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GIANT R800 12/31 剎車雙系統 油壓碟煞+ 原廠 C煞

信心大增

今天是個難得的好天氣,陽光普照,氣候溫暖,寒冷的高壓冷氣團好像不存在一樣,這個時候不外出運動真的有點對不起自己。前天已經爬上東勢,今天換 后里 好了,反正只有這兩條 自行車道,也沒甚麼好挑了。



來回里程 29.94km 順著自行車道騎車



騎車速度表



海拔高度表



豐原火車站後段,入口處的前段味道實在太重了,受不了,移到後段休息



油壓剎車把手特寫,翻轉 180 度 ,外翻



由上往下看有點像卡通 芙莉蓮 精靈頭上的 兩個 尖耳朵



從前方看過去的兩個突出的橫向剎車把手 有如 潛艇 的 升降鮨片



每次站在這個三叉路口,心裡都有些 ooxx



望著那 眼前非常低下的陡降坡,腦中想著 翻轉 180 度的剎車把手會如平把般的剎車銳利嗎? 可以高效率剎車嗎? 吞了口水,抓了抓剎車把手,測試一下剎車效能,抓住彎把地把手,往下騎吧。



往下衝時,初始發現油壓剎車還是可以穩穩地抓住碟盤,有了信心,接下來將剎車距離加大測試剎車性能,發現正常,接下來就放開剎車讓車子滑下去。一下子就溜過下坡道,騎過翁社,到了東豐自行車道入口處。



往后里方向,騎過鐵橋,在 九號隧道 入口處留影。



過了 九號隧道 一路下坡,沒多久就到了 后豐鐵馬道 的看板前面。



回程時,剛好 東豐自行車道 入口處開始在噴 水霧,趕快拍一張照片,體會一下 騰雲駕霧 的感覺。

彎把上把位安裝時 翻轉 油壓剎車把手翻轉 180 度是個正確的決定,讓上把位的剎車效能提升,騎車的信心大增,在上把位也可以如下把位時一樣的準確剎車,這樣騎在 市區的紅綠燈前就更有信心了。
leone823 wrote:
F1的車手曾說過,維持油門是膠著,鬆油門就落後,加油門就失控


這樣做人也太難了,維持現況就是落後的前一步,放鬆一下就是落後,大膽前進就可能會失控引起不必要的損失。或許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在前進的,您永遠不不知道踏出的那一步會帶來什麼,但不踏出去,就是一個死局。

現在的自行車改裝演化,在網路上搜尋之後,發現只剩下鎖螺絲工業。只要能找到對岸世界工廠有開發過的零件,就能改裝,要是沒有就只能放棄。當這種現象變成常態,就代表著舊款式的車型只能變為時代的舊垃圾,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灘頭上。我們能做的真的很渺小。
leone823
拚輸贏無關做人,把事做對做好就是.Jack兄這篇不是最佳寫照嗎?C夾煞-機械碟-大小碟盤-油壓煞把-彎把-燕把…最終=信心+舒坦[笑]
彎把下把的懸念

騎公路車卻沒有彎把下把手剎車,怎麼想都是很奇怪,公路車的彎把最重要的下把手剎車,不管是下坡還是頂風騎車,加速,都是必要的剎車工具,怎麼不見了?

所以就有了下圖的奇怪組合,彎把前端再加一個剎車把手



當初很簡單的想法再加一個剎車把手就好了,但測試後發現剎車無法動作



今天比較晚出門,騎到豐原火車站就好



速度表 一個多月都用腳騎,騎電輔車的感覺就是爽啊,沒有甚麼疲憊感,完全不用休息,



海拔高度表



很久沒騎這台電輔車了,公路車拆開測試那就騎這台去運動吧,這台是大燕把,剛騎的時候感覺很好,操控感很棒,但騎個 20 公里後,把手寬度太寬,手麻了酸了。



豐原火車站到了,直接騎到火車站再過去一些的花園



這多粉嫩的小花蠻漂亮的



花之道 花園的牌子



上一個式樣,鋼繩無法傳動,那中間再加一個固定鋼繩的擋鐵,這下鋼繩會動了,但阻力還很大,剎車把手壓下後無法完全回彈,又留下一個懸念。

在沒有改裝套件的成品可以鎖螺絲時,將手頭上可用的相關零附件裝上去測試或許就是目前的辦法,或許這次不完美,可能還需要很多次的實驗吧。
持續測試

進行這種非原廠的改裝是否會造成與原廠的設計不同,造成日後行車的危險? 其實誰也不知道,畢竟沒有其他人或工廠會幫您做可靠度測試,還是需要您平常多注意一下,做做紀錄,有問題進行修改。這樣才能保證您在日後遇到危險時這些改裝的新零件能保障您的安全,而不是造成您的困擾。

