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單車組成各零組件的重要性,何者為要?車架第一的迷思?


meridian wrote:
"分界點"的假設是沒...(恕刪)

如果沒有訓練過的人
要能達到那麼高的瓦數相信它是神腳

再還達到材料的降伏點都視為剛體

所以在那之前頂多都覺得硬

或許在過坑會覺得沒那麼震

既然是普通人...那麼高的power都達不到....還管它時間長短....

我相信車架強度跟舒適有差別

但真的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直接點出就是那麼明顯

有數據嗎????一般得或許是可以瞬間達到高瓦...但那是吃奶力氣都用上了...都喘不過氣

還能感覺這車架並說出好壞......那它真的太厲害

共勉之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coopers0201 wrote:
如果沒有訓練過的人要...(恕刪)

我有沒有看錯, 還扯到降伏強度勒
如果你腳踩的到降伏強度那你就是神了, 幾千瓦跑不掉
車架在承受最大作用力的情況不是你腳踩的力量, 而是壓到窟窿的時後
那一瞬間有數百公斤力量作用在車子上

我雖然是肉腳(三盤支持者)
體重75kg, 20分平均功率不到250W, 功率/體重比才3
但我有三台車, 四組輪組




像我這麼弱都能感受到車架與輪組的差異(其實外胎也有差喔!!!)
何況是功率體重比4或5的勇腳呢
講那麼多不如自己去體會
yung0610 wrote:
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f...(恕刪)

要先知道騎乘目的是哪種, 結果會差很多喔, 譬如可以這樣分類
1. 輕鬆騎
2. 有氧運動
3. 有氧與無氧能力鍛鍊
4. 職業競賽

但如果你指小折/小徑的話, 幾乎都是輕鬆騎的騎乘幾何喔
其實上面4種基本上就是
1. (多數)小折小徑
2. 登山車
3. 公路車
4. 競賽設定公路車(大龍頭落差, 長龍頭)
meridian wrote:
我有沒有看錯, 還扯...(恕刪)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