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數據都不錯...但仔細看..感覺很不對勁.............

為啥GIANT 官方網站.的公開測試要使用 其他廠的車架..自家車架是跟其他廠輪組一樣取得不易嗎?
Specialized SL7
aero CFR DISC
Cervelo s5
上面寫市面上常見的公路自行車????
不是TCR嗎?
好歹也 PROPEL? 身為空力車 ,難道比aero會打不贏爬坡全能車? 身為台灣之光的骨氣呢?
而且給的數據沒有各個角度差說不定還是靜態風阻測試.......超扁輻條在偏向風表現差...過去輻條大亂鬥
就已經給出答案了..現在的頂級輻條才會被CX-RAY稱霸
而測試競品時對手用的好像也都是 上一代 .當時 roval alpinist clx ii 跟ZIPP新款也一段時間了吧...取得不易? 我看蠻多車友都在用了
那麼大的公司...無法取的競品...應該也說不過去吧?

然而不僅是輪組,連對照組輪胎...也是舊款... 如果有骨氣一點應該要新款來打吧.例如下面3款
Vittoria Corsa N.EXT TLR 26
Continental Grand Prix 5000 TT
Schwalbe Pro One TT
主打低風阻不應該找TT胎來打嗎. 非TT胎就算了..怎麼有的好像還是上2代的產品?
記得這次胎跟框價格也都一等一的...拿不對等的東西來比(GP5000 才1K .CADEX AERO要賣多少?) 不覺得羞恥嗎???
本來想先買蛋蛋胎來試試的 .這下都不知道該不該買了
官網最後寫
*表示該輪組之側向剛性/重量比&傳動剛性/重量比相較於CADEX 50 Ultra輪組的差異,舉例來說,-46.5%代表該輪組之效率落後CADEX 50 Ultra輪組46.5個百分點
原來"效率"是這樣算的..這樣全車變輕..效率會大增耶(這下知道2023PP效率哪裡來的了吧)...像LW那種傳動剛性156 算上重量. 效率不就有CADEX 189%...?.
這話術等級拉好拉滿欸.....
以上資料全部取自官方網站
https://www.cadex-cycling.com/tw/testing-50-ultra-d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