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車以後仔細檢查每一個零件的狀況,評估之後決定更換: 1. 煞車線及外管 2. 變速線及外管 3. 煞把 4. 座墊 5. 鏈條 6. 煞車塊 7. 車把帶。原本是打算保留並修復這張原配的Viscount座墊的,但後來發現座弓接合處有斷裂,為了安全考量還是決定換新。

其它所有的零件都要徹底清潔或修復,其中損壞嚴重的Suntour Alpha 3040後變已在之前修復(後變速器修復篇),而車架已全部重新烤漆(重新塗裝篇)。
接下來都是一連串的去鏽和清理,過程實在非常枯燥乏味所以我簡單帶過:
[煞車夾器清理]
這部分的清理非常煩人,主要是零件多而且小零件擦拭困難,原本的鋁製夾器已有鏽蝕必需用去鏽劑(穩x去)和水砂紙慢慢把鏽磨掉。
清理前的情況:



拆解清理,先將鋁件除鏽清潔:



塑膠零件用洗碗精和牙刷清洗:

清好的情況:


[變把]
這部分和夾器的過程一樣,只是零件很多很細,拆裝要很小心,我是每做幾個步驟就拍一張照以免忘記組裝的順序和方向。清理前:


拆件清理:


[傳動系統及輪組]
大盤、變速器、BB、飛輪和輪組是最髒的零件,我先用廚房洗潔劑在室外大概洗一遍再帶回家裡慢慢拆清細部。


大盤清洗前:

拆解清理:

輪組非常難清,主要是鋼絲除鏽很麻煩,原車主在輪圈上貼的反光貼條也花了不少時間才清光,原本的情況:


這也是用穩x去和菜瓜布慢慢擦,搞了數小時才清好:


另外也花了不少時間清洗飛輪和快拆,但這部分沒有拍照記錄。
BB的情況非常糟,除了髒之外就是用去漬油清洗後發現鋼珠已嚴重磨損,被磨小到無法被珠圈夾住,這時我只好把之前改AT100s登山車時拆下來的BB組裡的鋼珠組來替換,這組登山車用的鋼珠和Roadace用的規格是完全一樣的:

左邊是被磨損的鋼珠,右邊是從AT100s上拆下的鋼珠:

清洗好並重新上過黃油的BB組件:

[車把、龍頭及頭碗]
車把帶拆掉以後有非常多的殘膠和老化的膠帶留在車把上,這也非常難清,我是用廚房洗潔劑+丙酮擦了很久才擦乾淨:

龍頭的狀況也很糟,原車主其實還挺愛搞個人化的,用紫色的油漆塗滿龍頭,但這讓我多了不少麻煩... 我得用去漆劑去掉油漆,然後發現鏽蝕嚴重必需用砂輪打磨去鏽:



磨好以後再用穩x去和粗臘逐步清潔和拋光:



頭碗的狀況還不錯,鋼珠完整且內圈磨合面平滑,但外表有部分的電鍍已剝落,這次先不處理電鍍的部分,單純把頭碗內外用去漬油和穩x去清洗乾淨:



[座管、踏板及反光鏡]
座管也被原車主"客製化"過,被塗上紅色的油漆,老樣子先去漆,然後再用穩x去除鏽並用粗臘拋光,拋光完成再用去漬油擦過:


踏板也是清得我滿頭大汗,主要是原車主又有給他化過妝... 但在去漆的過程中發現有趣的事,就是原車主原本是把一邊的踏板漆成黑色,另一邊漆成紅色,但後來大概反悔又把兩邊都用鐵x士噴回成銀色


完全被污垢和噴漆遮蓋的Cateye反光片:

去漆和清理好的情況:


後夾器上方的反光鏡也是Cateye的,而且還是Made in Japan... 塑膠製品同樣是用洗碗精+牙刷來清;那根鐵柄鏽得非常嚴重,用穩x去已無法清乾淨,但我手邊沒有磷酸去鏽水,先將就著等以後有空再弄了:



[車首圓標]
這片金屬圓標鏽得很嚴重,但修復起來又非常麻煩,主要是因為下方的BICYCLES字樣並不是浮雕而是印刷上去的,再加上原標有大量的金屬原色,在鏽蝕嚴重的現實下已很難重新拋光:

評估後決定全部去漆重建塗裝: 1. 金屬原色的部分用銅油盡可能地拋光 2. BICYCLES字樣用水標重製 3. 中央"G"用模型漆著色 4. 上方的黑底用細字黑色奇異筆著色(原本打算用模型漆筆,但試驗後發現漆筆會被PU金油溶解,奇異筆反而不會) 5. 最後全體用1500號水砂紙打磨後上金油
先用穩x去+牙刷除鏽並用銅油拋光:


