

另一個想法是既然是長途舒適型公路車,那就舒適到底,把原本28c的胎改成32c的,但是之前減的重量可能會噴一半回去. 也不知32c的路感以及增加重量對爬坡的影響

不知道各位有什麼想法?
我也是50+騎士,
2014年可樂果+跑三(雙塔3/東三1)
2010年的小折F20JJ(雙塔1/978&77850各1)
北高雙北武嶺不計

如果不比賽回歸本質
都不用改,專心騎車
車沒不堪,不堪是人
MBUSA
騎 2x 個小時? 好厲害。[拇指向上]
isohera
MBUSA 基本功吧
應該不需要改了吧,28c其實也ok,如果沒有要競速30c,32c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在意重量維持28就好了,如果fitting正確,碳車,碳把碳輪+長途車架已經夠舒適了,就算要改也該以性能和整合度來考慮了。
50+ 加一,你有換完零件後實際去比較輕量化後真的有差嗎....
chawei83
我的碳輪是買車就裝上去的,所以無法比較; 其它零也是一個一個換,所以也是無感, XD
50-一咪咪,喜歡假日外騎隨機挑釁拉扯。車子從32C換到28C,減重無感,舒適度差異很大。32C giant fundo 0 : Victoria Crosa Pro。如果再讓我選一次的話,我將換上32C,繼續隨機挑釁拉扯。
我以前談過爛車跟好車的差異像舉啞鈴,
爛車像16磅舉10下,
好車像14磅舉10下,
好車像訓練時在偷懶。

現在想想真是亂比喻,
應該要用更正確的講法比喻,
爛車100W均速能騎20km/h,
50公里要花2.5小時才能騎完,
好車100w均速能騎25km/h,
50公里2個小時騎完,
爛車強制多練半小時,
長期下來自身體能可以比騎好車強。

樓主一星期50km,
未來想要360km?
那要考量的是訓練量,
而不是改車變快變舒適變省力,
車越好並非真的越快,
除非你願意多投入時間,
但人總是有惰性一趟車程就是一趟,
有多少人換車後真的會多騎多練?
眼前利不是利,
要看的是未來是整體,
大家共勉之。
chawei83
上班族 沒辦法 回到家天都黑了
阿總0531
那就改跑步或者爬樓梯家裡附近增強心肺。時間也短。
chawei83 wrote:
我是50+的假日騎士...(恕刪)

28c其實已經蠻舒適的了
胎壓不要打太高 大概80 psi就夠了
通勤騎士,平日一天騎48km 。河濱天天遇到的幾位阿北,騎的車都不怎樣,老舊鋁車居多。那些30萬輕量化TCR混身勁裝的,下班天氣好的時候才會偶而出現個幾台,假日則大批出動。

我是覺得騎車多寡似乎跟車子價錢成反比,忙著賺錢買貴車的人通常沒時間去騎它。
stone668
我認識一個馬來西亞外籍機師 在他家鄉有3台車 都是洋牌一級車 在台灣騎國產一級車 但他很少時間外騎 近兩個月天氣不穩 更是只在家踩台3-4次 完全沒出門騎 真的很可惜
qw78963ju
踩台的應該蠻多人,但大部分假日才騎的佔大多數。
50+,是指年齡嗎???

我今年也是50,

11月有騎兩場小北高(竹北→高雄)

分別是 14小時(選手1) 及 13小時(選手2)
都在中午 12 點左右到達

原則上是3次休息 (每100公里) 補給 (芳苑 / 南鯤鯓 / 台南市區)
其他就上廁所而己

至於車要輕量化還是舒適到底,

看你的均速決定

30以上,輕量化,有意義
30以下,舒適化,有效益

因為我的均速都在30以下,所以我選舒適化

選手1 >20Kg
(登山車改礫石車把 + 4水壺 + 3個行裏袋 (攜車袋....等)




選手2 >20Kg
(老鋼車 + 1水壺 + 2個 20L 行裏袋(攜車袋....等) 七速鎖牙飛輪,,,


wete
總覺得這種老鋼車滿有味道的
車子改來改去很有趣, 但是久了會發現
舒適, 方便, 安全, 耐用.... 這些會遠遠放在輕量化之前.
別說輕那一點無感, 輕個1kg都無感.
當然公路車還是別太重, 騎起來才會比較爽.
但不需要太過執著輕量, 克克計較, 往往花一堆錢也看不到效益的.
要知道, 自己的弱腿才是最大的敵人.
isohera
我每天騎50...根本不會想改車
allenhuang1971
天氣也是 北部冬天..又濕又冷只能當倉鼠 室內踩台 ...沒寒流根本看不到太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