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勸退無內胎 (第四度中招 詳見127樓)

機車無內胎已經數十年了
從來也沒在用補胎液
上山跑山下滑海邊濱海公路
每次出遊都2~300公里以上
中釘只有補
連續中釘
就只好換輪胎
機車補胎液
一但用了, 只是讓你撐到機車店?

公路車無內胎
是否連輪框都要換有支援無內胎的輪框

除非有2 ways 的輪框

公路車無內胎的好處是少帶粉多東西
優點與缺點都有

我的是有內胎的公路車
我也常常什麼都挖胎棒, 備用內胎, 輕便打氣機等, 完全沒帶
最輕便的方式騎70~80公里

數十次了

但有帶足夠的錢
萬一顧路! 拆前後輪
搭小黃

幸運的是都沒發生過
TONY1978 wrote:
先說我輪組蠻多的 。...(恕刪)

試試看只裝胎,然後不灌補胎液。
如果足夠氣密,外騎應該沒問題。
擔心就帶內胎,漏氣塞進去就好。
TONY1978
不灌補胎液 氣嘴處與框唇容易漏氣
捷安特車店表示 覺得難拆是尼不會拆

尼看偶裝了幾百個無內胎輪胎 最難裝得馬牌GP5000 還不是很快就裝好

所以走開讓專業的來

外面嚴重破胎就55688吧

補胎液結塊 是哪個廠牌的補胎液 怎麼爛啊

捷安特的天天騎 不到半年就蒸發乾掉了 連結塊都沒有 很均勻的黏在輪胎內壁上

拆下來水洗就乾淨了
芝山萬人迷
蛤?那半年左右不就要補了,我當初買車他說一年左右再補就好的說啊
TONY1978
真的嗎? 我在走跳的幾間車行 看到無內胎也會怕
TONY1978 wrote:
先說我輪組蠻多的 。...(恕刪)


被T大講得好慘,這樣聽起來好像連最原始的管胎都比無內胎好搞定,反正管胎爆了撕下來把備胎裝上去,氣打飽即使不上膠,只要別亂殺彎也能讓你撐回去慢慢弄。而且管胎一樣不怕蛇咬,也不會像開口胎瞬間沒氣脫框,害我現在有點想用管胎了,我現在試的管胎碟煞輪組前後輪加起來才1公斤(相同輪組我訂開口胎版竟然重到1225G),實在太迷人有點不太想還老闆。
rice7361
管胎可以用事後補胎劑,真的爆胎了再補就行,並沒有一般人想得這麼恐怖
裝胎技術確實跟專業的有差,
我認為難度4的Kenda 925 23c, 車店老闆也是徒手裝上, 看得我目瞪口呆.
但是路上出事老闆不在身邊啊, 困難DIY會是很大的麻煩.

無內胎對我來說最大的吸引力還是低胎壓的設定.
有一陣子腳傷, 對地面的震動反饋很敏感, 騎個長程回來傷上加傷.
無內胎幫我度過了這個陣痛期.
騎了3000多公里破一次胎, 補胎液自行修補, 到家才發現.
目前還是覺得不錯.
補胎液有時效的問題, 最好不要擁有多台無內胎的車.
isohera
K925 23C我用超過10條了,挑框,跑零徒手拆裝,Neutro ultra就要動挖胎棒
TONY1978
k925 23c裝胖框還算好處理 裝窄框就很想死 常常橇破內胎
正好看了些影片,原本是看ZIPP框,可是到後來都是在講無內胎的優點,看來未來的趨勢會是

無勾框 + 無內胎 + 寬胎 (28 mm up) + 低胎壓。舒適,省力,適合一般道路 (爛路)。

也講目前可能是個分歧點,窄胎 + 高胎壓,以及寬胎 + 低胎壓。不過目前應該只是過渡,歐洲已訂規範,如果各框,胎廠都依新規範生產,那未來的市場整合走向,應該就會比較明顯了。







無內胎我只找無背孔框體,少個襯帶要貼.會省事很多
雖然說是老話題了,
但我也還是很想吐槽一下無內胎。

-破洞不是保證補,但保證噴到你高潮。
-每次打氣前,還要看一下氣嘴位置,免得氣嘴被胎液噴出塞住。這很煩。
-時間擺久了會乾會結黏塊,多一項固定的保養工作-檢查補胎液。你有兩輪,所以要檢查兩倍。
-成本高一點,恩真的高一點,破一次會有感。連破兩次直接就懷疑人生了。
-自動補完胎壓-超級低-低到根本不敢壓框,除非你框真的沒多少錢。
-你所說的路感,其實佔不到騎乘表現的1%,大概兩天就無感了。

無內胎這東西只適合把所有東西交給車店的人啦~~~
ALH wrote:
試試看只裝胎,然後不(恕刪)


內胎好塞嗎?
無所用心 wrote:
內胎好塞嗎?(恕刪)

內胎好不好塞取決於你的外胎好不好裝,就跟一般open胎一樣,難裝的胎你想換內胎的話就很難裝回去,所以個人在選擇胎都以安裝難易度為第一要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