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車,小折車上武嶺有什麼要訣嗎?

地理中心碑(里程0K/海拔450M)→人止關(16K/790M) (長度16km 平均坡度: 2%)
人止關(16K/790M)→霧社(22K/1170M) (長度6km 平均坡度: 6.3%)
霧社(22K/1170M)→清境(26K/1600M) (長度4km 平均坡度: 10.7%)
清境(26K/1600M)→翠峰(39K/2330M) (長度 13 km 平均坡度: 5.3%)
翠峰(39K/2330M)→鳶峰(45K/2730M) (長度 6 km 平均坡度: 7.2%)
鳶峰(45K/2730M)→昆陽(52K/3100M) (長度 7 km 平均坡度: 5.3%)
昆陽(52K/3100M)→武嶺(55K/3275M) (長度 3.7 km 平均坡度: 4.7%)
小弟上週末去試騎武嶺
早上6.30出發(地理中心碑)
在清境農場前感覺都還好
一過清境後
開始比較累

隨著體力與時間的消耗
到翠峰時已經4小時過後了

而從翠峰到鳶峰短短6公里,每公里都是煎熬==

不,應該說是每100公尺..

只感覺空氣稀薄,騎了很久卻怎麼也到不了,因為空氣稀薄體力回復慢
身體一直都處於疲勞的狀態,車速根本快不了
而變速都已經變到底了...

好不容易到了鳶峰,繼續往上推昆陽
可能已經到體力極限了吧,這段也騎了超久

還上不去,最後快到昆陽的前髮夾灣時決定折返

(此時已經下午五點了,再不回去天黑根本無法下山會更慘
)估計體力剩不到一成而已吧....很可惜..殘念



回來後覺得可能是
體力不夠是一大因素

但想請問個位大大,先輩
關於小徑車爬坡有沒有什麼訣竅嗎?
因為正當小弟累得跟狗一樣
,在往上推昆陽的時候有看到一台白色Brampton的騎士,已經在下坡回程了
還跟他點頭示意

小弟事後檢討
可能是身體疲勞的原因
18段變速都已經到底了
但只要遇到坡度大於6~8%的
就特別累
迴轉速上不去,腳&大盤&坡度間,一直處於“平衡”的狀態
就是只要一催力就感覺快咯屁停車的狀態
,若不催力車速又像烏龜在爬
根本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到達

小弟爬文時都有聽說維持迴轉率的重要性?
但小弟在4~5%坡,是可以體會到迴轉率提升,可以減少乳酸累積速度的益處
但一遇到6~8%坡,或者更大的坡,只覺得乳酸飛快速累積,快要升天的感覺

所以想請問各位小徑小折有經驗的大大
可否指點小弟一二
非常感激您
好人會有好報的

P.S1 另外,我有朋友說小徑車上武嶺會比一般正常公路車更吃力,這是真的麼?
P.S2 小弟的變速:
大齒盤 50/34
飛輪 9 speed 12-25t
文長感謝您的閱讀,感恩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