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房媽祖過爐慶典,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擇吉日過爐,
雖然今天一早天氣並不好,剛要出門時還在下大雨,但是為了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淋雨也是甘願的,
幸好來到斗南雨也慢慢停了,也因為來的太早,所以直接先騎往斗南股的將軍崙紅壇,
去見識六房媽祖發炮起駕的場面。


每年農曆4月中旬登場,台灣地方宗教民俗盛會之一的六房媽過爐慶典,
今年由斗南股過爐土庫股,預定要在上午7時由斗南股的將軍崙紅壇發炮起駕,
只可惜算算集合時間也要到了,只得先拜拜在拍幾張神轎照片。


今天參與的是漂泊者自由車協會舉辦的媽祖遶境,家園清淨活動,
集合地點就在斗南往土庫158甲線7-11前道路,

準備出發前往土庫過港紅壇了,活動路線也是這次過爐慶典的路線:
斗南往土庫158甲線7-11前道路→土庫大橋→虎尾肉品市場→下南→永年中學→土庫市區→過港紅壇






順順的騎沒花太久的時間就離開斗南鎮來到土庫鎮了,
六房媽祖過爐慶典,所謂「過爐」,就是每年擇日拜請六房媽祖移駕到下一股接受供奉祭祀的過程,
同時,也是爐主任務的移交,時間為期一年,所以今年的爐主就位於土庫鎮了。



繼續的前往六房媽祖要在土庫鎮繞境的路線,六房媽祖,
是斗六、斗南、虎尾、土庫和大埤這五個鄉鎮市居民供奉的神明,百年來皆由五股三十五庄頭輪流奉祀,
所謂五股,就是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和過溪股,
因為媽祖移駕繞境是地方上頭等的「大代誌」,所以沿途都可以見到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拜拜了,






再來顆肉粽吧,其實沿途光吃路邊的食物就很飽了,一路從斗南騎到這裡來吃喝都路邊都有,
這就是所謂的「逢庄吃庄、過鎮吃鎮」習俗,也是媽繞境進香活動最富人情味的特色之一。




來到了村子的終點接回大馬路,也順道來源順製油廠借廁所,雲林原本就是台灣花生的大本營,
其中就有三成是來自土庫,過去因為盛產花生、芝麻,也讓土庫躍身成為台灣重要的製油中心,
從1942年到現在的源順製油廠,至今行銷六十多年,口碑傳遍全台,
此外源順製油廠為了讓大眾更了解食用油的好壞及品質,特地設立芝麻文化館並有專人解說喔,




一進到土庫鎮市區依然是吃喝不斷...




「土庫」,這個位雲林縣中央位置的小鄉鎮,它古味的程度,就如同地名給人的感覺一樣,
早在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時代,土庫就是往來台南、鹿港的必經之地,便利的交通造就土庫過去的繁華,
也在老街上留下濃濃的古早味,中正路、中山路一帶,正是昔日土庫最熱鬧的街道。





老街的信仰中心土庫順天宮,清順治年間在雲林縣土庫鎮上做以「土角」建蓋而成的媽祖廟,
香火不因廟宇小而不鼎盛,信徒片佈全台,遊客遠地來此朝聖,
當地流傳出一句諺語云:「塗褲媽祖應外香」,象徵著土庫順天宮的興盛。



但最讓我扼腕的是這次想來吃的鴨肉麵線竟然休息,
這可是聽說能讓土庫人代代相傳,從年輕吃到老,離開家鄉再遠都會回味的好口味,
只好跟著車隊到公園休息了,下次再來補吃。




再來就前往六房媽祖的臨時紅壇拜拜了,為什麼是臨時的呢?
因為當繞境的活動結束之後,媽祖的鑾駕會被恭迎到「臨時紅壇」奉祀三天,
等到三天後,再請媽祖移駕到「在爐紅壇」接受奉祀。





在去年之前我一直以為六房媽與大甲媽是一樣的,後來參加去年的繞境才知道兩者是不同的,
距今已352年前,居住大陸媽祖後裔,林氏六兄弟東遷渡海來臺墾荒,六兄弟定居後,每年擇期共同參拜,
之後家族人數越增,乃分六地往外發展,分居六處,起初仍定期,返回原奉祀地,共同參拜,
時間日久,漸感交通不便,乃共商計劃,一年一次,採共同奉祀方式,輪流到下處供奉參拜,
而形成一年一度過爐的慶典活動。



剛好遇到虎尾鎮長也來參拜,就由鎮長大人來帶領參拜了,謝謝鎮長^^



再來就是吃飯休息時間了,而邊吃東西還可以邊看熱鬧,越來越多的信眾也湧入紅壇進香了,
人們相信母廟的媽祖靈力比較強,分靈出去的媽祖必須每年回來刈火,才能保持靈力不衰,
並確認兩廟香火的淵源,吃飽了也該回家了。







最後回程總算看見六房媽祖的神轎還在土庫大橋上,再來多拜幾下,今年也是功德園滿阿,
每年逢六房媽過爐,總是凝聚了各庄頭居民的心,總以最虔誠的信仰來祈福,
無非是希望媽祖恩澤永被。



謝謝您的參觀,全部此行拍攝照片都在裡面,不嫌棄再請參考看看,
請給小弟一點鼓勵吧,謝謝您了 ^^
2010年5月29六房媽祖繞境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