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DORCUS D-C1改裝公路車用煞變把與v夾案,與大家討論。


通不過認證 wrote:
官網內都說了,沒有推出第二批的打算.(您不是業代應以官網資料為準吧 )

這討論的標題也是以DORCUS-C1為主題,我應該沒有偏離主題才是.

PS:如果真的是第二批了,還沒C夾孔,這就更不應該了.


有關小海豚車架是否有第二批一問

現在可以確定有第二批了....所以請回到技術的部份....

沒有C夾孔....我個人覺得....是否與四連桿避震器有關??
而明年小海豚也會有碟煞版出來...我想...如果不是很自信可以克服煞把與煞車上的不同....
應不至於如此設計....
SWIMCAT wrote:
沒有C夾孔....我個人覺得....是否與四連桿避震器有關??


沒有C夾孔和四連桿應該是一個關係也沒有才是.

車架和前叉是分開的不是嗎?DORCUS要用那一支前叉是他的自由.

沒有C夾孔,也不行說這車架就不對.D-C1的問題是沒C夾孔又要用公路車煞變把.

通不過認證 wrote:
沒有C夾孔,也不行說這車架就不對.D-C1的問題是沒C夾孔又要用公路車煞變把


我覺得....這沒有絕對吧....或許在煞車行程上有一些問題....
但是...那要看原廠當初的想法是什麼....
先說技術上是否可以克服....這個可能需要有實際使用的車友才能說明....
你沒有....我也沒有....所以我也並不想和你去爭這個部份....
我現在比較想知道的是....這樣的配法....有什麼比較需要注意的....或是可以有什麼變化....

目前用羊角彎把的小海豚車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
甚至也有車友希望將原本的平把改成羊角彎把...所以在接受度上是ok的...

我個人比較希望....這一篇能夠是照樓主所講的....是一種技術上的討論....
讓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出技術方面的見解....
或許那天我等不到dorcus出公路車....我自己就先把我的登山車改成彎把的....哈....
我看看.很多回文都不是dorcus的車公路把裝v夾.但是標題是"針對DORCUS D-C1改裝公路車用煞變把與v夾案,與大家討論"...這好像有點見到d牌就開槍說.....可以把標題改成"針對公路車煞柄配v夾嘛?"
AKD0021 wrote:
後來裝了台製"行程轉換器",感覺幫助不大,最後乾脆直接去找吊煞...


所以行程轉換器是提供給v煞配c夾煞把所使用的?
我有看到AKD0021大大的那篇文章....

公路車變把+V煞 煞車行程轉換器

那除了台製的之外呢??有國外的行程轉換器嗎??
jasai45 wrote:
我看看.很多回文都不是dorcus的車公路把裝v夾.但是標題是"針對DORCUS D-C1改裝公路車用煞變把與v夾案,與大家討論"...這好像有點見到d牌就開槍說.....可以把標題改成"針對公路車煞柄配v夾嘛?"


因為我是D牌車主....我也不想說什麼....免得等等又有人要說我是業代或是保皇之類的...
但是...基本樓主開的這篇文章我覺得還不錯....自己也找了一些相關的文章在看...
不過....dorcus的做法好像是改良羊角彎巴的煞把部份....而不是裝置類似像行程轉換器的東西....
我也有發文問dorcus....看看他們怎麼回答....說不定那把無聊就把我的車子改成公路車....哈....
gordonh wrote:
寫一個亂兜的算式好了
假設 V夾夾器需要1cm的煞車線拉動距離 C夾需要 0.7cm (誤~亂寫)
V煞煞車握把的槓桿比為0.5
所以手拉 2cm X 0.5 = 1cm 正常的V夾煞車行程
而公路煞變把的槓桿比為 0.35
所以手拉 2cm X 0.35 = 0.7cm 正常的C夾煞車行程

現在我們拿公路煞變把去煞V夾會發生什麼呢??
2cm X 0.35= 0.7 < 1 (小於V夾的正常煞車行程)
但是
2.86cm X 0.35 = 1 就可以用了(恕刪)


其實這樣的公式概念..看似可以在手把與煞車把之間加個墊片之類的東西來達成
但是..這會出現另一個問題

當手把與煞車把之間的距離增加後..你的手指操控煞車的靈敏度與力度是否會一樣呢?

答案應該是否吧...

原先距離一個指節時,我可以輕鬆用兩個指節按煞車..
現在距離被加大為兩個指節了..我只能用一個指節的力量
這樣所造成的問題..
除了從煞車手感0~3或0~5之間會錯亂之外(因為距離太遠只能用一個指節來煞車)
當煞車手感要從5~10的時候,因為指頭關節的問題..又要讓手指換回兩個指節煞車..才能按到底
煞車變成不連續的手感,有點類似

換言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不該是加裝墊片來增加手把與煞車間的距離
而應該是透過某種裝置...調整槓桿比,讓車手使用V煞的感覺跟C夾相同
或是設計一種手把,讓手按煞車的感覺跟按平把煞車的感覺相同

不過..話又說回來...
如果原先騎車的人..他的煞車力道控制程度不佳...加裝墊片似乎是比較簡單的方式
畢竟有些人煞車只有不煞車、用力煞、全力煞這三種...

但是..設計比較好的煞車,他應該不只讓車手存在0與10的差異
也能讓車手藉著施力0、1、2、3、4、5、6、7、8、9、10的時候
也能感受到煞車出現0、1、2、3、4、5、6、7、8、9、10的力度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建議煞把與夾器不要隨便用公路車用與登山車用混搭的原因
因為不單單是煞把行程與夾器行程的各自差異,還包括中間槓桿轉換的比例問題
要調整到可以發揮各自原先設計的的功能,真的是很困難..

但是..說實話,實際上也不是每個騎車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差異..
所以...就看廠商願意花多少心思來克服這問題吧...

funnyfoyou wrote:


其實這樣的公式概...(恕刪)


感謝大大的文章...又學到了新知識了....真不錯....
在官網的貼圖區上....DORCUS的客服大大也貼出了手把的改良重點....
從草圖上看來...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煞把行程不足的問題...
如果有不足....也可以直接換成短V煞再加強煞車力道...

嗯....讓我真的受益很多....
原廠改用C夾就搞定的問題
老實說沒什麼好討論的
想破頭去研究混搭的效果,用肉身去試混搭的煞車夠不夠力、線不線性
還不如老老實實照著說明書用

前叉百百種何必非得用那支四連桿
要避震的話凱薩克還有氣壓的咧(FUJI小輪車配的那種)
不然TRIGON也有出全卡夢的
直接就弄個有C夾孔的前叉鎖上收工不就好了
funnyfoyou wrote:
畢竟有些人煞車只有不煞車、用力煞、全力煞這三種...

但是..設計比較好的煞車,他應該不只讓車手存在0與10的差異
也能讓車手藉著施力0、1、2、3、4、5、6、7、8、9、10的時候
也能感受到煞車出現0、1、2、3、4、5、6、7、8、9、10的力度恕刪)


感謝funny兄認真的看完小弟的廢話還回了文

我文中也是想要表達這樣的概念
要煞住車不難,用加大行程去克服槓桿比不足就可以了
不過要維持正常的手感,還是得正視拉線比不同的問題了

大家可以多討論,少主觀意識
這種東西是科學,都會有道理可以聊的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