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休息一下,什麼都不做,就當做是老天爺給的長假吧。
這是一部很久以前我蠻愛看日劇長假裡的經典名言,也是這部劇名的由來。
雖然現在的我請了些假,但叫我什麼事都不做,整日放空也不可能,
那麼在這假期裡就找點事來做,那麼就來一趟環島吧。

雖然是說走就走,但出發總是要有個方向,打從起心動念想環島開始,
這路線在我腦袋裡早已經先跑過好幾次了,所以第一天就先往南投去,
來到這裡是彰化縣的芬園鄉,參加過環化賽的朋友對這裡應該都不陌生,
這裡是彰南路要往139縣道的轉角,


不過這回我沒打算要走139線,而是沿著彰南路繼續的騎,
經過芬園鄉圖書館還忍不住進去吹個冷氣,
沒辦法,天氣實在是太熱了,


往前不遠就是寶藏寺,在中部地區擁有崇高地位的「三巖二寺」當中的寺廟,
因寺內供奉的觀音菩薩及媽祖,據說相當靈驗,所以香火十分鼎盛


離開我住的彰化縣後,來到南投縣第一站就是面臨貓羅溪的碧山巖,


這裡也是中部著名的兩寺三巖之一,所謂兩寺三巖即
剛剛經過的寶藏寺、龍山寺,虎山巖、清水巖及這裡碧山巖。


一般車友環島都不太會來南投縣,因為不太順路,我呢則是因地利之便,
前次跟這回環島都是把南投縣給一起環了進去,這裡是南投市老人公園旁,
建築古色古香的南投縣文化園區,


這裡建於西元1930年代,日據時代原是武道館,後來幾經更替,
最後重新裝修作為「南投縣史館」永久館址,


南投市我想的出來的其他的景點好像也只有這裡了,藍田書院,


也該離開南投市區往下個目標,台三線繼續前進,


來到名間鄉,最醒目的地標就是這集集鐵路的濁水車站,


濁水溪橋的另一邊就是名聞全台的竹山紫南宮入口,


紫南宮雖是小廟,但因傳非常靈驗,因此每日全省各處前來祈求及還願者絡繹不絕,
尤其過年期間及例假日更是人山人海,


紫南宮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求發財金及金雞,每求便能如願發財疏困,
因此常發生有民眾借得六百元發財金後若干年後主動回來還上數倍感恩錢的事例,
現今此項業務已改為以銀行櫃台方式辦理。


看的出來這裡下過雨沒多久,幸運的是沒淋到,先在這裡吃碗麵後再出發吧,


149是預定的路線,但今天只能先到這裡為止,因為天色已晚,
先回竹山鎮上找地方過夜,明天再繼續,


清晨的竹山街頭菜市場已經很多人了,隨便買個早餐就該準備迎接今天的挑戰,


149線一進來沒多遠就能看到這竹山鎮德興里的德山寺,
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德山寺周圍環境優美,前有清水溪,
白色建築及綠色屋頂使人心情平靜,


鹿谷有凍頂烏龍茶,名間是松柏嶺茶,名氣都非常響亮,
來到這裡算是竹山,沿途也都是茶山跟茶廠,


沿149前進快10公里了,這裡除了茶山外最特別的就是旁邊這遼闊的清水溪,


這裡的地方都不算太大,連郵局都是自助式的,


149線通往草嶺的半途是桶頭,竹山鎮南端的桶頭,東西南三個方向都有山,
唯有北方較為開闊,整個地形就像個大水桶,所以叫桶頭,


桶頭吊橋是先民開疆闢土的證據,算是一項古蹟,

來捅頭國小這裡休息一下,接著該繼續出發前往草嶺了,


往草嶺方向爬升了好一段坡,來到上面往下看,整個清水溪河谷盡在眼前,
這段坡雖然累人,可是風景還算不賴,


這裡已經是雲林縣的地方了,但這萬年峽谷還好遠,這回就不去了,


雖然牆壁上有瑞里山莊的廣告,但這裡不是瑞里,


下一個目的地就是這裡,草嶺,


這段路有點難騎,下來牽反而還比較輕鬆,幸好這段路不長,
在這裡還看的到土石流的痕跡,


草嶺到了,首先會看到的就是草嶺山莊,


草嶺位處雲嘉南三縣交接處,居阿里山、奮起湖、瑞里等風景區的中樞位置,
草嶺地區有「中坪」及「下坪」七十多戶居民組成的兩條商店街,
不過來到這商店街一看,似乎是沒什麼人,


