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 卡鉗 217g 就掛在轉接版上距離前叉鋼管約 90度角直線 40mm遠的地方,到東勢自行車道入口處的沿路道路品質也不是很好,坑坑洞洞的與沿路的水溝蓋,卡鉗真的能穩定地鎖在上面嗎?
而且路途中還有一個陡降坡需要大力地握住剎車,當剎車來令片夾住 203mm碟盤時加大的剎車力道會將這個力量透過 2mm厚度的鍍鋅鐵板切割的轉接板強壓到前叉的鋼管上,轉接板使用螺絲來固定卡鉗,轉接板承受得住這個加大的剎車力量嗎? 我不是力學專家無法用數學方法計算出來這個剎車力量多少?只能透過實作轉接板實驗測試是否鎖螺絲這方法可行。
出發

從松竹路口出發沿路騎 火車道路橋下的綠空廊道一路往北,這張照片是在潭子火車站附近休息喝水時拍照,騎車到這裡,身體已經發熱到不行,內衣都濕了,出門前穿的羽絨衣,襯衣,頭套,手套,口罩,全部脫下來較輕鬆。
騎車運動還是不要有電動腐助較好,不然沿路都是上坡,大腿肌肉一酸,一定馬上加油門讓馬達輔助動力減輕肌肉負擔,結果騎越遠越冷,因為身體沒有足夠運動沒有發熱,戶外的冷風一吹就更冷了。

快接近栗林火車站前,有一個小型運動場,在家彎腰修改碟煞好幾天了,腰部有些酸。在這個雙槓器材前,雙手將身體撐高,雙腿往下蹬開 50 下,腰部的痠痛可以緩解一下。

圓環東路的陸橋前拍照一下。檢查一下碟煞系統,一切正常。

豐原火車站到了,這是個休息補給站。

每次面對這個陡降坡,心中還是有著無限多的擔心,都會想著如果能夠依著陸橋底下的火車道修建座鋼橋讓這條路可以平直的到豐原翁社 不知有多好? 但是這次有著 203mm大碟盤的加持,剎車更有信心,我就兩隻手握著剎車,緩慢的降下陡坡。
雖然 JW75 大大教導我下坡要握住下把,勇敢的往下騎,但是我的膽量還沒練好,雙手不自覺地握在上把緩慢的往下移動。坡度陡降的程度用眼睛向下看坡底路面有點可怕。

終於騎到國道4 號陸橋下的東豐自行車道入口處,雖然外面的天氣很冷,但沒想到今天騎車的人很多,本來想騎到后里馬場去,但看到這麼多人,不想人車擠在一起,還是回頭騎回家。
回家的路面在較緩和一些的下坡自行車道上,我將手握住下把,下坡用最高速齒盤往下踩動踏板,車速超過 30km/hr以上,感覺騎自行車也蠻穩定的,人的身體往前趴下角度大時,全車重心降低,騎車車體比較不會偏頗,穩定性增加很多。現在剎車力道變大後,也比較有信心將車速再加快一些,畢竟有狀況時車體煞得住。
今天的測試而言,23.58km 的路程,時間約 130分鐘,爬坡約 128 公尺,鎖螺絲卡鉗的穩定與堅固性獲得實證,沒有什麼問題,我在每個鎖螺絲的地方都有點上螺絲固定膠水 (抗扭力 150kg/cm^2),讓穩定性獲得保障。
203mm 的碟盤可以提高較大的剎車制動力量,比 120mm 碟盤的剎車力量大很多,就像使用雞肋般的輔助把手,手部力量雖小,但透過鋼繩傳達出來的剎車力道卻能快速地將車子煞住,以 $178元 203mm碟盤成本可以獲得這麼大的剎車力道,算是賺到了。
碟煞卡前的安裝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