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寂了一個月,期間南台灣歷經颱風、豪雨侵襲成災,大雨過後找個晴天出門騎車去…
出發總有方向,騎過高屏溪來到高雄市大樹區。大樹區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臺灣鄉鎮,起初是因為它的名字。
「大樹」給人一種安全、穩定的感覺,還有大樹區豐富的景觀與鄉村魅力,滿山遍野的果園及高屏舊鐵橋、三和瓦窯、竹寮取水站、姑婆寮古厝、佛陀紀念館等名勝,可以讓民眾盡情暢遊美麗的大樹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高雄市大樹區位於高雄市東南方,由屏東北上過高屏橋後就抵達舊名大樹鄉的大樹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名相傳在兩百多年前,高屏溪畔有棵老榕樹,曾經有一戲班路經此地,全班人員牽手圍繞,方可圍住整個樹幹,因此稱此地為「大樹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清同治年間,高屏溪水暴漲,湍急的水流把老榕樹沖失。大樹雖不見了,「大樹」這個地名卻留下來了,這就是大樹區名的由來。現今大樹保安宮廟前有一棵140多年歷史的榕樹(桑科),胸圍約有6公尺,成為後人追思地名由來最好見証。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民因對地名及樹木的崇敬,致使區內大樹林立,如小坪村的老荔枝樹樹齡超過二百五十年;大樹國小校園內有高大的百年樟樹…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時至今日大樹區保留了臺灣典型的傳統產業與人文景點,如傳統產業的磚瓦廠、宗教聖地佛光山、歷史性紀錄的九曲堂車站、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建造的舊鐵橋,以及百年歷史的古厝等,豐富了大樹區的文化資源,無形中造就了大樹區的迷人特質。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今天「用心看大樹單車之旅」第一個景點-九曲堂車站。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車站是縱貫線鐵路在高雄市的最後一個車站,緊臨著高屏溪,當年高屏溪的鐵橋還沒建成之前,南下前往屏東都必須在九曲堂這端搭舢舨接駁。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地名由來眾說紛云,根據九曲堂一帶居民流傳下來的傳說,古老地名叫「九曲塘」或「九堂」,按照字面上的解釋,應是當地池塘遍布,形狀彎彎曲曲,好像有九個彎的感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另一說法是叫「九腳桶」,相傳在清代,朱一貴反清事件中,南部莊大田攻打鳳山縣城,九曲堂有十名武藝高強的反清義土響應。莊大田事敗後,鳳山縣令陳名聲在九曲堂捉捕十名義士只有一名脫險,其他九人全部被捕。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縣令決定將這九名義士在庄內斬首示眾,因欽佩他們的義氣,行刑前,在每一位義士面前各放置一個木桶,以免斬下的頭時沾上泥土。因此,地方上根據這個故事,叫九曲塘為「九腳桶」或「九曲桶」。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民國99年12月25日因縣市合併,原十八個村改稱行政「里」,目前全區超一萬五千戶,人口數超過五萬人(人口數排行第15位),其中九曲堂因人口眾多區分為九曲里、久堂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日治時代建設車站使九曲堂地區成為當年大樹地區最繁華的地方,因為地區所有的物產,都必須經由九曲堂車站對外運輸,九曲堂著名的鳳梨工廠也因此而始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現在九曲堂車站為三等站,除觀光列車、部分自強號及南迴線復興號不停靠外,其餘各級列車都有停靠。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上行車站為後庄車站往高雄、台中、台北。下行車站為屏東六塊厝車站往屏東、枋寮…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車站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軍事運輸,因為大樹區境內有多處重要軍事設施(營區、靶場、兵工廠),說是國防重地一點也不為過。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為鼓勵全國各地遊客到訪大樹區各景點,區公所於101年5月19日開設「假日觀光導覽公車」路線,九曲堂車站更是重要景點與接送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假日觀光導覽公車路線導覽路線:
起程於鳳山區大東捷運站出發→九曲堂火車站舊鐵橋濕地公園(車上解說鳳梨會社、飯田豐二紀念碑、曹公圳頭)→三和瓦窯(車上解說林昭地陶藝及旗津窯)→竹寮山觀光酒廠(車上解說竹寮取水站、高屏攔河堰)→幸福原味鳳梨酥→佛陀紀念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觀光導覽公車返程路線為佛陀紀念館→姑山倉庫產業文化休閒園區→莊家農園→莊家古厝→龍目社區(龍目井、紅豆咖啡、愛上布諾閣、中華豆花→九曲堂火車站。
