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的節目[製造原理]有播過鏈條生產流程
上油的階段其實只是讓鏈條泡一下很普通的機油
拉起來的時候再經過布團將多餘的油吸走而已

不用想太多,最好的鏈條油就是粘度適當的普通機油而已...
抱歉~

接近過年事情繁多

遲至今日才回覆

柴油或煤油都屬燃料油

含硫份很高,易腐蝕金屬

如果事前用於洗淨

最好用壓縮空氣先吹乾淨再上油

如果用布擦拭恐怕鏈條內部和縫隙清不到


[生鏽]是金屬氧化的化學變化

已破壞金屬結構,硬度已變差

恐無法救回了

就好比已磨損的金屬再也無法回復原貌是一樣的

這種情況下鏈條容易發生斷裂情況

只能多上點油

用多久算多久了


您看的是製作流程
而非實際應用方面
製作好的鏈條一定要先泡油
主要的作用在防鏽
所以不必太講究品質

但在實際應用方面
情況就多啦~
高溫、高速、抗水(潮濕環境,水沖刷)、抗海水和酸鹼(港口作業,化學廠等)、重負荷....
要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就必須選用不同的油品來潤滑
對嗎?
使用機油再加上含有ZDDP的機油精不知是否可行
我的構想是用低黏度機油加上XR-1或是密力鐵等含有ZDDP成分的機油精
ZDDP似乎對於金屬抗磨損及潤滑效果非常大
youtube上找到的影片
不用潤滑油 及 只用機油 與 機油加油精 對金屬磨損的比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lXHwEinv6s&feature=related
以單車鏈條的運轉條件來說
其實並不嚴苛,既無高溫也無高速
主要的問題在環境條件
如灰塵、水、泥砂
會發生斷裂或生鏽
是因為未勤加保養或使用錯誤的潤滑油

所以只要黏度選擇正確
根本不必添加任何油精

附上的影片測試內容
實在說~這種用扭力扳手的測試方法
我們早期就玩過了
這類技倆只能騙外行
說穿了,只是採用耐極壓的硫化物或磷化物添加劑
短時間內在金屬表面形成硫化鐵或磷化鐵
就可承受極高的負載而只有低微磨損
不過長期使用會造成金屬面腐蝕

在測試的手法上會有很大的作弊空間
例如:加壓的速度快慢
每段壓力的運轉時間長短
添加的油量多寡
您可有看出影片中主角的操作手法?



free3622 wrote:
以單車鏈條的運轉條件...(恕刪)


請問汽車換下來的機油如何呢?



那種影片是不是使地波特搞起來的那種?

01上的影片我都不能看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汽車換下來的機油
已氧化變質
氧化後的變化會呈現~酸價上升,黏度增加(變黏稠),顏色變深(由深色到黑色),含碳增加.
這些都是對機件潤滑會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最好不要用

史蒂波特的廣告影片我沒看過
不知是否同類型
但是只要採用扭力扳手測試的方法
應該都大同小異

free3622 兄的幾篇文章, 解說跟原理都講得蠻清楚, 我都特地去買了小把的油漆刷, 要把我存的 10W-40 機油拿來上油了.

但是剛剛在孤狗找了一下, 發現英文的雅虎知識有"這篇文章"

基本上是提到三個機油不適合用來潤滑腳車鏈的理由. 一個據我理解, 是說會把鏈條 "分隔" 開來?? ("..sling off the chain"), 不知道是不是指會增加間隙??(請糾正). 另外兩點, 一個是說機油容易聚積灰塵沙土, 因為機油是設計來把污垢带到濾芯過濾的. 最後一點是說難以清洗.

我覺得第二點跟第三點...只要有用過的朋友都能分享經驗. 但是第一點我就不太能了解了.

真的不是來踢管的 只是, 要在這裡找到一瓶 瓶滴式 的鏈條油 真的不容易.. 腳踏車店竟然叫我用 Silicone Spray 噴噴就好了
不得不佩服
老兄真是很用心~

所謂"sling off the chain"
指的應是說會被鏈條拋離也就是會甩掉吧
看完大大所貼上的孤狗該文
我只給該文四個字===吹毛求疵
何須為了單車鏈條簡單的潤滑
累死自己還花大把鈔票

理由如下:

1.所說合成機油分子結構較大
從不曾聽過任何化學工程師論述過此點
到底是如何之大?大到很粗而阻塞鏈條間隙嗎?
還是因分子過大會造成高磨擦係數?
真正會造成摩損的原因是灰塵,雜質和水分

2.未見該文分析鏈條結構和運轉條件
其實腳踏車鏈條的運轉條件並不嚴苛
既無高溫也非高速更沒重負荷
只要選擇正確的機油黏度
配合良好的保養方法
非常夠啦


3.只見該文一昧推薦乾式潤滑
實在不以為然
暫且不談是用何種乾式潤滑劑
單就各項使用特性分析如下:

乾式潤滑 濕式潤滑 油脂潤滑
------------ ------------- -------------
流動性 無 良 好 差 流動性好易將雜質帶出,但也易流失
所以需常補充.

散熱性 差 良 好 差 液態油散熱性遠優於乾式和油脂
散熱性好冷卻效果自然佳.

滲透性 差 良 好 差 滲透性佳可充分滲入鏈條
內部間隙潤滑

雜質沾黏性 低 中 等 易沾黏 濕式潤滑如用高黏度油,一樣易沾黏

添加方便性 不易 簡單方便 不易 乾式或油脂,可先溶解或用溶劑稀釋
則可方便添加

清除方便性 不易 簡單方便 不易 乾式或油脂需用溶劑浸泡清除,
但間隙內部一樣難清除

綜上所述,不知是否滿足大大們心中疑問
該如何選用請自行判斷吧
Silicone Spray 恐怕不太適合吧
油質過稀薄鏈條會磨損並發生噪音
同時,Silicone 與其他的油相容性不佳喔
加了Silicone 就不適合再加其他種油了
需先清洗掉










奇怪~打上的格式跑掉了
重整一次囉


乾式潤滑 / 濕式潤滑 / 油脂潤滑

------------ ------------- -------------
流動性/ 無 / 良 好 / 差 流動性好易將雜質帶出,但也易流失
所以需常補充.

散熱性/ 差 / 良 好 / 差 液態油散熱性遠優於乾式和油脂
散熱性好冷卻效果自然佳.

滲透性/ 差 / 良 好 / 差 滲透性佳可充分滲入鏈條
內部間隙潤滑

雜質沾黏性/ 低 / 中 等 / 易沾黏 濕式潤滑如用高黏度油,一樣易沾黏

添加方便性/ 不易 / 簡單方便 / 不易 乾式或油脂,可先溶解或用溶劑稀釋
則可方便添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