今天的氣候很棒,適合運動的好天氣,所以就選個最遠的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接近 48km,時間將近 3.5小時,應該也能做個可靠度測試的紀錄。



騎車到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後再折返 全程 47.33km, 3.34hr



速度表



海拔高度表



豐原圓環東路的陸橋



豐原火車站 附近 的 心鎖橋 愛心造型



東豐自行車道入口處的 涼水補充處,每次騎車到這裡下車後就可以進去補充 飲水



這個自行車圖騰造型是個3階的小平台,我是將自行車單手抓上去拍照



東勢石岡旅遊中心前的 火車停靠 0蛋月台



梅子鐵橋上拍照 這條鐵橋自行車道 以前也是火車軌道改建的自行車道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的迴廊月台 與老車一起拍照有互相輝映的融合

這台車是我第一台將剎車把手翻轉180度的自行車,這種煞車把手的抓握方式,是第一次嘗試也是目前的解決辦法,經過這幾日的使用之後,已經越來越習慣這種抓握方式,剎車的力道也越來越大,今天在紅綠燈前有些被嚇到,緊急剎車之下,後輪往前翻起,還好立即臀部往後移動,將後輪壓下,避免翻車。日後剎車時機要提前,慢慢將車煞住。

今天的試車後,開始覺得好像也不用太強調彎把的下把位剎車,當您習慣將彎把當平把使用來使用剎車,不管在上坡或下坡,速度放慢一些,都可以平安的騎過去,這樣就不必去太在意那下把位剎車的必要性。

這台車會繼續使用彎把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感覺龍頭位置與座椅的長度感覺比較短一些,當使用平把時,馬上就覺得騎車的姿勢受到擠壓,騎車的感覺就受到壓迫,連更換小燕把都要將把手往前翻90度才會覺得騎車姿勢較適當,畢竟彎把的握手位置可以往前握取,還是繼續使用彎把好了。
p205jack wrote:
持續測試進行這種非原...(恕刪)

早期Moto Guzzi曾將中央油壓剎車導入他們家的機車.
只要踩下剎車踏板,前後輪剎車會同步連動,即使忘了按下前煞,前後輪會同時做出剎車減速的動作.

也許很多騎小綿羊的人也都只煞後輪,很少去動前煞.
因此近期的三陽Woo也回鍋這種機制.
在前輪剎車的機構上多了一條剎車線與後煞把連動,讓只動後煞的人也能同時煞住前輪.
雖有點欺騙社會,但很多人仍是買單.(確實有實質效果就是)

下星期就是2024了.
New Year,New Project.
Jack兄要不要也將中央油煞導入這台鋼管車?
平把位,彎把位.魚與熊掌都可兼得.
剎車迴路難不倒Jack兄的.
2024 年 新年快樂
leone823 wrote:
將中央油煞導入這台鋼管車?
平把位,彎把位.魚與熊掌都可兼得.


中央油煞導入這台鋼管車

這種想法應該沒有,中央油管剎車?如果是機械碟煞的鋼繩剎車,倒是可以考慮。油壓碟煞所有油管都是連通,只要前後其中有一條油管漏油,全車會喪失剎車制動力,沒有剎車,結局太可怕了。

目前左右把手個控制一條油壓煞車的油壓管路,任一條油路出問題喪失剎車功能,還有另一條油路可正常工作,騎車慢一點還是可回家。

平把位,彎把位.魚與熊掌都可兼得

目前打算 彎把下把位 從新安裝上 C煞, 彎把 上把位 使用油壓碟煞,彎把 下把位 使用 C 煞,雙剎車系統同時存在這台鋼管車上。上把位使用機率 96%,下把位使用機率 4%,下把位在 都會區 使用機率幾乎為 0 %,只有在山區下坡 減速時 才會使用。

leone823 兄 感謝有您,讓我還記得彎把有下把位,有您真好。
leone823
p205jack 也是.以現有可用零件及自身使用需求而言,雙系統省事.但依Jack兄的風格...睡不著再加手癢...怪傢俬很快會出現的.手感,手感啦![笑到噴淚]
p205jack
去中央公園看跨年演唱會晚上太冷,看電視還是跨年演唱會太無聊,在家用鎖螺絲工藝技術來堆疊自行車 原廠 c 煞,比較不會無聊睡著了。
騎車運動就對了
感謝分享
p205jack
感謝欣賞,謝謝。
古典 與 現代 的組合