最後返抵大東捷運站,提供遊客飽覽大樹各景點且不用開車的便捷服務。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離開九曲堂車站,經過鐵路巷來到著名地標飯田豐二紀念碑。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飯田豐二是日本靜岡縣人,在明治年間負責建設屏東線鐵路。在建造下淡水溪鐵橋時,因為負責盡職,積勞成疾,逝世於台南醫院,享年四十歲。死後由好友小山三郎等人集資建紀念碑一座,並埋葬其遺墨在九曲堂火車站北一百公尺處。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紀念碑的歷史非常有戲劇性且彌足珍貴,台灣光復後只要與日本有關的文物如日本神社,都面臨拆除命運,「飯田豐二紀念碑」被鐵路員工發現出面制止才得以保留至今,是台灣少數以日本石料為建材的紀念碑。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以往坐火車北上時,經過九曲堂站時總會朝鐵路旁紀念碑觀望,如今終於親身到此一遊,感覺格外不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紀念碑前方為原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很多人不清楚「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其實就是大樹人常提到的鳳梨罐頭工廠。日治時代特別鼓勵大樹農民種植鳳梨,由於產量眾多且能支援軍事作戰,鳳梨加工業便應運而生。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鳳梨罐頭工廠興盛時九曲堂一地就擁有七家鳳梨工廠,全村人口超過一半到工廠上班,主要原因係當時交通以火車為主,九曲堂是「大火車」(運送到高雄港出口)和「小火車」(運送鳳梨原料)的轉運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鳳梨罐詰工場最多時,村內充滿著「刮王萊」(台語)的少女,熱鬧非凡,更與種植鳳梨的農民因地緣而結合,人力資源充沛帶動食品加工業達到高峰,更為國家爭取外匯居功甚偉。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日治時期對台灣的建設均以「農業台灣」為原則,台灣成為支撐日本帝國戰爭原料與糧食的供應者,不論製糖工廠或稻米、鳳梨等農產加工業都是日本發動戰爭的補給品,這是台灣被殖民的心酸血淚,身為台灣人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1938年鳳梨工廠最興盛的一年,大樹廠女工就佔了全台女工的三分之一,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說明當時鳳梨加工業的興盛,後因為糖業持續蕭條,鳳梨加工失去利潤,經營逐漸外移,台灣鳳梨工場因此逐一停業。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原鳳梨工廠的屋頂為中央二坡式,形式特異。外觀設計有「牛眼窗」,是西式建築物上採光與裝飾性的圓形窗子,更是日治建物上少見的設計。大樹區公所規劃將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遺址改建為地方產業文化園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一帶原本村民多以務農為主,二戰後經濟進步,近年來自外地遷入九曲堂者不斷增加,連菜市仔都蓋的非常有規模。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當地水源純淨,民國三十九年吸引永豐餘造紙廠到久堂村設廠,生產高品質的紙質產品。據說現在永豐餘紙廠的地方本來日治時代是要建啤酒廠的。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火車緩緩駛入九曲堂站,九曲堂車站不止是大樹人南北奔波的起點,更是畫分九曲、久堂二地的界線。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離開九曲堂後轉入台21線,即可發見一座造型優美的虹狀拱橋橫跨高屏溪上,這是國家二級古蹟的下淡水溪鐵橋。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下淡水溪鐵橋起建於日本明治年間,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設計興建,建橋費時八年之久,於一九一三年完工,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橋墩磚造包以花崗石人工砌成,全長一五二六公尺,是當時亞洲最長橋樑。當時建橋所有材料都從高雄、基隆碼頭藉鐵道運來,許多工事都靠人力完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下淡水溪鐵橋然歷經百年與政權更替,歷經風吹雨淋的橋身依然挺立,卻無法抵擋94年七月份海棠颱風帶來的滾滾洪流而沖毀,留下好幾公里的「歷史缺口」。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1980年台鐵為解決高雄到屏東單線區間行車瓶頸,於鐵橋北側興建一座雙軌大橋。如今雙橋併列,代表歷史的傳承,讓人見證這百年鐵橋的興衰。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橫跨高屏溪的新橋每隔五分鐘就有一班列車經過,橋下可以近距離的體驗火車從頭頂「隆隆」經過的奇妙體驗。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百年舊鐵橋下本來是荒無一片,經過原高雄縣整建後,現已規劃成一座溼地生態公園,取名「大樹新視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簡單來說一大片的草皮,很適合來野餐或騎單車,從此出發沿自行車道騎向斜張橋!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不啻水質好,連蛇都會出來跑遊客打招呼…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舊鐵橋生態公園附設停車場,這裡的空間很廣,四加二開車到此不用怕沒有停車位!
