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要找工廠開發一組自行車快拆龍頭.希望大家提供自己使用或最常用或最需要之龍頭尺寸及角度或材質及較能接受之單價之意見.希望開發出來的龍頭能適合大多數騎士.適用於成車或改裝市場.如果有龍頭代工廠朋友也希望介紹給我.3Q!
快拆龍頭功能:1.適用於所有不可折疊之自行車.快拆龍頭易於將龍頭鬆開把手轉向90度或任意角度.方便室內停放數輛自行車.減少車輛儲藏空間.把手不易與鄰車或行人勾住.2.適用於折疊車.易於收折車輛時拆開放置.減少收折空間.或把手轉向可以成為折疊自行車駐車架.快拆龍頭安裝說明:1.利用下方管束固定壓住頭碗之旋轉鬆緊度.可使拆卸龍頭把手時前叉頭碗把手中心對準前輪之設定不會跑掉.2.利用管束凸點與龍頭凹點結合達到龍頭快速回復正常定位之功能.3.利用快拆螺絲達到快速鬆脫或快速緊固之功能.4.快拆鎖圓管仍有旋轉之疑慮.(如單一座管快拆螺絲管束.常常騎車騎了一會兒座墊會稍許歪斜或座墊下陷)所以雙快拆螺絲之設計大大增加緊固力防止龍頭抽出之力道.而且龍頭有一定長度.把手經龍頭再施力到豎管.有一個角度.真正上抽的力道變小.上坡下坡抽車拉把手劇烈騎乘都不會鬆脫.再加下方非快拆管束凸凹配合擋住旋轉力道.完全解決鬆脫疑慮.5.改良例如T3快拆龍頭不易回復龍頭定位.不易緊固還會旋轉之不便.*安全問題不是本文討論重點**尺寸角度才是重點*
安全都有問題了!角度有啥用!!偶的重點是上方沒緊迫,只龍頭拴住前叉上管,下坡一定會抖動,如果是摺疊車也就算了,反正龍頭不抖其他地方可能也會抖。公路車登山車就有安全的疑慮。而且也不適用碳纖豎管的前叉。我只是勸你打消這種念頭.....這目前不是一個好設計與產品。石頭丟到水裡還會有聲音,鈔票丟到水裡可是沒聲音的。
剛買了1個45mm的短龍頭取代我原車配的70mm龍頭,角度未知,大約10度以下吧。車子是雙避登山車。但我同意openfish大的問題,以無牙前叉而言,放鬆龍頭之前需先放鬆上蓋,等於把前叉解除功能。並無法直接放鬆龍頭本身。不知道我的理解正不正確。若是鎖牙前叉就可以了,因為它的龍頭鬆緊並無關前叉運作,而是由頭碗鎖在頭管。可能大部份的小折都是鎖牙頭管吧??
有沒有迫緊?首次安裝時就是利用原上蓋螺絲及前叉內梅花將龍頭及管束將頭碗迫緊.把手位置正確再鎖緊管束螺絲.所有固定完成.更換原上蓋.換上小一號新上蓋.蓋住前叉豎管外露開口即可開始使用.這樣設計T3已經用了好多年也沒鬆脫.因為可旋轉之前輪已經把所有旋轉力量分散減少.除非頂住前輪不動.經實驗.即使頂住前輪旋轉往上用力抽動我的快拆型龍頭把手還是不會鬆脫.機械檢驗重點就是GO or NOGO.金屬機械產品經過強度檢查有一定強度或壽命就可使用.其他的意外或缺失可在生產時品管排除.
謝謝提醒!可是我完全沒有看過DOHON這款龍頭設計或者市場上有在賣?我的出發點是我有一部T3.每次折疊或拆龍頭或再裝回去都會發生裝不準.每每要花數次調整才會將龍頭指向正中心.或著不管那麼多稍微歪著龍頭騎.我的快拆龍頭設計集合T3龍頭快拆龍頭比折疊龍頭堅固之優點.(一般摺疊龍頭易前後搖晃.較不可抽車)(T3插入之龍頭較堅固可抽車)改善T3插入龍頭之不便(T3龍頭插回對準正中不易之不便)輕量化.不需增加太多重量.只要將龍頭內六腳螺絲換成快拆螺絲組即可.再加一組管束.不需要開模.只要以銑床銑掉一些料讓快拆螺絲放平.與管束接處交界加工造成凹凸配合卡榫即可.再附贈修改較小之裝飾上蓋蓋住開口.所以整個包裝計畫包含1.龍頭*1(上下兩面開槽.可翻面安裝得到兩種龍頭角度.)(或著出產可調整角度龍頭)2.快拆螺絲組*2.3.管束*14.裝飾上蓋*15.或著加碼附贈(梅花*1+上蓋*1+上蓋螺絲*1)如此解釋只想得到大家較想購買龍頭尺寸角度的調查.先找代工生產一批賣賣.賺到第一桶金.再生產我的土炮研發摺疊車架.太平洋老闆林博士看完我的設計都祝我能生產成功!希望大家也能給我祝福.創業總是會有很多人勸阻.嘲諷.我老婆每天唸的次數不比看倌大大們少.我已經練就很深定力.努力在自己.成功在老天.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會做的事.不管成敗.就像買樂透.買了不一定會中.靠運氣.時也運也命也.不買一定不會中.創業不一定會成功.成功不一定會持久.只要努力做就有希望!有人是窮的只剩下錢.我是窮的只剩下創意&希望I believe! I can do a sky.就像星爺和達叔電影破壞之王裡的理想"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功練"!外部影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F6Q3m9ae5A/我也效法設定一個理想"人人有折疊車騎!" 我想DAHON或太平洋老闆也是一樣的精神!
我倒是覺得這東西會有它的實用價值也可能會有一小群人有使用需求會使用到快拆龍頭的主要還是小徑、小折這類車輛目前一般小徑車設計的頭管角度大概70-72度吧(有錯請指正)所以龍頭設計如果抓20度時正裝可以有較高角度、反裝時則可以接近水平小徑車架有時會較短,所以龍頭長度也不宜太短大約90-100mm應該會蠻實用安全性的問題是很重要,不過我並不覺得使用快拆會有什麼問題我們的單車上快拆用得也不少輪組就不用說了(但基本上輪組受力的方向,沒鎖緊也不太會掉出來)坐管要乘載一個人可能七八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重量就靠一支快拆桿,只要鎖緊大多也是沒問題一般龍頭受力的方向主要是左右旋轉(特技動作除外)樓主的設計(卡榫)其實有考慮到左右旋轉的受力基本上也解決小折抽取式龍頭組裝時難定位以及騎乘時會亂跑的老問題(我騎過許多都有相同毛病)至於龍頭上蓋是多一道保險沒錯,但也沒人平常騎車的動作是去拉龍頭的就算是往上拉好了,請參考坐管束的設計概念,相信也沒這麼容易拉出來加上上蓋的作法可以像[火疾風]建議的方式但是機構變複雜,而且上蓋還是要用一根螺絲鎖固,便利性就完全消失(通常要旋轉龍頭方向只要六角板手鬆開2顆螺絲即可,要卸除則是連上蓋共3顆)徹底一點的作法是連上蓋都加快拆只是東加西加機構複雜度提高,製作成本上升,重量上升,造型繁雜恐怕優點會被掩蓋掉至於價格當然是越低越好材質則是越輕越堅固越好這就不用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