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之前一直問問題買公路車的人~ 現在公路車買不到一個月最後是入手了TCR AD2
還有很多裝備沒有買齊 (東西都好貴慢慢買QQ)
【目前已有購入的裝備】
還請大大再建議有哪些可以先買
1、單車裝在後面的小車包(放些小工具)
2、前後車燈,我買USB C充電款式的
3、一般便宜的自行車車架 (常常放不太進去,感覺很刮車架XDD)
4、戴眼鏡可以直接帶的風鏡
5、捷安特的Mips的單車帽
【目前還未買的】
1、單車硬底鞋:沒有想上卡,有想說先穿運動鞋?就好了
2、車衣、車褲:有考慮過先買車褲,但不想買吊帶那種的XD,可能會先買迪卡儂的
3、攜車戴:還沒考慮好要買哪一種的,當然是輕便好攜帶為主,但現階段我可能
不敢拆車XD
4、隨身氣筒、備用內胎:目前還沒買,要先買一個隨身的跟一個平常在家裡打的嗎?
一般小米那種的電子打氣機不知道適不適合??
5、手機架:有考慮想買可以綁行動電源的那種,但很多人說單車放手機很容易把光學
防手震給震壞..
6、公路車用的背包:不知道有沒有適合騎TCR用的公路背包,如果騎長途希望可以
讓我放單眼相機A74+2470GM跟八抓章魚相機架,因為我出門滿喜歡拍照的,不知道
這個有沒有推薦的??
再來就是今天重點想問的
【單車碼表】
目前自己有一隻買了很多年但都沒再用什麼它的功能的Garmin fenix 6X,最近在
河濱騎車發現原來這種手表紀錄單車運動這麼方便,還可以記錄路線,不過當然
沒有看單車碼表這麼方便就是了,目前有幾個方案再考慮
1、綁手機用APP Strava,把手機當碼表 (但有震壞鏡頭風險)
2、買bryton主要是便宜最頂級的S810也不到一萬
S510感覺比較小巧,其實也在考慮大螢幕跟小螢幕的選擇,不過跟Garmin手表的
軟體整合度不知道會不會比用Garmin來的差?
3、直上Garmin的1050或850,價格幾乎是bryton的兩倍以上,但跟Garmin的手表
軟體相容度我想應該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這兩款都是最近才新出的
另外想問問,買碼表是不是還要再買什麼配件才能計算功率跟轉速啊??
感覺又是錢坑... 這個有沒有比較實惠的解法呢??
打了一堆,又來請教大大的意見們了,銀彈有限只好一個一個慢慢買,但如果
直上還是比較值得,也是可以捏一下直上,不一定要選擇最便宜的
然後買了單車碼表後,Strava APP是不是就不太需要訂閱了?Garmin的馬錶買了
好像也有自己的訂閱功能,好複雜阿~~
以上謝謝大家
不打算上卡的話,可以考慮硬底鞋,
外觀有卡鞋的帥氣,但鞋底仍保有方便行走的優點,
一般運動鞋的鞋底太軟,會吃掉部份力量!
2.
車衣的好處是背後至少有三個口袋,方便攜帶手機、錢包、鑰匙等隨身物品,
部份車褲在大腿兩側也多了口袋,可增加攜帶空間,且方便取用,
(個人比較推薦吊帶車褲)
可先從平價款入手,以後再看是否進階高階款!
3.
除非經常搭車到外地參加活動,否則攜車袋並非必要,
況且現在火車有兩鐵列車,
加購半票即可不拆車上車,省下拆裝的時間,
真的要買的話,捷安特有一款輕便型攜車袋,
收納後可放在水壺架或車衣口袋!
4.
TCR AD2 應該是無內胎式外胎,
破小洞補胎液就能應急,破大洞打氣筒也無解,
建議買支落地型的放在家,騎車前一晚確認一下胎壓即可!
5.
騎車那麼多年,從來都沒有把手機架在單車上過,
我都是用碼錶或手錶記錄,
手機都留著用來拍照或打電話,
因此也很少有用到行動電源的機會!
6.
約騎時看車友攜帶相機,都是直接斜揹在身上,方便隨時拍照,
除非多日行程,否則車衣/車褲口袋大概都夠用,
如果想拍攝騎車時的動態影片,運動/全景相機會更方便!
