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OX wrote:
管材除了厚度 還有材質和外形的問題
一般消費者應該是沒有能力看出車架或摺疊機構的強度
這方面應需要參考專業疲勞測試的報告
漆面耐不耐用不太可能直接看出來 不是外觀漂亮無瑕疵就好...


zukana wrote:
管壁越貴越厚?
現行走向不應該是越貴的車
管材越好 抽的越薄嗎...


嗯嗯
感謝指教
這部分的說明我確實不夠嚴謹

最正確方法的當然是參考車廠送測的
專業疲勞測試報告才能了解車架的強度
不過我倒是沒見過哪輛平價折疊車有提出類似報告

從最基本的鋼材厚度做說明
主要是想讓車友了解平價折疊車跟中高檔車基本的差異
一般車友可以從座管口 五通口 或是摺疊機構缺口
來觀察鋼材的厚度
還有車架焊接的接合面是否平整 焊點的數量
來做為車架等級差別的一個基本判斷
而烤漆的觀察
主要是以漆面的平整度光亮度 是否有不平整水紋 水滴 細孔
以及車身標誌是表面水貼或是平整烤漆
來了解烤漆的品質與價值

至於越貴的車管材越好
我想一般平價折疊車應該沒有足夠成本使用
與中高階車同等級較薄強度高的鋼材跟製作工法
所以並未將其列入平價折疊車選車觀察的說明

danieltung wrote:
車友最常問到的,是否變速檔位越多就是越好越高級的問題來說,
以Dahon舉例,入門款平價折疊車大都為6到7速,
就算中高階熱門車SP8也是8速設定,就算高階等級大部分也是以前雙盤,
搭配後9速飛輪的18速設計而已。
而平價折疊車,基本是以大陸公版車架,再自行搭配其他部件進行組裝,
很容易發生無法整合的情況,搭配上前三速大盤,不僅機件結構複雜,
容易發生狀況或是異音,很多齒比重複也淪為空用,騎乘品質自然無法要求。
所謂中國代工台灣組裝設計,很容易發生以上情況。


如果零件搭配有符合規格 車重也差不多
基本上是速別越多越好
速別越多齒比越寬 也越綿密
可以兼顧爬坡和高速性能

我倒覺得比較要注意的是最大齒比
個人覺得至少要52T-11T才堪用
很多低價21速小摺 最大齒比才48T-14T 時速超過20就感覺在空轉 根本比跑步還慢

danieltung wrote:
更多強調自己是用了TOURNEY等級,甚至更高的Acera等級的,
其實就是SHIMANO的最低入門等級,卻拿此來大書特書,只能感到無奈。


跟通勤車變速器相較 TOURNEY Acera等級已經不錯了
除了速別較少和重量較重
耐用性和換檔速度都跟高檔零件差不多了
CUFOX wrote:
如果零件搭配有符合規...(恕刪)


嗯嗯
感謝你點出了很重要的問題
齒比 輪徑搭配的合理性比檔位多少來得關鍵
正如你所說的
前48T後14T 時速超過20就感覺在空轉 根本比跑步還慢
很多新手車友卻往往被有廠商廣告主打二十幾速給迷惑
卻忽略了真正的實用性

在使用品質等級良好的變速系統時
檔位多 齒比綿密當然是好事
各家大車廠的中高階車也都比平價車款檔位多
不過以平價折疊車的成本考量
是否能夠使用品質良好且符合規格的零配件
還要能搭配車身車架的設計來安裝就是重點
如果用上前三盤大盤
卻有某些齒比根本上不了鍊無法使用
檔位齒比重疊 齒比不合理造成空轉無用
或是鍊條偏斜磨擦車架或是齒盤產生異音 傷害零件
這就是我想提醒車友選車時必須注意的地方

至於用上SHIMANO變速系統自然是比通勤買菜車來得高
不過整輛車並不是只有變速系統
大盤 鍊條 輪圈花鼓 立管橫把 座管坐墊 剎車系統 甚至其他車身零件設計與品質
對騎行的安全性跟舒適性都有很大的影響
使用培林式中軸和輪軸花鼓 齒比合理的卡式飛輪
強度品質高的輪圈 或是基本的高效能剎車皮
我想重要性都不會低於用上SHIMANO入門級變速系統
而過度去強調使用SHIMANO變速零件
讓車友忽略其他零配件的用料品質
甚至不提車身折疊的方便性與平整性
這才是我想提醒車友們選車時要注意的部分

danieltung wrote:
嗯嗯感謝指教這部分的...(恕刪)


