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人問我怎麼把fastroad改到7.5kg 而且還是彎把
其實想想 若不考慮實用也沒特別難呀 怎麼會減不下來?
講的好像我再炫技炫富一樣 但事實上真沒花什麼大錢
後來我研究一下 發現很多人輕量化有一些觀念上的盲點
主要盲點有二:
1.想到什麼減什麼 像是想到輪組換輪組
2.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 東減西減好像沒什麼效果
以下幾個簡單建議:
做一個excle改裝清單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可信的電子秤也是必須的
若有拆解機會(保養)記得每個零件都秤起來 才知道換什麼才有實質輕量意義
去車店消費 記得電子秤要帶著 這樣老闆會知道你難搞 不會隨便呼悠
舉例像是:sram rival 整組重量算是尚可 但分開秤會發現 吃重怪獸其實只有大盤
換了之後跟force差沒多少
規劃每減1g花費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輕1g 10-20元算起來比較容易被接受的
30元以上那就要考慮考慮了
在規畫範圍內的能換就換掉 積少成多也是很有感的
例如:升級坐管束 費用200元>>減重15g >> 13元/克 >>很划算升級
例如:鈦弓坐墊 費用2500>>減重80g>>31元/克>>可接受升級
例如:R7000後變升級R8000後變 費用2500元---減重30g >> 83元/克>>不划算升級
例如:5800後變升級R8000後變 費用2500元---減重30g>>83元/克>>手感提升>>划算升級
輕量化最理想是從空車架開始組 因為這樣才能量身定做
但對大部分人有點難 對只有一台車的更難 所以要更精準下手
所以有個很重要概念:
輕量化是一個完整的set 要在一開始就規畫好 最終即使數據有誤差 也不會太大
如果是隨性改裝 可能換完幾樣東西 秤起來還是不滿意又換 變成重覆花錢
若收二手品要有耐性 這就各憑本事了
淘寶碳零件都很輕 但用或不用自己決定就好 但對輕量真的很補
個人積分:476分
文章編號:85062660
但獨騎光一個維修包就1公斤了,
現實總是比較骨感的,
但如同J大說的輪組輕量有感,
以前怨念大也提過。
應該是我太弱幻想太多,
還有就是我沒用功率器無法實體化數據,
車友口中很多有感的東西我都無感,
例如一體式大盤,
跟我騎四方軸也沒什麼差異,
13公斤的鋼管跟9公斤的碳車我也覺得差不多,
輪組跟外胎倒是有感,
但差異不會到巨大,
從來就沒有感受過車友口中,
一起步就噴出去的那種感覺。
反而是有無保持運動習慣差異很大,
有持續運動表現就持平,
懶得動就崩壞。
我只有剛開始騎車頭幾年會睡不著摸黑騎車,
近幾年都是想騎車想去哪裡騎,
想著想著一天就過了,
根本就懶得出門騎,
現在改車換零件都是滿足心理層面比較多,
可以讓我懶得運動時,
還可以持續獲得騎車的動力,
如同上01畫虎蘭一樣,
只是想延續騎車的心,
獲得下一次出門騎車的動力。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