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輪胎的塊狀磨痕與歪掉的氣嘴判斷,
肯定在沒氣的情況下繼續騎乘.
擺了兩天都沒動靜,教過他換胎,
這後輪就是他自己換的(雖然胎紋裝反了)
看樣子是沒把握補胎,又沒問我有否備用內胎,就此擱著.
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準備動手.

拿出傢伙才發現阿勇的打氣筒被丟在Matrix車籃內.
看來,曾嘗試過將輪胎氣壓補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破胎續跑,所以內胎被捲入堆疊,並將氣嘴拉歪,這沒得狡辯.

找出元兇,驅逐出境免得繼續魚肉輪胎.
本來打算換上內胎後再慢慢來補這破胎.
拆下輪組後卻發現怎晃得那麼離譜?
原來快拆軸斷了,培林座也出現磨損.

連帶也把軸心壓彎.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不用急著換胎.
反正得先處理好快拆軸,後輪才可正常使用.
店家下午才營業,確認規格與現貨後下午再去取貨.
這期間就先補胎吧!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

檢測後須補兩個洞,其中一個應是扁胎時繼續騎乘的附件.
補胎之前需先將表面磨去一層,這有助於黏合效果.
(建議用砂布磨,事半功倍且快速)

塗上膠水時別急著貼上補胎片,抹平均後吹一下,
在將乾未乾時再貼上.(膠水面積要大於貼片)
然後將貼片壓實滾平確保平整密合.有擀麵棍最好.
補好胎接著就是在水中測漏,確認不再漏氣.
測漏過程中又多了一個冒泡的小洞.
應是整條氣密後,原有的小洞被擠壓冒泡.(合理)

最終一共貼了三片.100%氣密,重裝後繼續服役.
補胎完成,快拆軸也拿回來了.

確認尺寸無誤,整理輪組後便可安裝.
珠碗內有些許鐵屑,清理乾淨後沿用原來的珠巢(仍堪用)

裝快拆軸時方向別搞錯,長的那端是飛輪.

兩端靠著車架部分的長度也儘量等長
如此才可安穩的將輪組固定在車架上
輪組裝上車架之前會先校正輪組預壓
也就是不搖晃,但可順暢轉動.
你需要一支15mm的花鼓扳手及一支17mm的梅開扳手.
基本技巧就是調好預壓時再用15及17mm的扳手鎖固.
可能會反覆好幾次,記住一個原則…
最外圍的鎖固螺帽表面有止滑槽,鎖固時止滑槽會帶動最內側的花鼓螺帽.
鎖固後不是太緊就是太鬆.
17mm的梅開扳手較長,運用其優勢將這支扳手當固定點.(較長所以容易掌握)
然後去調整內側花鼓螺帽.
最好是以手指鎖上,
固定17mm螺帽後再逆時針鬆開花鼓螺帽,直到頂緊.
這方式較容易達到我們要的鬆緊度,不會反反覆覆的又是過鬆過緊.
搞定輪組裝上車,就可找鵝子請款了.
對了,還有一條洗車打蠟兼調校的款項也別落掉!
鵝子長得比老爹大隻,心臟同樣也很大顆.
快拆軸心被騎斷了仍不知不覺,白車容易變黃無可避免.
但洗個車別讓車髒兮兮的應該不困難吧!
整車大概就手握是他主動換的,變速視窗兩邊都破掉也沒見他有所作為.

甚至輪胎胎壓還得我提醒才會去打氣.
整車大概就這後貨架跟Trelock這馬蹄鎖還值幾個錢吧!
Boulder雖不是啥高階車,但任憑風吹雨打糟得不成樣,
重新潤滑調校仍可輕易的復活.
零件等級不高,但穩定可靠,直逼軍規等級.
幾乎是打不死的蟑螂,神車無誤.
最後,來個迪卡儂推播的諧音梗.
他們家的挖胎棒非常好用,既然是在我補胎時給的訊息.
就順勢幫他們說說好話.
(其實早先就又在購物車加了兩組挖胎棒,還沒去拿就是)
Cindy是人人愛沒錯,但Judy更貼心且不離不棄.

而且還是蟑螂捏.


感謝分享&介紹,樓主說明得很詳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