請問前輩

飛輪:台灣日馳 卡式飛輪11-34T

大齒盤:日本SHIMANO 32-42-52T

這齒輪比怎算

感恩
新手相談室-淺談變速
齒輪比:大盤齒數除以飛輪齒數
這個數值越高,踩踏一圈,車子前進的距離越長,如果能踩得動的話,就越有速度。
這個數值越低,踩踏一圈,車子前進的距離越短,越有利於爬坡。

所以如果想知道極速,就把「大齒盤最大齒數除以飛輪最小齒數」。
想知道爬坡能力相關,就把「大齒盤最小齒數除以飛輪最大齒數」。

如果想知道踩一圈,車子能前進多少距離(gear inch)。
就把 「車子輪徑」乘以「齒輪比」
o湛藍顏色 wrote:
請問前輩
飛輪...(恕刪)



轉載大陸單車論壇車友對齒比速比的說明
提供你做參考

折疊自行車“齒比”與“速比”

一直以來我們經常提到“齒比”的概念,有時也會說到“速比”。
一輛小車究竟能夠跑得多快、爬坡能力究竟怎樣,也確實是與這兩個概念有密切關係。

“齒比”,意為牙盤與飛輪的齒數之比,最大齒比決定了一輛車的理論上可以跑到多快,
最小齒比決定了一輛車能夠爬上怎樣的陡坡。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情況,由於人體發動機功率有限,實際是不可能無限誇大的)。

對於相同輪徑的車,
通常我們只要考慮齒比這個因素,就大略可以得知應該作出怎樣的傳動變速系統組態。
這裡以現今普及率較高的大行折疊車SP8為例,它的傳動與變速系統組態中,
牙盤為53T,飛輪為11-32T,則可以算出最大齒比為53:11=4.818,最小齒比為53:32=1.656。

SP8這樣的齒比配合,經過實踐證明,對於20寸折疊車來說,
是具有較好的運動性能和較廣泛的適應性的。
經過我本人和許多車友的實際測試,SP8這樣的配置下,極速可以達到50km/h以上,
爬越相當坡度的山路也一樣可以勝任。
SP8的這套系統,其實是從全尺寸運動自行車中移植過來的,
並在20寸規格小輪折疊車中,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方案,
足可作為其它20寸車型在傳動變速系統組態方面的借鑒,
使用者可視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合理的升級配置。

但是,對於不同輪徑的車子之間,僅參考“齒比”的因素是很難作出對比參照的,
所以,這裡又要引入一個更重要的概念?? “速比”!

齒比×輪徑=速比
(輪徑通常以輪圈型號所標注的英寸值為單位,忽略車胎的影響不計;
如要計入不同車胎的影響作更加精確的計算,方法也很簡單,
用實際輪周長÷圓周率,即可得出精確輪徑)。

其實“速比”才是決定一輛車,在傳動變速系統組態上,
所能達到的性能與適應性的更加完整的數值依據。
不論是怎樣輪徑的車子,在“速比”面前都是公平的??
速比數值越高,理論極速就有可能越快;速比數值越低,理論爬坡性能就有可能越強??
這樣一來,各種不同輪徑的車型之間,也就有了橫向對比和參照的理論依據。

按照速比的計算公式得出,SP8的最大速比:4.818×20=96.36;最小速比:1.656×20=33.12。

下面來對照一下9速玩家版Birdy配置情況:
Birdy為18寸輪徑,9速玩家版中使用了Shimano的Capreo小輪車專用套件,
牙盤為45T,飛輪為9-26T。
Birdy的最大齒比為45:9=5;最小齒比為45:26=1.73,
僅從齒比來看,它的最大齒比、最小齒比都大於SP8的相應數值。
若僅考慮這一個因素,從理論上可以認為,這個Birdy可以跑得比SP8更快、爬坡能力稍弱?
而實際上,再引入輪徑的影響、計算出“速比”後,就會發現情況有所不同了:

Birdy的最大速比:5×18=90;最小速比:1.73×18=31.14。

很明顯,Birdy的最大速比、最小速比,都小於SP8,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條平路上趟開了跑,SP8由於比Birdy有更高的速比,
所以就有可能跑出更高的極速;
如果去爬坡,Birdy由於比SP8有更小的速比,所以就有可能爬上更陡的坡……
這麼看來,這套專為小輪車而開發的Capreo套件,用在18寸輪的Birdy上面,
齒比配合還是挺合適的??
它本來就是一款比較趨向于山地車類型、具有更多山地車特性的折疊車。

