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月總算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原本手部壓力的問題透過不斷調整手把角度,不過真正解決問題還是某次坐墊沒鎖緊滑開時發現手部壓力變小了,原來要把座倉往後移讓中心更向後些。之前還有前叉密合度問題,透過更換底座解決,前叉寬度公差導致蹭碟問題透過墊一層索帶解決,坐墊太硬,就換了tioga的蜘蛛坐墊,終於成車在8.1kg下,完成了改裝,感覺好漫長啊。
Waynefinder wrote:時隔多月總算能夠解決...(恕刪) 單車調校確實很花時間當一切都校準後,花的時間是值得的.蜘蛛坐墊我也有一張,出乎意料的好坐.最近發現表層有些許脫落,直接牛皮貼覆續用.
Waynefinder wrote:時隔多月總算能夠解決(恕刪) 樓主的彎把為何會有點朝上呢?我自己使用的習慣是彎把會稍微帶點角度朝下,這樣一方面握下把時手比較直更好握,而且煞把距離較近更好按,另一方面是爬坡時煞變把剛好變平弧口角度較直較舒適,避免向上擠壓手腕。彎把朝上的好處究竟為何,我其實一直參不透。
彎把翹那麼高, 我會簡單認知為不會設定.新手常犯錯誤, 看一堆退坑的商品照片都這個樣子.因為這樣握下把一下子手就酸了, 握不久的.等於犧牲下把姿勢, 彎把得之無用.想要翹握把, 應該是鬆開變把拉高, 而不是整個彎把翹起來.想要調落差, 應該是龍頭拉高, 而不是整個彎把翹起來.
JW75 wrote:😂以我的技術,長下坡用下把會更沒安全感,雖然我知道正確是要用下把,但心裡的恐懼感很大,通常我是在上長坡,跟車的時候,提速才會握下把。 感謝W大回覆,我其實是今年5月才換彎把的新手,之前都是騎Escape 1 Disc,對於彎把的使用截至目前為止我都還在掙扎中,可說是毫無技術可言。但因我愛爬坡就得下坡,弟認為長下坡握下把其實是出於安全性考量,跟技術無關。彎把車的騎姿跟平把完全不同,我騎新車第一次下坡其實是嚇壞了,連軍功路這樣不到50公尺的小坡,握下把完全不敢放煞車,一路龜速時速頂多20公里下坡比平路還慢,問題不是出在速度快而是因為把手不會握重心不曉得怎麼抓,身體前傾覺得隨時都好像快前空翻,全身僵直一路冷汗直流下到麟光站時已經全身都在抖。因此一開始我都不太敢爬坡,下坡也只敢握煞變把。但煞變把最大的問題有3個,1是煞把力矩的問題煞車力道不夠,我的手跟手勁都不大,一開始練習下坡都在南深路,下坡其實路線不長坡也不算陡,但重力拉扯下都要死命壓煞把才能減速,等下到底時都已經快連龍頭方向都快抓不住,得休息起碼10幾分鐘才能繼續騎;因此連帶第2個問題就是握煞變把下坡時,因為握力有限都耗在煞把上了,如果壓過地上的坑洞或五線譜時都很怕手會被震開,連帶也影響到下坡時控制方向的能力。原本第1個問題下坡時按不太住煞車已經夠恐怖了,第2個問題連掌控龍頭跟方向都有困難,更是雪上加霜。那第3個問題跟把手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重心的問題會影響到下坡的操控及應對路面狀況能力,這個問題我在握煞變把時其實沒有感覺,而是握下把下坡後才發現有明顯的改善。握煞變把時因為身體重心高,下坡時會覺得車身比較浮動遇風時易飄,路面狀況不好坑洞多更會很巔遇到緊急狀況會難以控制車身。改握下把後重心壓低,感覺前後輪如同走在軌道會平穩很多,而且一握下把做出手跟上半身往前伸的動作時,身體會連帶把屁股往後推,就像做深蹲時身體蹲得越低屁股就會越往後推一樣,等於是把人車的重心往後拉,也會增加下坡的穩定度避免前空翻。下坡轉彎時不必動龍頭,只要左右輕微移動身體重心過彎簡單順暢,比較不會手忙腳亂, 遇到路面狀況不好時也比較穩定有餘裕應付,更不容易因長下坡疲累而分心發生危險。因此,我後來下坡都只握下把,主要原因不是為了求快(雖然下滑時速大概可以輕鬆快個3、5公里沒問題),更重要是為了安全。
jcchiou wrote:彎把翹那麼高, 我會(恕刪) 其實我換彎把到現在也才3個月而已,但彎把上下的角度自己已經前後調過好幾次了,調到後來我覺得最舒適的角度其實是不管握煞變把或下把時,都儘量維持手的虎口、手腕跟前臂呈一直線,這樣會最好操作久握時也最舒適。車店一開始調整的彎把太平,我爬坡及握下把時手腕會往上擠壓不太舒服;自己一開始調整時彎把垂太多,會有像W大說的騎平路時握煞變把覺得手沈下去沒支撐手痠的問題;後來逐步調到現在抓到稍微帶點下垂就好的角度,騎平路握煞變把時手的下陷程度合理不會沒支撐,爬坡時煞變把剛好是平的不會擠壓手腕,而不管平路或下坡時握下握都好抓煞車,是我目前最滿意的狀況。至於爬坡時因為我肚子太大,握下把會呼吸困難,所以我爬坡都是握煞變把或上把,沒辦法像W大握下把爬坡,此時下把好不好握就不太在意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