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入甫剛滿月,一些自己預定的改變,也悄悄的一步步完成了,由於在先前就有找尋相關的資料,來重新架構自己要的”小白”(RS的車架比較合自己的味道)
因為上班的關係,沒法把這整個過程跟大家分享,所以就在這分享第一階段的成果.讓也想改變的車友有另一個思考的空間.

先來張全車照,眼尖的大家,應該可以看到做了什麼改變

大盤改shimano 105 三大盤 (52/4230T) 配上 105 三段中變,也許很多人都說二盤就夠了,三盤對於RS不合,只是我都已經買了,我會想把能用的都儘量發揮,不然,對不起自己買的東西.有很多既定的調教方法,對於三盤或許很雜,很不適合,不過這不就是DIY的一環,自己要去找尋出路的地方嗎??
中變轉接座,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基於網路上的默契,我也只道出是禾X出品,不過我有做過些許的修改,中變我也有做出些微的調整,來符合RS的車架,讓中變可以順利一點動作.

這張照片主要是要指出,在最小盤時,中變內緣會在從中盤切到小盤時,瞬間打到車架(中變回彈力太大,空間又不夠).不過我有留一點空間讓避震器在動作時,不會去磨到中變,而為了保險起見,在車架處貼了二層的卡點西德.

在切到最大盤時,中變跟曲柄的間隙也要注意到,照片中,是我調整完,可以順利動作下,中變跟曲柄的間隙.花了不少時間做最佳的安排,也對中變做了些小手腳.
在調整完大盤跟中變的相對位置後,鏈條在正常的檔位下,還不至於會磨到中變的導鏈器.
最大盤可以對應到飛輪的最外4~5齒, 中盤可正常對應飛輪的九齒, 最小盤也是可以對應到飛輪的最內4~5齒.

shimano XT九速飛輪 11-34T(噴了含鐵弗龍的潤滑油,變白了~"~) 配上 XT 短腿反向後變. 跟十速KMC中空黃金鏈條
後變的調整,其實沒想像中難,網路上很多資料,已經夠用了,多試幾次就能找出其中要領.
另一面,忘了拍碟剎的照片,不過從這面也些許可以看到整個卡鉗座的架構了.主要是量出規格,再請認識的朋友用車床幫我裁切

後花鼓,是採用久裕的黃金花鼓.應該會比較特別一點.輪圈則使用鈮合金圈
碟剎則是使用winzip機械碟,主要是看上它的雙邊動作,自己也沒用過碟剎相關產品,雖然大品牌口碑都很好,就辜且試一下這架構有點與眾不同的winzip.

前輪也是改碟剎,因為找不到右邊用的卡鉗(其實winzip有右邊的,好像也有一個叫”速利達”的品牌,我就不熟了 ),所以只好倒過來裝.雖然油壓碟可以有不用倒過來的選擇,但考量到折疊次數多,怕漏油而作罷.
卡鉗座,我沒有像葉魚大大再焊一個孔上去,我沒有再重新把前臂熱處理的管道,所以我改用套一個汽車用的強力束環,也不去破壞原車架,不然會沒保固....
前軸心,則也是藉助禾X的幫忙,使用其專用軸心,只好把我自己請朋友改造的軸心先隱退了.

眼尖的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我的編輪不是正常編法,因為花鼓孔有32孔,輪圈只有24孔,所以採用碟剎側,兩兩交叉16支鋼絲,另一側則是直拉8支鋼絲到對應的孔.前後輪皆相同編法.
在要求強度上要足夠,但鋼絲要容易取得的前提下,這樣的編法,剛好只要一種鋼絲長度即可;還有另一種編法則要三種鋼絲長度,當然應該也可能有第三種編法,只是我不是達人,想不到了..呵呵

變把使用XT的分離式變把,右變把,可以完全的順暢動作;左變把,要帶動中變,感覺那拉力很強,從最小盤升到最大盤,可順利進行(這樣算我的”指力”強嗎? >"<).要退回時,變把有點擋不太住中變的彈力,有時會跳過中盤直接到最小盤的檔位,不過是有技巧可以克服,只是覺得這不太合常理,可能要請各位大大們看有沒有什麼意見可以提供給小弟.聽老闆說是變把裡的齒輪壞了,我是先想暫時觀察一下,所以沒有下一步的行動.
剎把則是使用輕量的avid 剎把,能少一點重量就儘量減少.不然”小白”會過重.......