已經有 Garmin 手錶的話,暫時先用它記錄就好,
之後再看是否購買碼錶,
如果要方便看數據,原廠有出自行車固定座,可將手錶架在手把上,
但這樣就無法偵測心率,得另購心率帶!
(固定座我之前有買,但現在沒在用了,有需要可拿去)
都已經用 Garmin 的手錶,建議碼錶也用自家的,
這樣記錄可以互通,手機也不用再多安裝 APP,
不急的話可以慢慢存錢,手錶先頂著用!
功率及踏頻都需要相關的感測器,
有些碼錶的套裝版會包含踏頻感測器(手邊也有多的踏頻感測器),
功率計的話就得另外購買,
同樣,這些東西都可視需求陸續購買!
Garmin 的訂閱功能多了一些進階的訓練功能,
(通常對職業選手較有幫助)
即便不訂閱,
一般的記錄/分析的數據已經足夠大多數車友使用!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打得比較快又不會吵.
隨車工具包裡再放一個小的電動打氣機就好.
背身上的包,可以上蝦皮找便宜的跑步背包5L左右就夠了.
真的騎公路車出去,身上不會想放太多東西的.
雖然我也有canon紅線定焦、全套大三元,但騎車用手機拍其實也夠了.
別的不說,如果萬一摔車時,車損已經夠痛了,我不想再痛一套相機...
真不想用手機拍,可以考慮GR或sony RX系列就好.
單車碼表,如果是bryton s810跟s510之間選擇,請直接選s810.
因為在climb challenger頁面,功率、踏頻、心跳、速度、目前坡度這些重要數據,
s510只能選兩個,s810才能選四個.
如果捏得動,那就直上Garmin吧。別的不說,雖然bryton的衛星定位夠用,
但Garmin畢竟是衛星專家,定位精準度與速度就是更好.
功率計雖然是認真騎車的人終究會入坑的部分,不過有心跳數據搭配strava付費,
strava也是可以用大數據推估路段平均功率,有到值得參考的程度,反而不用太急.
踏頻去蝦皮買一顆邁金便宜的速度踏頻感應器綁在大盤的腿組上就可以了.
因為要看你自己的需求, 而需求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
其實你的Garmin手錶就已經超級實用了.
所有周邊都能秒抓, 也可以設定自動上傳Strava.
有時我懶得帶車機出門, 就把Garmin錶掛在手把上, 用其他心跳帶偵測心跳.
數據設定只看: 功率/心跳/踏頻. 其他根本不重要.
手機代替車機, 有很多人問過, 可行但不好用.
車機的存在是有他的道理, 手機電量和日曬問題無解.
車機有導航需求就選高階的, 沒有的話其實便宜的就好.
已經有Garmin錶我反而認為不太需要再搞個Garmin車機.
記錄靠手表就綽綽有餘, 有品牌偏好就當我沒說.
卡鞋越早使用越好, 即早養成脫卡習慣.
有騎車熱誠, 早晚都會用上專業器材.
愛走走停停拍照賞景, 選用SPD登山卡比較方便.