其實這種組合,想想實在是有點 畫蛇添足 的作法,但這又不是工廠的量產車,只是個人的特殊想法車,當然是想怎麼安裝就怎麼安裝,只要我安裝得下去就好,哈哈,真舒服。

早上騎車去豐原運動回來後,下午就開始動工。這台自行車上已經安裝上油壓碟煞的剎車系統,我再次安裝一個 C 煞系統,安裝後變成這台車上有兩套剎車系統。沒搞錯吧,兩套剎車系統。個人的想法是: 油壓碟煞系統有油壓缸破裂,油壓缸洩油,PVC油管破裂洩油,感覺可靠度很低。所以另外再安裝一套 拉鋼繩的 C 煞系統,這樣平常應該還是會用油壓碟煞系統,但是當油壓系統發生問題時,可以瞬間切換到使用原廠設計的 C 煞系統,就算在戶外,山區,野外,完全可以不去管理油壓系統的問題,由 C 煞來完成剎車任務。

由於 C 煞是安裝在 彎把 的 下把位 ,所以更改原廠剎車系統後喪失的 下把位 剎車功能,再度恢復使用。這樣在陡降坡剎車減速功能再度可以使用,平常利用 下把位 進行車輛 抽車加速,再度可以使用,讓彎把的功能能夠充分發揮。




前輪的上方是新安裝的 C 煞卡鉗,前輪軸心地方是 203 mm 碟盤 與 油壓碟煞卡鉗



後輪的上方是新安裝的 C 煞卡鉗,後輪軸心地方是 160 mm 碟盤 與 油壓碟煞卡鉗



視角由上往下看整個龍頭彎把部分,可以看到原廠的 剎車把手 與 輔助剎車把手,彎把兩個側邊的 油壓剎車把手較不明顯。



視角由側邊觀察,可以明顯地看到 油壓碟煞的剎車把手 與 原廠 C 煞彎把剎車把手

更改原廠的剎車設計,整個過程充滿了未知的探險與發現,每次修改後的試車,更是騎車的 一種新體驗,那種感覺好像更換一部新式樣車的感覺,而且這種帶著新奇感的騎車運動也為每次在相同的路上不會無聊還能發掘出新的樂趣來。或許是一種自 HIGH 的想法,但是想想總比將一台車堪用的車丟去年底的回收車中,還能製造一些新的樂趣出來,也算是一種收穫。

2024 大家 新年快樂
雙剎車之旅

難得連假都是冬天中的好天氣,沒有下雨,也沒有寒風刺骨,還奉送一顆暖冬中的大太陽,太美好了。出門去測試一下 雙剎車系統 的功能如何?是否有達到預期的剎車,騎乘目標?

今天的目的地選在后里馬場,除了地理位置較近,地形起伏度也較平緩,但該高的地方有,該低的地方也有。



來回總行程 31.87km, 花費時間 2:47



速度表



海拔高度表



彎把 兩旁 的黑色小耳朵 就是 油壓剎車的剎車把手,彎把前方的銀色剎車把手就是 拉鋼繩的 C 煞,這台車上有 2 條拉鋼繩的 C 煞,2 條油壓剎車的液壓油管路,龍頭把手前方有 4 條黑色的剎車管線。



在弘文中學附近的小公園旁有個雙槓處,休息喝水



順便做一下蹬腿拉筋的動作



東豐自行車道的入口處補給點,每次騎到這裡都需要下車來補水,我發現自從用角力騎車後,水喝得特別快,300cc的水壺騎到這裡已經見底,一定要再補水。



9號隧道前的鋼骨大橋上,趁周邊沒人時橫車拍個照



離開隧道後再拍一張,今天出外騎車的人很多



很快地就到后里馬場門口,休息喝水



本來是想 不知道是否有元旦行情可以入馬場內參觀,但是到門口一看沒有,可是居然馬場的人將馬與客戶簽出來到門口遛一圈,雖然不能入場,至少今天有看到馬了。

雖然心裡還是會有排斥感覺 雙系統剎車是多餘的,但是在測試時發現可以使用彎把的下把位騎車,剎車時還是很快樂的,畢竟失而復得。雖然 C 剎剎車能力的強度 與 油壓碟剎 的剎車強度 實在無法比較,但是就像汽車內的備胎一樣,雖然車胎較薄,較小,可是在您車胎破洞漏氣時至少可以更換以低速度開車,還是有那個存在的必要性。

以拉鋼繩來做為剎車 與 用油壓力道 來做煞車,很顯然的 油壓力道 作為剎車力量,對於騎乘者而言最為省力與輕鬆,不必死命地拉住剎車把手鋼繩來讓快速奔馳中的自行車馬上停住,只需輕鬆的 一指神功 車子就能停住,那種寫意的感覺還是很棒的。只是要注意不要剎車得太兇猛,免得翻車就不好了。

以時速 30km/hr 為基準,這種速度以上的剎車時間與距離,油壓碟煞的時間與剎車距離都是讓人滿意的,但是騎乘者付出的體力卻是微乎其微,個人認為 油壓碟煞會逐步取代掉這個剎車市場。其他種類的剎車零件應該也會逐步地被市場取代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