腹地廣大的生態公園有草原及十幾個的人工湖,這些人工湖泊因不肖盜採砂石業者而挖出許多大坑洞,生態公園將一個個的坑洞打造成為悠美人工湖。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生態公園的旁邊有一個蠻特別的窯廠「三和瓦窯」,曾經是南台灣重要的生產瓦窯重地,目前還保留三座的百年窯廠。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台灣早期建築業全盛時期時,竹寮社區內曾有七十六座窯,因建築瓦窯產業的蕭條,大樹區最後僅剩「三和瓦廠」,是台灣唯一僅存生產瓦片的窯廠。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三和瓦窯主要生產古蹟或別墅專用瓦磚、日本文化瓦、陶藝品等。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三和瓦窯已被列為歷史建築、國內難得一見、南台灣僅存的紅瓦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九曲堂位置在高屏鐵路九曲堂車站南方的台21線兩旁,是一個古老的農村聚落,遠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先民來此墾殖。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得天獨厚擁有「鳳梨、荔枝、好山好水」三寶,三項天然資源涵蓋大樹特產,更能敘述大樹的歷史文化,也孕育出大樹多元產業內涵。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是國內鳳梨的主要產地之一,在全台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鳳梨屬於熱帶植物,須在日照充足、溫度高、且排水良好的坡地栽種最適合,而大樹區正好具備這樣的良好條件,自清代以來就開始在坡地種植許多鳳梨,說起大樹的鳳梨歷史,可是其他地區望塵莫及的。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鳳梨利用山泉及埤塘供水灌溉,山坡地則種植龍眼、荔枝、鳳梨等熱帶果樹。日治初期,鳳梨罐頭事業興起獲利價值高,從鳳山延燒到鳥松、仁武、大樹一帶山坡地,滿山都是鳳梨園。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日治時代大樹人將吃不完的鳳梨醃製成鳳梨豆醬仔,以前的生活拮据,飲食簡單,主副食沒有那麼豐盛,所以早期的鳳梨豆醬仔是大樹人餐餐必備的食品。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現代鳳梨豆醬仔則常被用來煮鳳梨苦瓜雞、魚湯,炒青菜、沾粿仔或加入糖及嫩薑配稀飯,口感絕佳,是出外的大樹遊子最懷念的滋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因工業與人口集中,民生與工業用水需求量大,鄰近高屏溪水源成為大高雄都會區重要水脈。日治時期即截取曹公圳之理念,興建了竹寮取水站。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取水站源水取自下淡水溪(高屏溪)之地下水,經過天然地層的過濾,由深度二、三十公尺的地下水井,將水送往坪頂給水廠淨水,再利用地形的高差,以最省力的方式將水提供大高雄地區家戶使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建於西元1911年(國父推翻滿清政府)的竹寮取水站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築元素,騎遊到此細細品味各幢建築物。竹寮取水站外觀具有中式傳統建築物中的瓦鎮與山牆(鏤空窗戶設計),及類似哥德式建築強調垂直元素的西方建築理念,總統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火車站等都有相同風格,日治時此類建物只有台灣有,是個非常特殊的建築型式。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取水站的整體格局(如淨水池、輸送管、控制室、抽水井、大型馬達、修護廠及辦公室等)至今保留完整,且正常運轉中。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竹寮取水站已列國家三級古蹟,大樹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為了使一般民眾得以參觀取水站,區公所向自來水廠爭取開放民眾入廠參觀,為取水站廠房呈現豐富的藝術風貌與人文氣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台21線旁大多是荔枝果園,據統計大樹區共有占地約兩千公頃的荔枝果園,是全國最有名玉荷包荔枝的最大產地。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每到初夏季節,大樹區進入荔枝鳳梨盛產時期,路旁荔枝樹滿滿的荔枝,遠看就有很幸福的感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荔枝中以「玉荷包」遠近馳名,大樹區內丘陵起伏,荔枝樹遍野,鮮紅的荔枝染紅了山巒,整個境內幾乎被荔枝綠蔭所覆蓋,可說是荔枝王國。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因盛產水果素有台灣水果第一鄉的美名,因大多屬山坡地。