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平路段全力衝刺, 整路45km/hr好累, 車一停發現飛輪掛在15T忽然發覺我要11~14T幹嘛?良好的齒比, 一要夠綿密, 二要夠爬山想要妥善利用齒比有兩個方法1.超壓縮盤 (48太雞肋, 直接46比較有感)2.改飛輪我很早以前就覺得超壓縮盤是好東西我的登山車大盤就是44T, 雖然只配開開的9速飛輪, 從來不覺得綿密度不好.但壓縮盤就要改齒盤, 我非常喜歡Shimano的大盤造型.基於外貌原則對壓縮盤還是有點排斥.還有個方法就是改飛輪, 我改了兩顆10速飛輪12-13-14-15-17-19-21-24-27-30T改成13-15-16-17-18-19-21-24-27-30T12-13-14-15-17-19-22-25-28-32T改成13-15-16-17-18-19-22-25-28-32T平路最常用的五齒15T, 16T, 17T, 18T, 19T都有, 不會找不到適合齒比衝下坡還有個13T, 爬山最大還有32T.一顆打天下, 不用根據路線換飛輪, 非常實用.只是魔改飛輪不見得能成功, 插進去也可能不能用, 需要聽取前人成功經驗11速的話, 有看過別人用14-28T跟11-32T去混搭, 弄出實用的齒比.
真的要從頭講清楚的話會拉拉雜雜一大堆吧迴轉是有品質之分的品質的判別其實倒過來講比較容易理解最糟糕的騎乘方式是怎麼樣的?就是左腳踩下去 踩著不放等到停住的時候 右腳才踩下去每一下從零開始都要比較用力踩而且踩在低點不放的那隻腳往往成為『轉換到另一隻腳往下踩』的累贅▲上面這段廢話有在騎車的大概都會認同平地的時候還好 齒比不重的時候可以這樣滑行玩玩但是到了斜坡 甚至陡坡呢 滑不了多少的啦而且定竿一次踩一下 每一下都要踩超用力再慢一點往後滑結果踩不下去大概就摔倒了(想也知道的事情拜託不要亂試這就是為什麼會說『平地迴轉好的人爬坡不會太差』因為好的迴轉會把原本踩踏產生的動量(整體的慣性)接續下去(話說這個接續的意思 並不是要整個圓周腳都很用力)所以不用每次踩踏都耗費太大力氣平地迴轉好的人就算都沒爬過 剛開始不太知道怎麼騎騎一陣子也會一步一步就練上去真的希望陡坡再輕鬆一點才需要去練腿力平地的時候迴轉如果沒什麼練到尤其齒比重+迴轉低的時候 不容易看出來當然齒比重+迴轉低不見得迴轉品質差但反正騎得也不慢 迴轉速低也不太會亂跳迴轉其實不順的人容易因此發現不到問題而在平地高速迴轉的時候迴轉沒練好的人會明顯失去穩定性在較陡或較長的坡則是浪費更多的肌力在踩踏上而不穩定的騎乘狀態也會浪費體能硬爬 會進步 然後碰壁因為肌力與體能畢竟是有極限的雖說那個極限對入門者大概還很遙遠但通常在那之前就會停滯不前肌力/體能的進步沒那麼快尤其是體能 只能花時間慢慢去累積我一直很討厭陡坡知道長度的話可能衝一下可以上去沒錯但是只要後面還是爬坡 我心跳會很難降尤其以日常練習而言 我還在堆有氧基礎的階段所以我都乾脆慢慢龜 反正我力氣多只要迴轉的力量還能順暢接下去就好說真的練爬坡就練爬坡 但最好以緩坡為主這樣用稍輕的齒比還有機會練習迴轉有空的時候在平路(或飛輪上?)練練較高的迴轉數若有什麼不足會暴露出來陡坡偶而練練就好它有點類似高強度的間歇能力一樣是需要許多基礎去發揮的至於拉提……直接講我的結論的話我是沒上卡 所以頂多只能稍微後拖 但假設上了卡我會選擇乾脆花一點點的力氣順勢帶動踏板可以的話這個力氣當然是越小越好但是爬坡的時候 隨著坡度愈來愈陡比例應該會增加 這是身體自己會有的反應但是與其浪費注意力叫後腿不要出力倒不如專心控制整體的輸出至於為什麼會得出這種結論沒上卡的人如何能做出這樣的推論因為我前幾天在爬坡的時候試著用單腳踩踏 另一隻腳完全不出力當然 正常踩踏是要左右順暢轉移的所以我的重點不是踩的這隻腳累不累而是後腳能不能:不後拖、不拉提也不踩在(或單純放在)踏板上?答案是太困難了後腳要跟踏板一起做『等速率畫圓』我覺得很難我一方面要儘量穩定姿勢加大輸出還要花很多注意力用後腳做這種事我做不到 我寧願讓後腿花一點點力氣向後帶就算這點力氣最後會變成『無用工』
我的系統也是R6800(前52/36),後飛輪可以裝到最大32(最便宜的改裝,1500元就夠了),其實也夠用了,平常根本用不到(包含台中136、北田、大三元),只有東進武嶺會用到,如果你練的不夠,給你再大飛輪也沒用,不用跟別人比了,建議買個練習台,乖乖吃課表,效果會讓你很驚訝的!光陽副總說的,人的力量決定車的力量。如果不喜歡的話,黃亭茵說的,就是練不夠!
休閒騎的路過分享一下,體重80kg,我是用50/34+11/28,除了東進武嶺有點母湯外其餘的路線沒有覺得不夠用過。這樣配大概就是西進昆陽段34/28 80轉有點硬,東進大禹嶺段迴轉速掉到大約60上下這樣。坡怕長不怕陡,你先試試下次一出發就34/25配85轉,騎完全程看看還有沒有不夠用。 飛輪12/13/14t一定還是用的到,除非你都不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