下方的BICYCLES字樣用自制水標貼上(關於自製水標請見重新塗裝篇):

ps. 上圖中間的G被我用遮蓋膠帶貼住了,主要是本來想要用噴槍來噴塗中央G的紅色,但後來想想用塗的效果可能比較好(邊緣比較圓滑)所以就用細毛刷塗,遮蓋膠帶也等於白貼了...
上方的黑底用最細字的黑色奇異筆平塗,而中央G用模型漆和細毛筆平塗,兩色都塗了三道左右,紅色每塗完一道都用1500號水砂紙打磨一次:


最後在噴車架金油時也順便為這片圓標噴了三層金油,一週後也和車架一起進行粗臘拋光和打臘:

[拋光和上臘]
之前噴塗好的車架已乾燥一週,確定表面已完全乾固後用粗臘將全車拋光,然後再上軟臘。在拋光的過程中發現二液型PU金油的硬度真的很高,要花非常大的力氣才能把表面打亮,而噴x傅的金油相較之下就軟多了,只要輕輕擦幾下就亮了(之前忘了提,我的前叉是用噴x傅的金油噴的,主要是想要用來和二液型抗黃PU金油作比較,前叉好拆好處理,就算以後真的發生變質處理起來也不會太痛苦~~ 目前至少已經知道噴師傅金油的硬度遠不如二液型金油的):


ps. 這裡可以看到打臘時我已經將變把裝上車架了,主要是因為後變定位變把要裝上車架才容易組合(之前被我完全分解)
[重組]
這個週末所有的零件都已備齊,開始進行組車:


這裡可以看到龍頭和煞把已先裝妥在車把上了,煞把是從拍賣網上買的舊品以配合這台車的時代背景:

組車前先在所有的管材內部噴上防鏽噴劑,這部車外表破爛但管材內部卻乾淨得讓人吃驚,幾乎沒什麼鏽,這就是沒有被扔在戶外淋雨的好處~~
組車的過程就不多說了,距離上次組車已相隔十多年,而且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組車... 我是先組頭碗和前叉:


再來把前後輪裝上,這時就可以把車子架上立車架了:

接著裝上前變、BB、大盤和曲柄:

裝上後變和鏈條,之前花好大力氣修好的後變看起來狀況不錯:

裝上前後夾器,夾器上也裝上了新買的煞車皮。我也特別選購了和原本Dia-Compe長得幾乎完全一樣的煞車皮:


裝後夾器的同時也等於把反光鏡一同裝上了,這個反光器的柄同時也有墊座的功用。
開始走外管線,這張圖可以看到一開始時我後煞管線繞錯邊了


這時的煞把和車把只有用尺調整成典型的角度,還沒有仔細依照身材調整。裝上踏板和座墊以便上車調整:

調整好煞把的角度並量好後煞車管線長度以後用電工膠布把外管貼好在車把上,這時如果要反悔都還來得及~~:

先來休息一下~~把車首圓標裝回去,原本是用拉釘固定的,但我找不到這種直徑2mm的拉釘和拉釘槍,最近似的2.4mm拉釘又太長,所以我是用膠水(施x打硬)把圓標黏回去的,那兩個拉釘頭也是黏上去的,還好那時沒有把拆下來的釘頭扔掉~~ 當年上古蹟修復課的功效這時發揮出來了! 因為古蹟修復最強調的就是"從原件上拆下的就算是一粒灰也絕不可丟掉":

再次上車確定一下煞把的位置,然後就來纏車把帶了。十多年沒有纏車把帶了有點生疏,纏右邊時花了半小時... 但熟悉以後輪到左邊時只花了五分鐘~~:

最後把駐車架、線頭銅套(我只有變速線有用銅套,煞車線的線頭是用焊錫封起來的)和新買的水壺架都裝上,大體上組合完成:


只剩下一些微調要等上路以後再來弄了,目前座墊的高度比最適高度低大約一公分,主要是因為十多年沒有騎公路車,我先調成停車時在屁屁不離座墊的情況下單腳可以輕易踏地以避免適應不良發生危險,未來騎車時都會把調整用的工具隨身帶著。組完車以後大概先擺個一天才上路,近期就會進行重生後的處女航~~~
後輪有近1mm的偏擺,真圓也有誤差,但因為老舊的幅條銅頭很脆弱我不敢調整(怕一調整就斷掉或崩牙),未來會物色一組新的700c輪圈和鋼絲來重編~~
全車組好約12公斤重(家用體重計,連人帶車先秤,然後再減去人的重量),以這種等級的老鋼管來說算是OK的了~~
這次的習作暫告一個段落,前後耗時約一個半月,全部花費大約5500元(含所有耗材、油品、郵資和工具)
[本篇結束]
番外篇:
處女航(Maiden Voyage)
後變更換(感謝mavic777大大贊助)
8/18首航風櫃嘴
近況報告(兩個月)
[最新寫真]
2020/4/16於河濱自行車道-北投焚化廠附近:


2013/8/14於台東池上:

2013/4/17於觀音山:

2010/8/14於觀音山:

2009/7/4於淺水灣:

[遊記]
北宜+東北角濱海二日行(2009/9/16~17)
2013台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