盛產水果有芒果、荔枝、龍眼、鳳梨、芭樂等,另有少數的香蕉、火龍果、蓮霧...。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進入產季成熟的火龍果包上紗網,以防蟲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很多專家學者探討大樹為什麼可以盛產各種水果,其中最主要原因為大樹擁有最天然純淨的原水,孕育荔枝、鳳梨各種水果,更有一句俚語說:「吃大樹水,沒肥也會水。」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高雄縣市合併之後高雄客運與高雄市公車站牌伴隨服務高雄鄉親。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沿台21線直騎,接下來騎訪高屏溪攔河堰、姑山倉庫、高屏溪生態園區等景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內各軍事單位不少,公車站牌旁有「營房站」,代表這附近就有軍事單位。在軍力高峰時期每逢假日,營區前休假官兵人車如潮,為當地居民帶來不少生計財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昔日大樹區軍營的密度居全台之冠,簡單來說有裝甲、砲兵、步兵、聯勤兵工廠等單位...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不啻軍事單位林立,區內有九所小學、三所國中、二所高中,最高學府為私立義守大學。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開校於民國二年原名為大樹腳公學校的大樹國小,校園內有百年樟樹足以証明是所百年老校。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臺灣南部地區每年都有豐沛的雨量,然而因降雨時間、空間分布不均豐枯過於懸殊,為解決大高雄用水問題,自來水公所在大樹區舊鐵橋上游二公里處興建台灣第一座橡皮壩攔河堰,命名「高屏溪攔河堰」。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攔河堰以活動充氣式橡皮壩設置排砂道、活動堰,應用精密控制調節水位,工程單位克服河床沖刷問題,穩定引流取水功能,提高取水量,最高可每日供原水二百萬公噸以上。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照片感謝小心翼翼提供)

此地為大高雄水源重地,千萬不能在此亂丟東西污染水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高屏溪大樹區低水護岸自行車專用道,從高屏溪攔河堰取水監控中心旁入口為起點,至斜張橋止,全長十公里,沿途可飽覽高屏溪豐富景觀生態,欣賞斜張橋、佛光山壯麗風光。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護岸自行車道騎累了,也可以騎返台21線…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來到全國首屈一指的鳳梨產地,一定要試試最道地的台灣特產「幸福原味-土鳳梨酥」。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從小在大樹區長大的王老闆,小時候王爸爸總是會利用採收過盛的鳳梨,把果肉拌入白飯中,就成了消暑開味的鳳梨飯,而這樣的鳳梨飯成為了王大哥永遠懷念的記憶滋味,保留至今。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為了懷念自家栽種的鳳梨的好風味,王老闆開始製作鳳梨酥,內餡依季節選用不同品種的鳳梨來製作。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王老闆表示前半年以肉質較細膩的金鑽鳳梨為主,後半年以纖維較粗略帶酸度的土鳳梨煮餡,遊客不同時期購買,可吃到不同的好滋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騎訪時剛好今天現作的土鳳梨酥出爐,黃黃澄澄帶濃烈香氣的好味道。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品嚐完幸福原味土鳳梨酥後,王老闆又請我喝純鳳梨茶。大熱天出門騎車經常受到熱情的招待,真是謝謝王老闆。希望各位車友經過台21線大樹路段時也能一起享受王老闆用真心烘焙的幸福滋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王老闆店外就是一畦鳳梨田,剛才品嚐的幸福滋味就產自於這裡吧!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過去日治時代鳳梨罐頭加工至今榮景已不再,認真努力的大樹農民培育出許多高價值的新品種,如釋迦鳳梨、蘋果鳳梨、香水鳳梨、牛奶鳳梨、金鑽鳳梨、甜蜜蜜等,各種品種滋味各異,都歸功於大樹的好山好水及栽種技術。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頂著陽光一路苦騎來到濱臨高屏溪畔的興田村,高聳的佛光塔來到大樹最邊遠的角落佛光山。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來到佛陀紀念館外不經意抬頭一看......哇,好美的天空!!