離開草嶺下一站來到嘉義縣,


這裡是阿里山鄉豐山入口,上次去豐山也已經是好幾年前的往事了,
打從風災後也沒再去過,


風災留下遺跡又一景,溪流土石都快淹到橋面高,

三龍橋位在一四九線四十七公里處橫跨阿里山溪,全長約七十公尺,
是一座鋼構沒有橋墩的橋樑,鮮紅色的拱型橋樑,聳立在青翠山巒中,
格外耀眼,也是雲嘉交界風景區的重要地標。

風災留下遺跡又一景,路基塌陷,

那上面像是原住民部落,不過也沒時間一探究竟,要努力趕路,
很快的149線也到盡頭了,


這裡是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太和村原為鄒族居住的蛤里味社,
光復前四年才改為太和,

無論你是從嘉義順著阿里山公路,或是從竹山經過草嶺進入太和,
眼光很難不被布滿整片山坡的茶園所吸引。


整個太和最美麗的應該就是那依山勢而建的茶園風情,
在這酷熱的夏天,動輒高達30度以上的高溫,讓我一路下來難以消受,
來到這裡氣溫就突然降低,感覺好多了,


再來個2公里過後,總算來到這沒有湖的奮起湖,奮起湖位於嘉義縣竹崎鄉,
海拔約 1,400公尺,因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形如畚箕,
故舊稱畚箕湖,


位於阿里山海拔1,405公尺的奮起湖,歷史已超過200年。清代因盛產樟木,
故聚集許多伐木工人及商人,到日據時代,因為阿里山鐵路在奮起湖設站,
故當地成為最繁榮的集散地,而當時到來吉、瑞里、太和等地買山產都以奮起湖為中繼站。
當時火車在清晨便由嘉義發車,開上阿里山,來到奮起湖恰巧是中午時間,
所以許多旅客便會在奮起湖用餐,故也因此造就當地便當業興盛的原因。


這次吃便當沒看到老闆,那麼就po張以前的舊照片,
奮起湖大飯店的現任頭家林金坤是奮起湖早期移民的第3代,
其父親為因應奮起湖中午川流不息的人潮,所以在車站老街入口處開「登山食堂」,
一開始是以賣麵為主,所以林金坤記得小時候常需要端麵到月台上賣,直到民國55年,
「登山食堂」才開始推出便當,也就是現在的奮起湖鐵盒便當,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火車站下方有一條五百公尺左右的老街。早年沒有街名,
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
也是現在遊客來買特產的去處,


海拔1403公尺,奮起湖是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沿途中最大的一站,
並且是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是客、貨運列車上、下山交會的地點,
今天一路上的辛勞,來到這裡也都值得了,


接著該要下滑了,但我沒有要從新中橫下去,要抄另一條路,
就從光華村切進去吧,


沿著嘉義159甲縣道前往番路,路過光華村時,很難不被這參天大數吸引,
當進入光華村時,就很容易地找到老樹,因為一枝獨秀的老樹身影實在太醒目了,


在嘉義就有一座廟,它叫半天岩.在嘉義縣番路鄉半天岩,是嘉義有名的三級古蹟,
寺旁有高達七十六尺的觀音佛像,這裡也是我今天的終點,


來到嘉義市區噴水池邊也已晚了,在找到過夜落腳處前也得先吃的飽飽的,
那麼就來這間吧,在文化夜市裡的林聰明沙鍋魚頭,


一進店裡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眼前這每個碗公都是招牌的沙鍋魚頭,
不過我一個人可吃不完這鍋魚頭,那就退而點碗砂鍋麵吧,
這就40年的口味 每天從早上熬煮大骨高湯至下午極品高湯,果然是好吃,


雖然砂鍋麵挺好吃的,但沒吃到砂鍋魚頭還是有點可惜,
下回來這裡時在外帶回家吧,那麼就該往嘉義火車站前小巷找地方過夜,


Day3的起點就從嘉義中埔開始,今天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沿台3線上阿婆灣,


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約台三線302k處的澐水溪溫泉,
是嘉義縣境內唯一的溫泉區,與關子嶺同屬濁泉,
這裡就是向左走向右走的岔路口,


