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2 wrote:美醜其實很難定義老闆...(恕刪) yes樓上po的這台我認為就很好看,看不出是電動車,20吋輪應該不算大吧,配53大盤,速度要上30不難14吋車除非配超大大盤,不然真是騎散步溜狗的原po這台電動車,露拍上像這種電池外露的電單車,一台5000左右,不算太貴,買菜代步不錯用,應該也不怕被偷如果想運動休閒,騎帥氣,不想被人發現是電單車,樓上那台就不錯,可是要價2萬以上
感謝您的回應,我原來也對電池外露感到疑慮,倒不是因為美觀問題,而是下雨的時候該怎麼辦?我們常在外騎車的那有不遇到風雨的,電池淋到雨總是會令人擔心,目前市面上常看到的電動小摺大都是以炸彈包裝在座墊下,或是像JCE藏在車架內,我與工廠討論這款車的設計,是以「都會」、「簡單」、「輕便」為前題,最後選擇以淑女車的車架為底,將後輪叉擴大裝上馬達,並挪出一點空間將電池放進去,容易插拔,電池也是挑有電量顯示面版的,讓一切「直覺一點」,至於防水問題只好相信電池商的說法,不長時間淋雨、不泡水應該都沒問題。※商品設定是給「不長時間騎單車」的粉領族,3~4小時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才是。附上電池上視圖一枚未改裝電動套件前的12吋輪徑淑女車
依您所言,我上了露拍搜尋,真的找到一款類似我試騎的電單車,20吋的車身,28kg的體重,$5000起標,直售價要$14800,而且電池並無標明是否為鋰電,若是以目測來看,說不定是鉛酸電池,體積太大了,就我所知,鋰電池加上無刷馬達的工廠大批報價至少要上萬,而且在台灣不容易零買,再來是安全制動裝置,看來也是缺。目前像樣一點的電單車售價都太高了,大概都從3萬起跳,且不論是否真材實料,光是價格恐怕就嚇跑一票人,對於想跟著朋友騎單車兜風卻礙於體力的粉領族而言,這些大傢伙的吸引力也實在有限,重量及價格都是必須納入考量的範圍,外觀當然也是,不過淑女車的車身設計已經行之有年,款式大大小小就是沒變過,就是電池要放在哪裏這件事上面,淑女車好像不適合放在後貨架及另設一個包,那會破壞應有的優雅車形。您對電池外露的看法倒不失為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再想想有無更好的解法。分享我手上的二款美形車及一款已標準量販的小折,我認為各種車架有其獨特功能的設計原則,先求實用再精益求精。8速鳥形車(鋁)24速登山車(鋁)21速白色小折(鋁)
您好,這款電動小折單車尚在測試修改階段,能不能引進台灣及未來的定價都要再等朋友確認~可能要請您等一等,不過這一台樣車我是打算留下來不還了,由於車身小巧及輕量化的設計,折起來也希望能雙輪推動搬運,這些都是針對女性朋友的生活情境而考量,但是這些貼心設計也會造成困擾,例如放外面會很容易被偷走,我目前給朋友的試車報告是建議加上防盜器,讓短時間離開像是到便利超商買飲料時就可以不要擔心愛車被順手牽走,如附圖至於防水問題,我目前傾向於符合潑水的安全層級,但是要放在戶外淋一天的雨或是涉水則不建議,因為防護設計會讓售價抬高,增加市場的推廣難度,Sorry
咪2 wrote:美醜其實很難定義老闆...(恕刪) 有電動車經驗都知道,20吋騎乘的舒適度及穩定性是最佳的(跟一般小折意思一樣)遠距離長途騎乘來說,再者哪天人家約騎較山區爬坡的你認為14~16吋的適合嗎所以20吋的是很OK的,據所知輪徑太小在速度快時手把感覺是會斗來抖去的喔!在電動車的部分廠商真的要加油啦!不要只是會拿著套件來套一套一般的腳踏車就要拿出來賣了阿台灣也是要跟國際接軌,據所知歐美澳國家的電動車是不會接受拿著電動套件套一套他們就搞定了!台灣電動車廠商加油!!!!
同意,我騎20吋的鋰鐵電池那一台實驗車時確實覺得比較適合我的身高,速度也是比較甲意的30km/hr。至於女性朋友騎起來則稍嫌不便,尤其是穿窄裙的OL,再來是進電梯及收藏也不容易,我現在就停在地下停車場而無法放進家裏,至於14吋的小車由於速度快不了,只有16km/hr,因速度快而抖動的問題是不可能發生的,至於車架製造商與電池研發商、馬達製造商是各有其專業,現在是分工的生產鏈,與車座墊、變速器一樣,能整車生產的少,幾乎沒有,況且電動套件的技術掌握在幾家大公司手上,與汽車產業類似,只能多要求車商在選料及整車裝配的能力。至於我試騎的這一小摺車架是專為電動而設計的,與那些用包包的電動拼組裝車比起來,在機構上當然穩固多了,相對的,也安全多了,至於爬斜坡,小綿羊機車的輪徑也是小小的,只要有動力,一樣爬上去,當然,山路一定不行,沒避震,小輪徑也容易卡石頭,小摺的車身結構也危險,至於長坡及陡坡也不行,電池及馬達負荷不了,要加上腳力,體力不足的人還是要下來用牽的,或是改採蛇行慢慢上坡,只是要特別注意對向來車。實驗中的20吋鋰鐵電池單車另外,針對歐美市場的回應目前歐洲都是向台灣及大陸訂電動單車,這是世界工廠的潮流,也是現實,高級車不會在大陸製作,台灣代工倒不少,當然,這也只是現在,當大陸內地市場起來的時候,這就難講了。據工廠老闆反映,美、澳的電單車市場的銷售狀況非常差,可能是美、澳的地廣商店遠,代步需求弱,再則粗壯的人也不適合騎(電動馬達的負重限制70kg),電單車目前可能找不到定位。
rfidbike wrote:依您所言,我上了露拍...(恕刪) 以28KG來說的話,應該就是鉛酸電池沒錯,在以版大PO的車車來看,用鋰鐵電池去對比鉛酸的全車重量,不太公道喔,如果是大顆一點的電池,光電池就可以差6~7kg以上....版大的電池看起來還挺小巧可愛的就是....如果不含電池可以壓到全車13kg....應該可以更打動人喔!!!小弟以前也有一台外型類似的,不過是很早期鍊條帶動的,常勞練,怎麼修都修不好,所以就放棄了而電池大概6個月後就再也充不飽.....感覺就像用5千去換半年的騎乘....有夠不划算的防水的問題也很重要,小弟那台....嚴格說來某次午後雷陣雨,淋過後就開始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