藍天對映白雲,整個外觀美到很像佈景....感覺不太真實....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走過山門進入禮敬大廳前有兩座雕像群,右為大象,代表佛陀乘白象入胎,以紀念佛陀降誕;右邊獅子代表佛陀的般若法音,用以闡揚佛陀法義。
千萬不要以為佛光山都是職棒象迷或獅迷哦…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提起台灣宗教聖地,一定會提到大樹區內名聲遠播的佛光山寺,主要由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碩殿四座寺廟構成,遊客從「不二法門」入內開始參觀,順遊佛陀紀念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佛光山是由星雲法師帶領信眾歷經艱辛建設起來的,目前佛光山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南台灣的佛教重心。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佛陀紀念館位於高雄佛光山,於2011年底落成,總面積達100多公頃,歷經九年工期才完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館區入口處是禮敬大廳,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內有滴水坊、提供接待、詢問,還有展示區、簡報區、美食區、寄物區等多功能服務。
一進大廳挑高的天花板,氣派的建材,兩邊熱鬧的商店,熙來攘往的遊客,好強的冷氣,有種走進購物中心的錯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佛光山提供專人解說服務,團體到訪請先預約避免向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如果想一個人隨意走走,建議拿個小地圖比較不會迷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長長護廊都是功德碑牆,我可能要努力很久才能把名子刻上去…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隨意散步邊看看,突然發現很像我名子的名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遠望紀念館本館上方有一座佛陀盤坐像,大佛像高108公尺,採用1872公噸銅鐵建造而成,為目前世界最高的青銅坐佛,更是紀念館的地標所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紀念館成立目地就是讓更多人瞭解佛教的由來,館內建有4D劇院運用4D科技,讓參觀者彷如親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佛陀時代。每天固定播放場次,一定要先索票,按時入內觀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今天雖不是假日,遊客還真不少,未到開場時間4D劇院已經客滿。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入場前每人領到4D專用眼鏡,放映前記得載上,才能身歷其境的感受視覺效果。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西元前六世紀的一個四月八日,佛陀誕生於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劇院還原佛陀出生時藍毗尼園百鳥和鳴、萬花齊放的景象,並配合多媒體,虛實交映,呈現佛陀誕生時,七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情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佛陀是中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名悉達多。太子住在富麗堂皇的宮殿,文武雙全,曾經一箭射穿七鼓。展區營造富麗堂皇的宮殿,設有「體驗拉弓」互動裝置,讓參觀者實際拉弓,體驗太子拉弓的高超武藝。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釋迦牟尼佛與世間眾生一樣由母親懷胎十月而生,經歷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但是他降伏自己的煩惱,覺悟成「佛」,帶給眾生無限的光明希望。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佛陀一生的事蹟從出生、成長、出家、苦行、降魔、成道、說法、涅槃,還有佛陀悟道修行的心路歷程,來到佛陀紀念館都能完整呈現。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看完4D影片後來到觀音殿禮佛,千手觀音為藝術家楊惠姍女士創作,寓意觀音聞聲救苦之意。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借花獻佛是對佛陀最大的崇敬,至於想做多少功德?就隨喜吧…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來到互動籍由聲音互動裝置,參觀者透過聲光效果念出佛陀的教誡,開發本身的佛性。佛教教義曰人人皆可成「佛」,只要依佛陀的教誡,如教修行,就是佛。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參觀完本館重回菩提廣場,遠方八塔及萬人照相台因日正當中空無一人。八塔為八座不同功能的塔,建塔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看到佛塔,就如看到佛陀一樣,時時憶念佛陀的教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為了服務廣大的遊客,佛陀紀念館內設置滴水坊,提供素食自助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禮敬大廳滴水坊是觀光客的最愛,參觀佛陀紀念館的民眾可品嚐到不同風格的素食、喝杯咖啡,餐廳採光明亮,加上氣質高雅,許多家庭慶祝佳節,也會選擇來這裡聚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我也在此享用素食午餐,談不上精緻美味,一人只要一百塊,吃到飽為止!