最後一張來張前照吧.換上白色的propalm肉球(已經...有點黑了~"~,大家可以想成白的沒關係),跟jagwire白銀色網狀編織剎車,變速線,這已是最近原來的顏色了(原廠的配色還是最耐看)
以上是小白的換身結果,一如最初的奢求,只想要一台自己用自己的能力改變出來的特仕車.自已動手的過程,是最值得珍惜的經驗,尤其是如我這般非專門玩車的人.所以除了輪圈,鋼絲,編輪.中變轉接座,其他都是自己張羅,自己調教.善用網路上的資源,其實夠大家有足夠的能力去把自己的構想化為真實.加點創意,加點耐心,不能轉的山,自然有路轉出來讓你走 ^^
最後僅以些許字句來感謝禾X的張大哥和老闆在編輪上的幫助和意見上的交流.也要感謝葉魚大大給予的意見,可以免除不必要的錯誤和懊惱.
----------------------------分隔線(7/9)-----------------------
試車也試了約二星期了,目前變速系統的設定尚未發生重大錯誤,一切順暢,只有在騎一些路程後,踩踏會出
現一些異音,結果是因為我大盤沒鎖緊~"~....
碟剎系統方面,前碟在輕壓時,會有很細微的嗡嗡聲,再加大行程後就聽不到了.改碟剎,
透過調整,效果感覺滿線性的,到一個行程量,可以達到鎖死,剎車效果可以隨傳隨到,不過還是要小心使
用,安全最重要.
目前最主要是因為非常規編輪,而要隨時去注意輪組有無偏擺(後輪有約1mm的偏擺, 前輪則是小於
0.5mm)和偏擺有無增加的趨勢.
日前去用設置在賣場的電子身高體重機,量了整車的重量,人+車-人的計算下,在不加配件的情形下,整車
重12.53公斤,幸好跟原廠的12.2公斤沒差很多,改了那麼多”重量級”的碟剎跟變速系統,這樣的結果已算滿
意.
以下補幾張在高雄愛河之心的照片,多了TOPEAK座墊包和前後氣嘴燈





-----------------------分隔線(9/15)----------------------------
有滿多RS的車友, 對卡鉗座的規格滿好奇的, 在此僅提供需要的車友我所量製的版本,
讓大家參考, 應該還可以修得更完美, 這是我針對winzip碟剎組所使用的卡鉗座,
在鎖定卡鉗的二個鎖點, 好像是有共用規格的.
如果有需要的車友, 就量一下自己的卡鉗鎖點的最遠距是否是88mm, 或是做一下修改便可.
(我沒有用碟剎組所附的轉接座, 直接用碟剎卡鉗本體下去鎖, 是考慮相對位置下,厚度的問題)
以下是我所用的卡鉗座的圖稿, 不是畫得很專業, 不過拿去給會使用車床的人看, 應該還看得懂.
他們應該會再用AutoCAD, 再畫一次才對........, 我裁切的材質是用鋁合金.
***** 所附的數字 單位是 mm ******
前卡鉗座:

圖上有標二個角是直角的點, 是我唯一能丈量而依靠的角度,
其他的角度, 我是不知道的, 只知道各個邊的長, 再用這二個直角下去設計. 如果用AutoCAD就以量出來了,
右方的小圖, 是從側 方看的view, 在要鎖碟剎卡鉗的地方要多厚出4mm.
(是往螢幕裡面厚4mm, 我有用綠色虛線標明, 所以是在我們這個view看不到的背面)
至於固定鎖孔, 我是等卡鉗座成形, 當場比對再攻牙, 我就沒畫出來了
後卡鉗座:

應該...前一張看得懂, 這一張也可以懂了^^
P.S. 後方的鎖柱, 前緣的高是16mm 忘了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