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陡坡的定義不是相同的,坡度多少度? 可能才是重點。

這種坡度,接近 30度,可能才能叫做陡坡,其他的我都稱之為緩升坡。
這種坡度,就算沒有變動輔助,光是用腳踩踏,一樣可以採得上去,只是加上電動輔助後,會更方便一些,少流一些汗而已。
個人的經驗是:
車輪用力踩到轉動後才有電機馬達轉動的電動輔助,上陡坡時只要一停下來,大概就必須下來推車,用腳踩動都嫌累了,還必須輪胎轉動後才有輔助,上坡時會有 地心引力+電機馬達磁阻 的影響,更難踩動。
電動輔助車用油門把手轉動時電機就立即有馬達轉動,這種可能會比較有即時性,比較合乎需求。
前驅馬達的輔助車,雖然可以用後輪變速齒輪來輔助,上坡較容易些,但是前驅馬達感覺較無力,沒有動力直接感覺。
後驅馬達的輔助車,馬達動力比較直接,會感覺比較有力一些,爬坡性能感覺較佳,但馬達最好選 W 數大一些的。
中置馬達的輔助車,雖然每篇報告都看起來不錯。但是先天的問題,
1. 規格特殊,每個廠家都是特殊設計,而且價格都不便宜。
2.電動輔助車不是純機械零件,只要經常使用,磨損及損壞更新率也較高,只有原廠的零附件才能使用,日後不論在維修或更換零件上面,都只能接受原廠的報價。
3.台灣的雨季與濕度高,對暴露在空氣中的電機零件或控制組件而言,防水等級就變得很重要,怎樣在這樣的環境長期頻繁的使用之下,電動輔助車的妥善率,堪用率會比較好,這真的是原廠的功力所在。
需不需要電動輔助,就看個人的身體需求與口袋的深淺,多看看多比較,日後比較不會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