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素食大餐吃飽後再次騎上單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著名姑山倉庫,原是廢棄農用倉庫,現已改建成農產休閒園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在大樹農會規劃下,姑山倉庫已經呈現不一樣的風格,不止有商店街風味、農會辦公室,還能多角化經營。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人稱大樹有三寶:「玉荷包、金鑽鳳梨及好山好水」,三者加在一起就成大樹鄉著名地標。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姑山倉庫內展出各種古農具、稻草人等...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姑山倉庫舊式碾米機,見証台灣舊式農業文化。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天氣很熱來根鳳荔冰棒吧!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冰棒中黃澄澄的就鳳梨乾,大咬一口感覺還不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至於荔枝也是曬乾後的荔枝,一枝冰棒約有五顆荔枝及一整片鳳梨乾。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再來試試新產品「金鑚冰棒」,也是一樣好吃!金鑚鳳梨聞起來有濃郁特殊香味,果肉深黃色,且汁多,甜度高,酸味低。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姑婆寮姑山倉庫後方路旁種植小葉欖仁樹成蔭,成為很有特色的綠色隧道,吸引居民慢跑、散步,更是單車慢騎的聖地。
誰說雲林古坑、台南玉井、南投集集才有綠色隧道,大樹區就有非常舒適涼爽且林蔭青翠的綠色隧道。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沿舊台21線而騎前往姑婆寮莊家古厝。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姑婆寮古厝位於大樹區姑婆寮山頂,藏身山林包蔽的荔枝林中,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我用力苦騎而上…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騎行上山頂還要再沿營區圍牆前進,不要以為轉個彎就到了,因為真的蠻偏僻的,很懷疑為什麼要把古厝蓋在山頂上?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終於來到莊家古厝了,雖然位於山林常有慕名者前去探訪匠工精美的傳統四合院建築,來到古厝前彷彿置身清領時代。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看了很多古裝劇,原來大戶人家是長這樣,光是門面就非常傳統古色古香。還有前廳、後院、屋簷上的雕花,都顯示古厝與庶民的不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就連讓鳥棲息的鳥踏(凸字型),都是別有精緻的彩繪裝飾,光是看外觀馬背就知道這戶是「好野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古代大戶人家果然不一樣,門口還留有給狗狗專走的「狗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早期的古厝門口上方常見設置劍獅為建築裝飾,造型由主人依不同需求打造,常民化的民宅避邪物裝飾非常具有地方民俗特色。劍獅所代表的祈福、辟邪與鎮煞功用流傳至今。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莊家古厝的起造人是兩位兄弟,他們都具有勤奮、節儉、敦厚的傳統美德,也很注重教育後代。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莊家古厝從大門進去以後,地面紅磚的排列方式呈「入」字形,表示對來訪者「歡迎光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莊家古厝整棟建築年代可分清代和日治兩部分,較早建造部分是前院、後院、左右廂房,距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清朝)。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完工於日本時代屬於新建時期,可以從外觀建材磨石子部分得到證明。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外牆空隙的塑雕是竹節和書卷-表示注重節操、節儉和勤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莊家子孫力求古厝保存完美,連山居傳統燃料荔枝樹材都保留下來,現今莊家管理人員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參觀完後依原路重返舊21線道,來到位於檨腳村的大樹區公所。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檨腳村舊名檨腳村庄,相傳庄內有許多芒果樹,夏天天氣炎熱,樹下成為庄民乘涼休息的好去處。芒果樹樹下臺語稱呼「檨仔腳」,光復後改名檨腳村(里)。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農會也設於檨腳里,雄偉的農會大樓是附近最搶眼的地標。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羨腳里居民信仰中心為農會對面的鳳山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鳳山寺奉祀廣澤尊王,原奉大樹保安宮,當時檨腳村未建廟宇,歷經三次建移,終於擇地現址建立鳳山寺。