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夠班的勇者 wrote:最近購入的老鋼管公路...(恕刪) 國中時第一台彎把車就是這種有輔助煞把的設計,記得當時握姿只有兩個,一個是平把握姿,使用上方輔助煞把煞車,一個就是下把位握姿,直接握主煞把煞車。可能因為傳統彎把reach比較大而且有輔助煞把的原因,印象裡不太去握橡膠套的說。現在大部份彎把公路車都沒有輔助煞把,小彎把reach多在8cm之內,握橡膠套是比較輕鬆又能隨時煞車的騎姿。
這應該是個案,可能線有坳到過, 或者因某些原因造成磨擦力過大.相片上的煞把上方本來就是用來讓虎口握著, 而且讓中指+食指可以壓煞把的地方, 您可以google一下Modolo的老煞把套(Brake Lever Hood)的長相, 它是當年最符何人體工學的煞把套, 連拇指該握的地方都直接做到Hood上面去了.所謂的'傳統'公路車彎把是不會有輔助煞把的, 通常是旅行車或是通勤車才會有.
未夠班的勇者 wrote:感謝各位解惑那請問 ...(恕刪) 應該不是主煞把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輔助煞把的問題,如果沒有輔助煞把除了平把位之外,遇到需要煞車的場合很自然會握住那個膠套用二或三指煞車,因為不可能全程都騎下把位來煞車,大部份都是平把位和這個上把位交替握持。現在有裝輔助煞把的公路車都這型式比較多,騎乘時平把上把下把三種騎姿都會用到了。越野賽選手也會裝單邊輔助煞把,賽事特性需要!
沒見過不代表沒有,為免誤導車友,建議先google一下環法或是環義的古董老照片,再來討論那裡是不是給人用來煞車,還是只用來純QK用的...在對重量錙銖必較的古典公路車賽事中,輔助煞把是一種累贅,是很少會出現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