再看另一款8速豪華版Birdy的配置情況:牙盤是專用的56T,飛輪為標準山地車型飛輪,11-30T。
則最大齒比為56:11=5.09,最小齒比為56:30=1.867。
最大速比:5.09×18=91.62;最小速比:1.867×18=33.6。
雖然這個8速版Birdy的牙盤與飛輪齒數都有不同,但實際速比與9速版仍然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忽然有了興趣,再回頭去研究一下16寸的大行折疊車YA612,
因為這幾天正有車友反復詢問如何升級提速的問題。
YA612到手後使用時間不算長,卻沒少折騰。原配為52T牙盤、16T單速飛輪,
騎上後的第一感覺就是空踏、使不上勁,腳蹬得飛快而車子卻跑不快,原因自然是速比太低:
齒比為52:16=3.25,速比更是僅有3.25×16=52。

於是乎進行改造升級。第一次升級,將後飛換為14T聯體飛輪,之後速比提升為(52÷14)×16=59.43……
有所提升,不過提升範圍仍然有限,當時曾經騎著這輛升級為14T單飛的車,全程爬上了那座大蜀山,
呵呵……能適合於爬山的單速車,平路是肯定不行滴!

第二次升級,將後飛改為13T的喜瑪偌內三速花鼓,換算成齒數後,
這個內三速花鼓的高、中、低三段分別相當於9.525T、13T、17.68T。
這樣第二次升級後的YA612,最大齒比為52:9.525=5.459,最小齒比為52:17.68=2.94;
最大速比為5.459×16=87.35,最小速比為2.94×16=47.04……
這時的最大速比,就比較接近於SP8、Birdy了,提速效果也確實是非常明顯的;
最小速比相對於SP8、Birdy來說仍有不足,
內三速的速比範圍畢竟有限,不過一般性的爬坡是可以應付一下的。

當然,以上所討論的最大、最小速比,只是就極速性能與極端爬坡性能方面而言,
在日常的平路巡航狀態的騎行中,我們通常並不會用到變速飛輪的最小齒,
對於SP8,我個人多用13T、15T(相信有不少車友的情況與我相似);
對於Birdy,多用11T。這個常用齒比、以及最終所形成的速比數值,
基本可以作為單速車型進行合理配置的依據了。

具體計算一下:
當SP8使用13T時,速比為(53÷13)×20=81.54;
當SP8使用15T時,速比為(53÷15)×20=70.67;
當Birdy使用11T時,速比為(45÷11)×18=73.64。

由此看來,最常用的速比範圍,應該還是在70-80之間的範圍了。
這也就是說,倘若是單速車,也不妨以此為參考,結合不同輪徑而作合理的齒比配置
(當然也還有個人習慣等其它因素,在此略過)。

CUFOX wrote:
如果零件搭配有符合規...(恕刪)


小弟也是小摺通勤新手...車子入手約一個月左右
當初功課沒作很足就直接買了四千左右的小摺(24S)
結果...48/38/28的大盤配13~28的飛輪...
最後騎程幾乎都只用到8個速別...浪費力氣到一度想改齒輪比...
這篇如果早點看到可能結果就會大不同了...

Ps.樓主開這篇文實在有心,相當受用,給你一個讚啦!!
所以我的speed one 採用 53/39T 配 11-28T + 20" 406

最大齒比為53:11=4.818,最小齒比為39:28=1.392

這樣是不是又快又能爬坡呢 ?

這篇是讓我終於輕鬆搞懂齒比在做什麼的好文

danieltung wrote:
轉載大陸單車論壇車友...(恕刪)
齒比不用麻煩計算那麼多,填進去.

http://0123456789.tw/CALHTML/bicycle.php
辨識簽名: tiger3943 我是3年9班的無業老老虎. tiger3943
danieltung wrote:
轉載大陸單車論壇車友...(恕刪)


牙盤為53T,飛輪為11-32T,則可以算出最大齒比為53:11=4.818,最小齒比為53:32=1.656

牙盤:日本SHIMANO 32-42-52T

飛輪:台灣日馳 卡式飛輪11-34T


最大齒比為52:11=4.727,最小齒比為52:34=1.529


賣場牌

飛輪:7速飛輪 13~30T 大齒盤:48T/38T/28T

48/13=3.692 48/30=1.6

52/11=4.727 52/25=2.08 萬把塊的車 好像公路車

48/11=4.363 48/34=1.411

有點好奇 那價位是差在哪???? 材質? 齒輪比數越高是越好? 跑的越快省力?


感謝tiger3943大的大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