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鳳山寺川殿有一座六角形藻井,工藝精美。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村舊名大樹腳庄。相傳同治六年溪水暴漲,下淡水溪畔的那棵百年大榕樹,和大樹腳庄民房,都被大水沖失。大多數庄民人搬到新吉庄,光復後改名大樹村。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保安宮原名為鳳安宮,興建於同治六年為大樹鄉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廟宇。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保安宮百年榕樹內有一顆同治六年保安宮建立的碑石。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里舊名龍目井,居民不到二千人的蕞爾小村。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由於居民飲用水全部取自清淨地下井水,相傳在龍目村內有兩口大井,兩井相距約五十公尺,二二相對就像龍的眼睛,因此取名為龍目井。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有一處聞名全台的「龍目井」,傳奇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里該地下泉水,甘美無比,恆義食品在此設廠生產中華豆花、豆腐。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恆義食品的自有品牌「中華豆腐」,在國內享有寡佔地位,很多人卻不知道製作豆腐、豆花的原水來自高雄市大樹區龍目井。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大樹區龍目里有很整潔街道,整治過的小溪非常乾淨。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里小溪流貫全村,從村口龍目一號橋開始…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邊騎邊數到龍目八號橋時,這個小山村就到村尾了!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沿著小溪直騎來到龍目里信仰中心龍安宮,恭奉龍樹尊王以護衛地方。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里天然山泉水深深的吸引高屏地區飲茶者的喜愛,絡繹不絕開車到此取水,為避免居民受打擾,龍安宮前備有水龍頭供遊客裝水回去泡茶。據說光復前,高雄旗津發生大瘟疫,神明指示,必須配合取得「龍目井」的淨水來化解,使得大樹「龍目井」更增神跡風格。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社區因道路複雜許多非本地人來到這裡幾乎都會迷路,前村長乾脆在自家門口設下問路告示牌,專門為大家指點迷津,用力騎也是在「指點」下才找到龍目井的。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神奇的「龍目井」在此轉彎就到了,可愛小龍躲在電線桿後方,遊客因視覺死角常常看不到…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略騎一小段在北極殿旁就是當地人俗稱的「大井」龍目井。
相傳百年前龍目村多年大旱全村不勝苦惱,為了生存,許多人紛紛舉家遷徙,在危急之時突然在山腰崖壁中滲出泉水,匯聚在山溝中,形成一口天然井,每天流量只足夠二千多村民飲用,從此解決了旱災之苦。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由於「龍目井」的降臨,大家非常珍惜,居民涉水進入深處挑水,赤腳難免泡在水中,混水摸魚洗個腳沒有明顯的證據,無人理會,倒是彎腰在水中洗手卻一目了然,則會引起公憤!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因此村民之間相互約束「可以在井中洗澡,不可以在井中洗手」的不成文規定,時至今日大家仍信守這樣的承諾。如今的「龍目井」水量銳減,水中已長滿青苔,乏人問津,社區惟恐小孩戲水,發生意外,特地以鐵絲網圍住。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井是龍目里的舊地名,除了「神奇大井」之外,村內某家屋後也有口古井,遠處觀望猶如一對龍的眼睛,也因此「龍目」村之名大噪。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國小。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國小是個小而美的學校,全校才六個班,等於每個年級一班,校園空間不大,卻處處有高大的樹木可以遮陽。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龍目里有龍目井外還有車友常去的東照山關帝廟、紅豆咖啡、愛上布諾閣等景點。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一到布諾閣,第一眼就會被綠意盎然的草地吸引,明明不是牧場,但卻又會想到牧場,藍白色的餐廳,讓人想到地中海的濃濃希臘風,光看外觀會讓人聯想到裡頭有賣義大利麵?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遠拍布諾閣,寧靜中有幸福的味道,遊客由幸福石階進入布諾閣…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最後在天色微昏中,依依不捨的走下幸福石階離開布諾閣,完成今日「用心看大樹單車之旅」。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為了慰勉自已,吃完龍目里在地「中華豆花」後返家!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高雄市政府將於9/19-9/22在大樹區舊鐵橋溼地公園舉辦「高雄玉荷包啤酒節」,活動現場試飲產地限定的「玉荷包生啤酒」,還可以品嘗「玉荷包香腸」及「烤全豬」,並規劃相關活動歡迎車友一起參與活動!