所謂的向左走向右走,指的就是這個,左邊往澐水溪溫泉,
右邊就是去關子嶺溫泉了,

位於省道台3線旁的澐水溪溫泉,交通相當的便利,雖說是平日,
不過遊客除了我之外也沒有人了,而且這裡也不像在營業,
不過我好奇心也不重,沒進去問個究竟,先趕路吧,


看來這裡的路也沒能躲過風災的侵襲,路況比起昨天經過149草瑞公路好多了,
這裡最上面就是嘉義縣中埔鄉與大埔鄉交界之分水嶺,
個人這段爬坡給跟台中136赤崁頂的感覺還蠻像的,


現在的分水嶺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就是叫阿婆灣,
阿婆灣位於台三線嘉義海拔的最高點上,海拔高度約1000公尺,
本來沒有阿婆灣這個名子,由於有連續幾個髮夾彎,對於汽車來說是危險的連續彎路,
但對於重機愛好者來說,這髮夾彎是表現車技的好地方,


中埔往大埔的台三線山路一路都是急轉彎,許多重機車友到這裡飆車,
常常會被這位扯著嗓門罵人的阿嬤臭罵一頓,
沒想到這些罵人的話讓阿婆在網路上意外爆紅。還把這個彎道取名阿婆彎,
現在還會有重機車隊專程上山聽阿婆罵人,
連阿婆雜貨店前面的牆壁都成了簽名留念牆,


沿著台三線翻過這一座山,往山下一路滑進大埔鄉,
這裡也已經是嘉義縣的最南邊了,一過大埔橋就可以看到4個3連號的路標,


大埔鄉在微笑台319被稱為「台灣最遠的鄉鎮之一」以大埔市區為出發點,
到中埔市區約49公里;到楠西市區約38公里,
這裡有著全台最大水庫,由大埔加油站叉路右轉至底,
這座情人公園位於曾文水庫最上游,


這座位於小半島上的公園,可以近距離觀賞曾文水庫風光,
還有有一吊橋連接另一座小半島上的湖濱公園,


這裡就是全台第一大的曾文水庫,不過這漂流木也太多了,


曾文水庫的水產相當豐富,近年還有外來的魚種如魚虎及筍殼魚等,
水庫附近的大埔鄉就是吃活魚的好地方,以魚虎來說,
這種外來魚種牙齒尖銳,本已嚴重威脅原來的水庫生態,
但店家卻反將這種魚拿來作料理,


不過憑我一個人是沒辦法吃那麼多一魚好幾吃的,現在還不到10點半,
所以就來來盤炒麵就好,當早午餐吃,

好幾年沒來嘉義農場,沒想到也已經封閉了,也是因風災造成的,
連前頭幾公里的路也是有個大坑洞,八成也是颱風造成的,


離開嘉義台3後又來到台南楠西這家熟悉的小7,就算不渴也要進來買東西,
這家小7可是裝載很多我參加活動的回憶,

在夏天裡總是有許多水果可以品嚐,其中台南最富盛名莫過於「芒果」了,
各式各樣的芒果種類,在台南玉井總都能吃到,


全台各地溫度持續飆高,吃冰最能消暑,芒果故鄉玉井的芒果冰遠近馳名,
這整條街上幾乎都是賣芒果冰的店家,就挑這家進去吃吧,


這就是招牌的芒果無雙了,以新鮮芒果製成古早味的芒果冰,用剉冰當底,
上方除有芒果冰淇淋和新鮮芒果塊,還有濃稠的芒果原汁與情人果,
吃起來讓人感覺暑氣全消,馬上感覺疲勞都消除一大半了,

吃飽後又來到南橫的起點新化,只可惜南橫通車日還遙遙無期,
要不然騎南橫去台東也是很棒的選擇,


沿著南橫來到了甲仙,想想多騎這段來這裡真的是有點多餘,
來這裡的本意是想去甲仙吃個竽頭冰,結果爬了好長一段坡到這裡,
大腿都快抽筋了,甲仙卻還有2公里,早知道沿台3往內門還比較好點,

結果甲仙竽頭冰也沒去吃,沿著21線南下來到高雄這家漂亮的幸福田,
幸福田位於高雄縣杉林鄉裡的一個小村落,
從甲仙台21線往南就可以看到大大的招牌喔,


這裡有大片玫瑰園,整間就是走莊園風的建築,來這裡休息一下來不錯,
坐在這裡喝杯可樂歇歇腳再繼續前進,


往前來到這「日光小林」,就是莫拉克風災之後小林村的重建的永久屋,


今天就騎到這裡也差不多了,因為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這裡是旗山,旗山的古蹟首推「天后宮」,
與旗山老街連成一步行路線,最後就來老街吃吃東西後也該找地方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