yankae wrote:您終究會上卡的,不建議花太多錢買非卡鞋的單車專用鞋。如果想要暫時好踩一些,可以到傳統鞋店找找看功夫鞋,印象中兩百元左右就買的到。
1、單車硬底鞋
2、車衣、車褲這應該是最優先需要購買的,要買就買一套吧,迪卡儂的產品價格實惠,品質也很OK。吊帶褲在長途騎乘時能夠更好的把坐墊固定在胯下,不需要鬆緊帶固定腰部也能讓呼吸更順暢,其實可以考慮嘗試。
3、攜車戴確定參加有需要搭高鐵的活動時再購買。
TCR原廠的無內胎輪組有胎壓規範,胎壓太低或太高都不行,所以您確實需要一隻能夠確認胎壓的打氣筒來日常補氣。直立式打氣筒或小米打氣機都可以完成上述任務,直立式打氣筒有機會完成無內胎輪胎的首次安裝,小米則沒辦法,但照您的敘述,換胎應該都會交給車店代勞,買喜歡的就可以了。不過直立式打氣筒跟小米都太大太重,不適合帶出門。
4、隨身氣筒、備用內胎
無內胎輪組比較不容易爆胎,若爆胎通常也是塞一條內胎進去應急再打氣。隨身用的打氣筒,有電動的、手打的、CO2氣瓶三種。CO2氣瓶便宜好用,隨身型電動打氣機則可以兼做家用補氣,手打的比較長,攜帶不便,打起來也很累,不建議購買。備胎可以買TPU內胎,體積小重量輕更方便攜帶。
如果要進行長途騎乘,換胎工具是必備的,就算不會使用也能讓好心車友協助。
5、手機架既然有考慮使用碼表,就別使用手機架了。手機續航力太爛,太陽下看不清楚,每次騎車還要重新配對感應器,拆裝也比較費事,使用體驗不佳。
6、公路車用的背包背包包很熱,晃動以及背帶也會增加疲勞,所以市面上幾乎沒有公路車用背包的產品存在。一定要包包的話,可以考慮找找越野跑背心。
【單車碼表】我沒有使用過Garmin的碼表或手表,但用Garmin的車友都很喜歡Garmin碼表,直上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有預算考量也可以參考iGPsport,跟Garmin、Bryton一樣都能做到導航、即時顯示騎乘資訊、紀錄活動等等的功能,也有專屬APP。
還要再買什麼配件才能計算功率跟轉速啊?迴轉速需要使用綁在曲柄上的感應器計算,現在能買到的任何迴轉速感應器都有支援藍芽或ANT+,可以跟你的Fenix6手錶以及絕大多數的碼表配對使用,便宜可靠的迴轉速感應器可以參考邁金S314,網拍上大約五百元,只要會用束帶就能安裝。
功率需要功率計才能計算,最便宜的方案是也需要五千元以上,安裝需要拆卸踏板或曲柄,對您來說就是需要額外的工資,通常是希望區分功率區間,並以此為基礎規劃訓練課表,追求競賽表現進步的車友使用的。這種嚴肅的訓練,基本上跟卡踏是綁定在一起的,上卡後再來煩惱吧。附帶一提,任何形式的功率計都有測量迴轉速的功能,如果決定購買功率計,就不需要再購買迴轉速感應器。
大部分碼表都是不附贈迴轉速等等感應器,或是列為選配項目,購買前需要查清楚。
買了單車碼表後,Strava APP是不是就不太需要訂閱了我自己會看碼表APP也會看Strava APP,兩者提供的呈現方式還是不太一樣,而且碼表APP也取代不了Strava APP的社交功能,也提供不了刷KOM刷PR刷爆車友的情緒價值,視你的使用習慣選擇吧。
yankae wrote:迪卡儂基本款車衣褲3000元、CO2氣瓶+一條TPU內胎500元、iGPsport BSC200S碼表3000元(願意從淘寶購買的話只要一半的價格)、迴轉速感應器500元,花費不高但絕對能大幅提升你的騎乘體驗。上卡可以挑迪卡儂入門款卡鞋2000元、Shimano RS500卡踏1300元,以上全部加起來還不夠買Garmin 850碼表,兩相比較之下應該是把裝備都先補齊效益更高。
銀彈有限只好一個一個慢慢買
2.先買迪卡儂的沒啥問題,騎久了反正都要換的
3.台灣市面目前沒什麼平價好用的產品、如果沒大眾交通工具運輸需求可以先省下來。
4. 隨身打氣筒+備胎一條放車上、就算不會換遇到好心人也是還有救
5. 建議放後口袋,不要邊騎邊看手機,要導航一律都是停路邊再確認路線
6.建議裝貨架,一路背包很難長途、不然就是要找那種讓負荷平均固定在身上的那種相機束帶
碼錶:
1. 碼錶同時能開導航,所以不用綁手機也避免震壞、而且手機放口袋能隨時單手取用、固定在車上的就不一定(除非是兩三千那種快扣式的⋯然後每次換手機都要連殼一起重買)
2 & 3. 除了Garmin 850推出,也可以去找二手540/840 、bryton app弄的不優、我只有入門時期用過
最後:
要先確定功率跟轉速對現階段是否有意義、否則可以先觀望一下。
Strava 只是個社交軟體,但Garmin 買了之後不會自動訂閱
聽說前者最近還要吉後者,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