活動免費入場,每日邀請實力派歌手連番上陣,連續四天絕無冷場,聽覺、視覺與味蕾一次滿足。
<高雄市政府呼籲 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回程中從高屏大橋上遠望一日騎訪的大樹區,從車站開始一路舊鐵橋、取水站、佛光山、古厝、水果還有濃濃的人情味都讓我念念不忘,希望你和我一樣在大樹區找到自己心裡的臺灣風景。
用 心 看 「 大 樹 」 單 車 之 旅




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文章關鍵字

用力騎 wrote:
沈寂了一個月,期間南...(恕刪)




+5 果然是沿襲前輩的一貫好傳統,又是既深入又在地的好文一篇,
那像我經過大樹就只知道吃冰,然後就繼續趕路走人了,
很豐富的單車遊記內容...
有令人懷舊的建物、好吃的水果,
如果能騎單車在此玩上一天我會覺得好幸福。
用力騎 wrote:
沈寂了一個月,期間南...(恕刪)


等好久的用力騎大大遊記終於再現01了

給5分是一定要的


【看圖說故事】

其實用力騎大大有個獨門絕技-鐵頭功,只見他拿起一塊瓦片



祭起他的鐵頭功,往瓦片一碰,照片左下角便可見到被用力騎大大鐵頭功碰碎的瓦片殘骸,至於照片右下角那一綑瓦片為什麼會裂開,答案是被鐵頭功勁風掃到


用力騎 wrote:
沈寂了一個月,期間南...(恕刪)


好棒的遊記~~收藏一下,若有幾會去南部野,我也要去拍紅房子
"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多麼好的一句話,真是發人深省。

謝謝你的分享。
Life Finds a Way 生命總會找到其出路
我是在龍目長大,龍目國小及大樹國中畢業,現在住台北,昨天回龍目老家也騎車出去繞了幾十公里,心中一直有個想法:退休後搬回來住。
歡迎到大樹龍目來玩!!
久違的遊記果然又是一趟知性與感性之旅,這些景點坦白講雖然是「耳熟能詳」但對其中的典故卻是一知半解,如今拜讀過此遊記後茅塞頓開也算是長知識了,感謝分享。
贊助大樹的秘境一張~~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好豐富的內容,和鳳梨酥一樣受歡迎!
等待許久的新作終於推出
一如以往的感覺
看完只有一個想法
"想要立刻騎上車 相同路線如法複製一次"
怎麼玩 怎麼吃 怎麼看
都幫我們寫好了
揪甘心

大樹去了四五次
每次都是蜻蜓點水
且每到九曲堂跟龍目村都會迷路
簡直跟迷宮一樣
幾年前去姑山倉庫
有點要沒落的感覺
沒想到又活絡起來
至於中華豆花豆腐原來是在龍目做的
還真不知道
下次要探訪一下姑婆寮古厝跟取水站
大樹還有個雅植香草園
也挺有名的
但地方很小且路難找
幾年沒去
不知變得怎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